试析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

时间:2017-12-14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生综合素质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我国研究生数目众多,研究生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同时也会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产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研究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方法进行探析,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综合素质;导师责任制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怎样办好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些问题涉及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涉及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重大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的挑战,全面提高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如何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和目标[2]。本文就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模式进行了探析,分别从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术素养

  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指导教师、课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各种人员,以及教育政策、管理制度、服务水平、学术氛围、学习与生活条件等,都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研究生入学后首先学习基本课程,巩固专业基础、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科研训练、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做好准备。研究生应定期汇报学习内容,不断地与导师交流学习,汲取导师的学习经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研究生自身应做到稳扎学习基础,做好自身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应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做到博学,不断追求,敢于创新,学科交叉往往更能擦出思想的火花。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该环节使研究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研究生正是在导师和相关科研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或是自主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和规范,成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推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调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担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职务,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部推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扩大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权力和主动性,导师以身作则,使导师切实担负起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加强创新意思,增强科研能力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太过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忽视自主创新性科研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研究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对事物的深理解和洞悉,不敢用,不会用,甚至根本不用怀疑和批判的视角审视事物、提出问题,缺乏对事物的思考和独见。加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多数重复本科生阶段内容,研究生教学手段落后,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实验或实践课程开设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要在研究生教育手段、教育设施和培养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意识,营造良好的学风和学术氛围,要求研究生在理论或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敢于提出新命题,新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创新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同时,学校结合自身特点,设立研究生科研平台(如研究生科研协同创新中心)、实践平台(如科技点播台)等,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和发现问题,并有条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提高对学习和实践的兴趣,提高自身临场发挥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探索人类未知领域,致力于发现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现象和新规律。

  三、培养工作技能,适应社会研究生教育不仅包括学习和科研

试析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