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

时间:2022-11-16 22:59: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

  论文关键词:《颜氏家训》 民间儒学 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介绍了《颜氏家训》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颜氏家训》关于人伦、仁义、忠君和知足戒奢、谨言慎交、读书致用的思想主张。认为《颜氏家训》为儒家学说向民间的深入架设了桥梁,为儒学民间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成书于隋仁寿年间(公元601 - 604年),阐述了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宣扬刻苦读书、养身归心、经世治国,内容涵盖儒学、佛学、文学、音韵学、道学等,有一定史料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在伦理思想方面。颜之推著此书,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颜氏家族永葆兴旺。《颜氏家训》提倡的伦理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许多可称道之处。

    一、《颜氏家训》的历史背景与地位

    传统社会里,儒学思想在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能够占据统治地位,首先当然是因为它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其次家学、家诫、家训之类的强力灌输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它们为圣人之学向民间的深人架设了桥梁。

    由魏晋进人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思想史的演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外来的佛教和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兴盛。佛、道两教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尤其是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南北朝隋唐时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趋势就是儒、佛、道之间的相互斗争和渐趋合流。《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深受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其中以儒家思想影响最深。

    颜之推(531一590 ),生于南北朝后期,亲历了时局的艰难、朝代的频换、人生的困厄,遭受了一系列挫折与灾难,自叹“一生四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面对动荡的时代,他痛感“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推以云亡”,精英濡学由于失去强有力的国家支撑而不能转化为政治意识形态,起不到维系人心、整齐世人、稳固国家的作用。“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观我生赋》)痛苦之余,颜之推发出了拯救儒学、复兴儒学的呼声。他清醒地意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恢复儒学如汉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地位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民间延续、发扬儒学的血脉则是可能的。“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吠亩之人,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梁封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其而至,兹辱安所自至秦?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观我生赋》)他不寄希望于庙堂之上,而注目于草茅之下,致力于重建民间儒学的伦理思想,以此作为保存儒家传统的依托和修齐治平的根基。颜之推根据传统的儒学伦理思想学说,总结他一生治家、处世、为人的经验,于晚年撰成《家训》一书。从(家训》的编撰意图上来看,《家训》的伦理思想倾向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的版本。《家训》对于重构儒学伦理思想体系,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自周公开家训之先河后,历代仕宦之家不乏长辈教戒幼辈的诗文与范例,但总的来说,或仅针对一事,或局限于某些方面,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家训》则形成了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它将传统儒学的忠、孝、仁、义和中庸之道等,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加以阐述,由教化家庭成员修身齐家扩展到维护整个社会,使传统儒学的伦理思想以民间儒学伦理思想的形式得以沿袭普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社会动荡正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减弱的时候,《家训》对于重构濡学的伦理道德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颜氏家训》的伦理思想解析

    综观(家训》全书,除(序致》篇外,从《教子》至《终制》,涉及以家庭为依托的人的一生,包括伦常关系、风操人格、学习文章、实际应务、养生归心、音辞杂艺诸多方面,但一以贯之者是儒学伦理思想,儒学的“修齐治平”的理想在这里落实为具体丰富的日常生活道德实践,儒家的老话被赋予新的意义。

    (一)人伦为重,礼为教本

    “人伦为重,礼为教本”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人要立身于世,首先要明了“人伦”这一至理,这是因为“先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在儒学思想中历来把人伦放在各种伦理关系的首要地位,《家训》提倡伦理道德教育,对处理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基于儒学伦理思想,依据现实情况,提出了如何巩固这种伦常关系的问题。

    关于父子关系。认为:“父子之严,不可以押;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押则怠慢生焉。”主张“父子异宫”(《教子》),这样可以既保证父子之间形成良好的人伦关系,又可以避免由于过分亲近溺爱而养成子女骄横的恶习。

    关于兄弟关系。《家训》十分重视兄弟和睦对巩固家庭的作用。“兄弟者,分形连起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掣,前襟后据,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边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兄弟》)从生理上说,兄弟之间血脉相通;从感情上讲,从小就同甘共苦,风雨相伴,比其他人更多一份默契,多一份关照,因此更应该珍惜。

    关于夫妇关系。“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尔。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牡鸡晨鸣,以致祸也。”(《治家》)《家训》从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认为女子应该依附于男人,不可让她去干预政事、主持家务。

    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明白做人的本分,并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一切,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成就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礼”是贯穿始终的。礼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标准,礼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中最具有实践性的一个范畴。“礼为教本”,“礼,身之干也”。礼是教化的根本,是立身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守礼,保持“瞿然自失,敛容抑志”(《勉学》)的恭敬心态,就能在社会实践中时刻遵守典章制度,不致触犯刑律而招诛身、毁家、灭族之祸。“礼”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仁义节文,移孝忠君

    《省事》篇曰:“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凡损于物,皆无与焉。……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仁义”在此被作为道德价值判断的法则,一切行为的善恶、是非、美丑都必须以合乎仁义与否去衡量。当仁义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家训》主张从传统儒学伦理的价值取向出发,贵仁义轻财利。贵义轻财是君子不可或缺的品格,甚至认为“不识仁义……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归心》)对于那些不识仁义的人,千万不要和他做邻居,更不要说去和他做朋友了。
   “忠”是传统儒学伦理思想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为避隋文帝父名讳,《家训》中以“诚”代“忠”。《养生》篇指出:“行诚孝而见贼……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认为作为忠臣,就应该以身殉主,为此不惜放弃奉养双亲的责任,这叫“移孝忠君”。如果是奉行忠孝而捐躯,君子是不会有抱怨的。对于那些不知道以忠奉国的人,“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樱,侧然自念思欲效之”(《勉学》),希望让他们看看古代的忠臣如何坚守职责不侵凌犯上,在危难之际不惜献出生命。

    “忠”还体现为对君主忠贞不二。“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曹为豺狼;在魏制则目绍为蛇l}。在时君听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之。”(《文章》)伯夷、叔齐忠节之士,没有因时势所迫、利禄的诱惑而改变对君主的忠贞;陈琳为袁绍作书时呼曹操为豺狼,替曹魏制文时称袁绍为毒蛇,朝秦暮楚实在是背信弃义有违君子之道义。

    (三)知足少欲,戒骄戒奢

    天下人都有好利之心,好物之意,这是人的本能欲望。但是由于人的“情性不知穷”,常常使得自身陷人欲求不得、祸害频频的苦海之中。《止足》篇日:“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诫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以为名言也。”这样就可以省去贪心,平息无谓的争执。“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借天地鬼神厌恶满盈,进一步说明只有谦和克制,谦下知足才能长久立于世。

    基于上述认识,《家训》在治家、处世方法中处处显露出“中庸之道”。对待家产,“常以二十口家,奴脾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避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忽速。不窗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取之。”(《止足》)在理财方面,主张以节俭为本。《家训》辩证地看待勤俭戒奢之道。一方面强调治家要恭俭节用,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亲友族人有困难,应该尽力帮助,毫不吝惜。“亲友之迫危难也,家财己力,当无所吝。”(《省事》)。实际生活中,奢侈不好,吝音也不好。“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治家》)当官也要知足。“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高此者,便当罢谢,堰仰斯庭。”(《止足》)总之,一切都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四)谨言省事,慎择交友

    谨言省事,择邻交友,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口舌给人带来无数是非,颜之推深谙此理,专门写下《省事》一篇警示子孙。开篇引用刻在铜人上的一句铭言“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告诫家人要谨言省事。在颜之推看来,谨言省事是一种处世智慧。这与他所生活的乱世环境有关,也是他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一个诀窍。谨言还包含有善于言的意思。《家训》特别强调了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得体。《风操》篇日:“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意思是:凡对亲属的称谓必须进行修饰来加以区别,但不要过度,更不可轻易出言,否则就容易遭人痛恨。

    立身处世,不能无友。朋友贤能与否,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家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阐述“慎交游以利行”的道理。“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押,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慕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养成至关重要。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尚未定型更容易受环境影响,会暗自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举动,潜移默化形成个人品性,因此要谨慎选择交往的对象。“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风操》)只有志同道合始终交往很深的人才谈得上结交,切不可滥交。“颜、阂之徒,何世可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慕贤》)

    《五)务实好学,读书致用

    魏晋以来,士大夫谈玄不求务实之风太盛,颜之推对此深恶痛绝。他讽刺那些高谈虚论者,“出则车舆,人则扶侍”,讲究衣履服装,但议论起国家吉凶得失来,只会“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实为毫无用处之人。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踏踏实实。“世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阔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涉务》)学好真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高谈阔论,求真务实,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经历了乱世沉浮的颜之推,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子孙:“父兄不可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尔。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勉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涉务》)只有“学”才能成为君子,惟有“学”才能自立。

    读书可以“开心明目”、“修身利行”。然而,“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军国经论,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家训》从应世经务出发,要求子孙放下架子,向下层劳动人民学习,掌握各种实际知识。“爱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只要学有所长,就能在社会上自立谋生。不论以什么为谋生手段,必须勤学、好学,做一个实际有用的人,就能无愧于一生了。

    《家训》的出现,把自汉代以来处于上层经学和精英文化层面的儒学伦理思想引向民间社会的深层,为儒学伦理思想民间化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形式。自此以后,各种家训读物大量产生,遂使儒学中许多哲理名言和伦理思想成为社会的大众文化,对儒家文化之积淀为民族心理起了重大的作用。所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就充分肯定了《家训》作为民间儒学所特有的社会功能以及在儒学民间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家训》是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一个缩影,它既有传统伦理思想的局限,也包含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过程中认真地批判汲取其有益的东西。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相关文章:

探析墨子伦理思想08-04

论西方环境伦理思想08-05

探析《淮南子》伦理思想08-04

探析林慎思的政治伦理思想08-05

谈蔡元培的女子教育伦理思想08-03

初探《资本论》商品伦理思想08-03

谈《易经》卜辞与殷周时期的伦理思想08-03

中华武术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08-04

曾国藩孝悌立家伦理思想分析08-06

谈“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