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对大学生性伦理构建的启示

时间:2017-06-14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性思想;大学生性伦理

  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关于性伦理的创见性思想,对其进行揭示和阐发是根有必要的,它对当前大学生性伦理的合理建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通过对之性与自然之性,异化之性与正当之性,爱情之性与无爱之性,人类延续之性与实现全面发展之性的区分和论述,指出性伦理关系中的主体是现实的和具体的人,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性爱活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爱情的活动,性爱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关于性伦理的创见性思想大量见诸于他们批判费尔巴哈、黑格尔、鲍威尔等人的和伦理观的论述中。到目前为止,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思想却还没有进人研究者的视野,对他们性伦理思想的揭示也仅仅在论述他们的婚姻家庭伦理观方面有所涉及,而关于他们性伦理思想的系统的专门研究却少之又少,研究成果也很少见。基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首先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思想加以揭示和归纳,以便从中发掘出其对于当前大学生性伦理构建的启发性意义。

  一、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实质是为了彰显人在性爱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人的主体价值、恢复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作为主体的目的。性是人的一部分,对性的尊重即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肯定即是对人的性权利的肯定,对性自由的追求则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性的目的也构成人的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进一步指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性伦意义在于肯定“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性不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即是人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思想是从人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出发的,从人的现实关系和地位人手,把“人”从哲学思辨的对象变成了现实的性伦理研究对象,从而牢牢抓住了人的性活动和性关系的现实。在他们看来,如果离开了现实的生存基础而抽象地议论人的性关系和性活动,那么不论把人的地位抬高到什么程度,也只能是空谈,不可能为改变和提升人的性伦理、实现人的性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任何有意义的出路。

  因此,当代大学生性伦理的构建需要从人的现实性出发,而这种现实性则是从现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去把握的,离开大学生的生活现实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就难以找到科学地构建其性伦理准则的。

  二、性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

  明确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性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这一论断了。

  马克思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出,性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性关系的确证最终由社会关系决定。社会之性决定自然之性,因为自然之性只有在社会之性中存在才是有意义的,自然之性离开了人类社会,只能是抽象的,脱离社会之性的自然之性不是现实的,自然之性因其与人相结合而获得现实的属性和应有的地位,“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

  马克思还指出,“爱情的情欲对于内在的发展不感兴趣,因为它不可能被apriori〔先验地〕构造出来,因为它的发展是发生于感性世界中和现实的个人当中的现实的发展。”马克思在此进一步揭示了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因为性决不是一种应然的法典,不是现实活动之外的另一种活动,不是一种先验的东西,它只能是立足于感性世界的现实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对大学生性伦理构建的启示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