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之探析

时间:2021-03-08 12:43: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之探析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的主要内容——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研究的主题,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体系的主线。马克思认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由此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实现了对以往生态观的超越。

  论文关键词:生态伦理;人与自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生态伦理是一种消除生态危机的价值建构,就是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抑制人类过于膨胀的欲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人在自然界面前已迷失的价值尺度,自然地、有道德地善待自然。

  一、当前生态危机的凸显及其原因

  生态环境,简言之,就是指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外部条件。自诞生之始,人类就通过自己的活动一直影响着环境,在自身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从远古先人对外部环境的恐惧与崇拜到后来转而为对环境的自主利用,再到工业革命之后对环境的疯狂掠夺。表面看来,人类一步步战胜了环境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际上,这一系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基础之上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我们发现,从全球的整体利益出发解决人类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仍然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人们已经在其熟悉了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对于自身的满足从而不管危及他人的道德观念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使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由此“生态危机”一词得以出现。生态危机是专门用来表明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概念,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基本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存在的现象。19世纪末以来,工业化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了极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式主宰造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严重、物种灭绝加速、温室效应加快、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等等。出现生态危机有自然的原因,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生态危机大多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如挥霍浪费、任意砍伐和排放废物等。随着工业的发展,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浓度的提高导致了温室效应。

  众所周知,长江流域的洪灾越来越频繁,1998年长江上游的降水量并没有超过1954年,然而,洪水水位却比1954年高。有关专家指出,长江流域的洪灾H益严重,并非仅由气候异常引起的,而主要是全流域尤其是长江源头和上游地区植被过度破坏造成水源涵养功能衰减,水土流失加剧,使中下游河道湖泊和塘堰淤积,泄洪能力削弱的直接反应。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世界已经到了必须拯救的时刻。生态伦理学就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是人类对生态危机忧患意识的理性升华。

  二、马克思生态环境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的主要内容——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的主题,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主线。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型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对自然是一种依赖性的关系。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他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这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种崇拜、依赖和顺应的关系。

  第二阶段:人对自然的i立性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了前几个社会形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狭隘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和统治扩大到更广的范围,从而使物质财富获得了巨大的增加,人性也获得了一定的独立。“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这种文明作用的直接表现就是人性获得了一定的独立。

  第三阶段:人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展开,人成为自由的人,自然也成为具有属人性的'自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了。……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以及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控制之下了。”这一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前几个社会形态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从系统整体的视角,实证地考察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原有的内在一体性,人要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从肉体方面来说,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靠无机界生活;人的生命活动以自然界为基石,没有自然界,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人和自然关系密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说:“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生活,人的精神生活也来自于自然界“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永远不能摆脱对外部自然界的依赖关系。因此,人具有自然属性。

  恩格斯说过:“我们比起其他一切物种,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很容易分清,但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常常引起争议,因为动物也能生产,如一些动物能为自己建巢,但是,“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用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就是说,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通过生产劳动自觉地利用和支配自然。动物也利用外部自然界,“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通死亡一起消失。”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而人则是有目的、能动地改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