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析

时间:2020-11-12 19:42:3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提供了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于媒介信息依存程度很高,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析论文,以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析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媒介环境更为复杂,传统媒体优势逐渐弱化,新媒体伴随新技术不断涌现,两者在竞争中不断在各方面进行融合,为受众提供新的产品和体验。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媒体、智能手机有着较高程度的依赖等问题,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实践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和参与社会发展。简而言之,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在于“培养更主动和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媒介环境更为复杂,传统媒体优势逐渐弱化,新媒体伴随新技术不断涌现,两者在竞争中不断在各方面进行融合,为受众提供新的产品和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笔者以所在高校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设计问题如下:

  1.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等。

  2.媒介接触行为:大学生所接触过的媒体、媒体使用的喜好及其原因、大学生日常使用媒体的时间及频率。

  3.媒介利用与选择能力:大学生获取媒介信息的种类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大学生首选的媒介及原因、大学生是否拥有微博、微信等。

  4.媒介信息的评价与批判:对媒介基本状况的了解情况,能否对媒体报道的信息进行有效判断、对媒体所发布的信息信任程度等。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利用网络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49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72份。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一)传统媒体接触率较低,新媒体接触率高,尤其是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钟爱的媒体

  通过调查显示,将网络作为首选媒介的学生高达75%,另有91.6%的同学开通了微博,QQ、微信的接触率也在90%以上,而且,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在访谈环节中,针对“你喜欢看电视吗?”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大学生的回答更多是: “现在谁还看电视啊?”,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冷落;对“你为什么喜欢微博或微信?”这一问题,同学们的回答集中在新奇而便捷的技术体验和社交功能等方面。

  (二)移动互联网与功能不断增强的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有着较高程度的依赖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比率高达96%,针对“你首选通过什么媒体来上网?”这一问题,高达82%的同学选择了手机。在访谈环节中,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手机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如果手机不在身边或者手机没电了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而智能手机是必不可少的“小伙伴”。

  (三)大学生能主动使用媒介,但是没有能动地利用新媒体来辅助学习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同学每天都会上网,实现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等功能,而只有不到15%的同学选择辅助学习功能,在访谈环节中,针对“为什么很少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这一问题,众多同学表示,不会搜索学习资源,或者部分学习资源需要收费。针对“媒介是否促进了你学习?”这一问题,多数同学表示,通过媒介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也能社交和娱乐,但是,媒介海量信息总是诱惑其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看各种与学习无关的视频或各种八卦信息。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只是在日常接触媒介的经验中形成浅层次、低水平的媒介素养,缺少媒介实践的体验

  大学生群体利用媒介的热情很高,而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给予学生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这就使得大学生对于媒介的接触完全凭借个人喜好,而新媒体新奇便利的技术体验使得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有着较高的接触程度,而很少接触报刊等传统媒体,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浅阅读现象日益显著。同时,大学生缺少媒介实践的机会,也无法形成媒介实践的经验。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侧重在媒介的技术体验,对于媒介信息缺乏批判意识,不能正确、有效利用媒介

  大学生对于媒介的接触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体验阶段,如新媒体的互动性强、及时性、碎片化等特点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因素,而传统媒体不具备这些特点,而备受大学生的冷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环境更为复杂,而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缺乏批判意识,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得他们无法恰当地辨别信息的价值,因此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同时,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大学生不能恰当辨别有效信息,也就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媒介。

  (三)面对新媒体,大学生自主能力不强,容易产生各种成瘾现象

  大学生虽大都是成年人,但是,很多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新媒体碎片化、及时性、互动性的吸引力使得一些大学生往往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浏览各类信息,而自身的学习任务往往被一拖再拖。微博、微信的关注与分享功能更使一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成了“手机控” “微博控”和“微信控”。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一)增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提供了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于媒介信息依存程度很高,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他们成为信息化时代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既是高校的素质教育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构建大学媒介教育体系

  1.充分利用高校校内媒介资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大学校园内自办或主导的媒介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充分利用这些媒介资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校园微博、校园微信等众多媒介可控性强,目的性强,影响面广,可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多种渠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2.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媒介素养教育层次结构。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将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媒介选择和利用能力、媒介制作能力、媒介批评和批判能力等渗透进课程设置中,在大学四年教学中分层次不间断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3.加强学生媒介实践活动锻炼。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学生的媒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媒介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校广播、校电视台、校园微博、校园微信等媒介工作人员,不必仅仅局限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媒介信息的获取、选择、制作等一系列的媒介生产过程。每年各种团体都有一些媒介实践活动,如“挑战杯”、信息制作大赛,DV大赛等等,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高校每年都有大型的寒暑期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开展调研,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写作报告,也是媒介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媒体之间的沟通,共同承担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

  1968年,日本学者滕竹晓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他认为,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现代人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大学生群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问题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辨别媒介信息,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克服各种成瘾现象。媒体要坚持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以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传播活动,同时,利用其强大的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必定是事半功倍的。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三者应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氛围。

【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析】相关文章: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08-28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论文08-28

大学生媒介素养之新常态浅析论文08-28

藏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分析论文07-27

浅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论文07-11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新媒体的建设论文08-27

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论文10-07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论文10-07

媒介教学论文:新时期大学生媒介教学思路的论文08-14

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探析论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