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新闻教育思考

时间:2018-05-03 我要投稿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因为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媒体和硬件,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全新的社会形态。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互联网思维下的新闻教育思考论文,以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数字传播技术重塑了整个媒介生态环境,新媒体传播已是主流范式。高校新闻教育应调整媒体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新媒体传播模式。其中,跨媒体整合思维、产品思维、用户思维、技术思维、数字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应在媒体人才培养中得到重视。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媒介生态环境;新闻教育

  随着数字与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社会中,受众呈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以前的阅读、收听、收视方式,建立起新媒体接触习惯。2015年2月26日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6.49 亿人,普及率达到47.9%,可见,互联网正以一种颠覆性的力量改变着整个社会结构。互联网对媒体的意义也极其重大,它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了整个媒介生态环境。传统媒体因受众的流失而丧失其主流地位,新媒体分别以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各种新媒体形态,来侵占传统媒体的版图。此外,传统媒体也在努力向新媒体转型,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出互联网新媒体特色。

  如何培养新媒体人才,这已成为全世界高校新闻院系的共同话题。怎么改?是在传统媒体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技术课程,还是在数字技术平台上,重构整个学科体系框架?是坚守新闻学专业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培养,还是吸收与数据、统计相关的理科人才?又该怎样在媒体的产品延伸线越来越长之时,来保持新媒体专业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自信?对于高校新闻教育在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困惑,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新闻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当今新闻传播院系进行的新媒体研究,主要局限在用新传播技术的特性及操作培训学生,这些用计算机或信息学院的学生就可以解决,如果成为新闻院校的唯一改革举措,将使新闻教育改革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

  黄旦教授提出,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因为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媒体和硬件,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全新的社会形态。因此,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要以互联网思维作指导,因此,笔者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用互联网思维来构建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在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从而促进技术类课程与新闻专业性之间、专业目标的制定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技能类学习与思维训练、全能与专长之间等改革实践中矛盾的解决,

  一、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渗透于整个社会结构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解读,无统一概念界定。大致认为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信息在生产、交换和传播中的价值。而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有许多专家对互联网思维进行探讨,如任天阳、王海军认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意味着“从读者思维到用户思维、从单向思维到社群思维、从权威发布到颠覆解构、从单一事件到延伸阅读、从单向发布到主动纳入、互联网传播链条”,石长顺教授则认为,对于新型主流媒体而言,互联网思维指基于互联网环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迭代产品生产和用户服务的意识,它以服务用户、开放平台和产品迭代为主要特征。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互联网思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跨媒体的整合思维。即面对新闻题材时快速做出判断与选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思维方式;第二,产品思维。新媒体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看作产品。产品思维要求注重用户的体验与需求,实现产品价值;第三,用户思维。新媒体的用户用来区别传统媒体的受众。受众强调的是单方面的信息告知与接受,用户强调的是对其需求的满足。建立互联网思维,主要要求建立用户至上模式,重新审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传播关系;第四,技术思维。即指在编程、数据应用以及图像处理、网页制作、信息图表等技术类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思维;第五,数字思维。当前新闻信息生产、设计、传播等各个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

  二、当前新闻教育改革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影响,高校新闻教育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教学改革。在理论探索上,新闻教育学术研讨会将探讨语境放在“媒体融合”“新媒体”“全媒体”等关键词 下面,而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更多集中在新闻教育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的应对。在教学实践上,一百多所高校申报了新媒体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跨媒体技能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计算机编程、大数据新闻学、视觉设计等与技术有关的课程被重视。在实验室方面,新媒体实验室纷纷建设。如浙江大学的新媒体系列实验室,复旦大学的“新媒体传播”实验室,华南理工大的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等。这些新媒体实验室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在对新闻传播专业建设的影响。

  但是,面对新媒体,新闻教育改革多集中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当然,具有文科性质的新闻教育专业,用技术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正确选择。但技术类课程的大量增加,也带来课程设置平衡度的把握问题,如技术类课程与人文学科素养类课时的协调,技术类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框架中的地位,技术类课程更新换代与课程设置稳定性的关系,因此,在增加新媒体技术类课程的同时,不要将手段作为目的,要以互联网思维来统摄技术类课程。才能真正解决新闻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互联网思维在媒体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跨媒体整合思维的培养及应用

  由于传播方式立体化,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记者需要同时驾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报道方式,因此,这些媒介技能都是新闻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但教育就是要解决人的有限精力与知识无限之间的矛盾,四年时间内,让学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很难,因此,多种媒介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要他们形成一种跨媒体的思维方式,即面对一个新闻题材时可以很快做出判断与选择,规划出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思维方式,这才是新闻院系跨媒体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一门多媒体报道课,其中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报道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同时能培养其跨媒体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闻教育思考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