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23 08:58: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通用6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通用6篇)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幼小衔接”是指从学前的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前后半年阶段,这是一个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阶段性。在这段时间里,儿童的身心都要发生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搞好幼小衔接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课题。

  虽然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很少通气、彼此不太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联系与区别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应是教育自然的连续。幼儿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必经的准备阶段。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幼儿园遵循的是“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则,它的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而小学是以课堂和书本知识为主来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幼儿园儿童的学习,学乐结合,不留作业,不考试;入小学后,学习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另外小学有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儿童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 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幼小衔接”问题主要是适应学习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儿童在这过渡期中,主导的活动被改变了,这就形成了幼小衔接的坡度。我们要从入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入手,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适应小学教育的能力训练。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绝不是要对幼儿进行大量的文化知识教育,而是从培养幼儿的能力入手,培养儿童的适应小学的各项能力要求,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如让幼儿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学会上课时间要守课堂纪律,使幼儿能够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的孩子在生活上常依赖成人,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慢慢学会独立生活、学习和劳动。

  2.让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儿童所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习惯,都直接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不少家长把入学准备仅仅理解成提早教识字、学拼音、做算术题。对此,我们不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而作出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决策,而应利用家访、家长会、家教墙报、家园联系卡等形式,在大班后期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实现衔接的双向性。以前我们过多强调幼儿园大班要向小学看齐,进行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衔接,好像幼小衔接的事就是幼儿园的事。其实,小学也应该到幼儿园中去了解儿童的学习状况,深入研究幼儿园的学习特点和内容。幼儿园大班的教师要了解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要求和内容,小学一年级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应双向沟通,经常相互学习和研究儿童的学习状况,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总之,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幼儿进入小学的学前教育,才是对孩子的最大负责。着力搞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转折的接力棒工作,对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健康向上有着很大帮助。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篇2

  当前社会,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及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是指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做好幼小的有效衔接,让幼儿在入小学前接受一至两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连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总之,实现幼小的幼小衔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失,存在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种片面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儿童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致使他们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从而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

  2、家长的局限性大,对幼小衔接形成阻力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观念陈旧,通常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短期成效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常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抑制天性。家长存在的上述局限性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衔接缺乏积累,存在突击衔接

  实现幼小有效衔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搞突击衔接,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非但不能很好的实现幼小衔接,反而会使得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忽视了幼小衔接的双向性,存在单向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两方的沟通交流不够,双向衔接缺失。幼儿园把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不少小学教师在如何改变观念,改进方法,指导初入学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等方面缺失,也有一些教师忽略了儿童的渴望成功和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评价标准过于严格,评价方式单一,“鼓励性”认可话语和关注度不够,导致一些幼儿出现适用困难。

  三、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注重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提高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幼儿园整个阶段,应该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正确引导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在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也要尽力去帮助小朋友慢慢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准备工作做充分,那么幼儿进入小学后,很快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小学学习生活。

  2、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独立性。

  幼儿升入小学后,进入一个新环境,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和家长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教会他们学会谦让和大胆与人沟通交流,与周边他人友好和谐相处。相信,具备强交往能力的幼儿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属于他们支配的课间和课余时间更多,生活上也更需要自理,所有这些都要求他们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就要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一是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自己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做好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工作

  注重家园互动(即家庭和幼儿园的互动),发挥家长的功效,确保实现幼小有效链接。

  可以定期召开一次“幼小衔接工作”的大班幼儿家长会,通过这次活动家长更加明确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

  也可以开设“家园双通道”。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刊物等现代传媒的影响,让家长明确幼小链接的必要性,帮助他们一些掌握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一起探讨实现幼小链接的有效措施。

  (三)幼小共同做好链接工作

  1、研究教材和学生实现教育平稳着陆,幼儿园的学科教学既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又不能过高要求,防止进入“小学化”误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应在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与儿童的关系等方面做到相互靠拢,以减轻幼小教育衔接坡度,使孩子很快适用新的环境。

  2、加强纵向联动,实现有效链接

  在同一片区的小学和幼儿园组成幼小链接联合体,由小学牵头幼儿园成立领导机构,确保相关链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开展跨学段研讨活动。衔接联合体的可通过开展跨学段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相互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状况,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和实践学段的衔接工作。

  开展跨学段教学体验活动。为了加深对各学段教学的了解,鼓励教师尝试体验跨学段教学,即幼儿园教师试教小学的课,小学教师试教幼儿园的课。

  (四)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

  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一年级,虽仅隔一小段的时间,但却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幼儿园与小学存在不论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存在这巨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家长应本着人文精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多去了解儿童,多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少一点主观设想,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对学习感兴趣、开朗大方参与群体活动、生活自理独立性强的孩子。使儿童减少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把压抑和生疏降到最低,顺利适应这个过渡阶段

  实践证明,入学准备是需要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个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这就决定了必须在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下,三者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幼小的幼小链接。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篇3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一、 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 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三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着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决不能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为小学打基础,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3、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小教育内容重复,会使幼儿对所学内容兴趣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反之,如果幼小教学内容出现明显脱节,则易造成儿童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同样也会对所学新知识不感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小学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篇4

  【摘要】:幼小衔接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到小学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儿童存在的不适心理问题,都是幼小衔接问题中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那么,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帮助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 儿童心理问题 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

  本文章从教师、家庭、幼儿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内涵。首先基于教师角度的幼小衔接的内涵主要是指小学教师能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身体、心理、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帮助幼儿逐步平稳过度的教育过程,最终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其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基于家庭角度的幼小衔接的涵义是指家庭中的各个成员以细心的观察者身份重视幼儿刚升入小学阶段的各种行为活动,并在幼儿在过度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也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最终能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状态。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中,幼儿不仅是幼小衔接活动中的被研究者,同时幼儿也是幼小衔接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与成人研究者一起来探究反思幼小衔接过程中他们的意义体验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应对幼小衔接中各种问题的有效策略和积极态度,以提升儿童的学习质量和对生活的意义感受。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焦虑

  (1)生活焦虑。幼儿在幼儿园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幼儿园的老师帮忙照理,比如吃饭、午休、如厕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点滴,在幼儿园生活三年的幼儿生活习惯也已定势,当幼儿升入小学以后,幼儿不得不离开幼儿老师的臂弯,这个时候的乒、儿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生活焦虑,比如他们担心走错男女厕所,担心自己文具会找不到等。

  (2)情感焦虑。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父母疼着、宠着,在情感上,幼儿处于绝对优势。幼儿升入小学以后,家长做的事情大都是给孩子买新的书包、买学习参考书、英语学习机等,却未考虑孩子的内心情感及需要。其次,幼儿在幼儿园已经有亲密的同伴,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同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3)学业焦虑。首先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以一日生活和游戏为主,并没有任何的学业压力,时间上没有限定,有弹性。而进入到小学以后,分科学习、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二)注意力不集中

  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尤其是偏远农村,由于没有太多的游戏场所供幼儿玩耍,只能教幼儿读书写字。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就把一切希望寄予孩子身上。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父母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忽视幼儿的全面性、终身性发展,甚至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知识提前交给幼儿掌握。结果幼儿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后劲不足等问题,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预防与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方面

  首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通过成人的引导和帮助,是可以纠正和避免的。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儿童宽容和理解。目前有些地区学校组织幼升小考试,出的题目大多是超出幼儿理解能力范围的试题,注重知识讲授的幼儿园,大多受小学的青睐,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幼儿升入小学第一位引导者的老师,我们应该弱化功利色彩,为儿童营造更好的心理适应空间。同时正确客观的看待孩子出现的不适应症,多给孩子一些时间,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磨练中慢慢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习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培养方面重要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更 多交往机会,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为孩子成长提供有利平台。

  (三) 幼儿自身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认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这 三个概念。幼儿这个时期处于本我阶段,自我意识很强,热衷 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自我需求必须得到满足。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最终还是要看幼儿本身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幼儿所关注感兴趣的事情。在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儿童会观 察周围的家长、老师、及学校的环境的人与物’并把自己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如果儿童遇到问题会作出自我调整,作幼儿本身,他们有能力去调整自己心态和自己的行为。 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症等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及幼儿本身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确保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儿童顺利渡过衔接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娜.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 坛,2014年3月,第11期

  [3]林炎琴.幼小衔接中儿童健康问题的应对[Jl.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4]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11期

  [5]王晓霏,幼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探究c,新课程研究,2014年11月

  [6]牛美红,幼小衔接中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4年第19期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篇5

  摘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但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和危害,并根据多年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也对一些幼儿园产生不良影响,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1],提前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比如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这种教育强调知识的获得和技能强化训练[2]。由于规范幼儿园办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给一些民办幼儿园的主办者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有些幼儿园园长办园宗旨不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而是以营利为目的,希望将幼儿的学习成果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招生竞争力。另外,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宗旨与意义,不懂幼教规律,反而错误地认为向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是正确的。还有许多家长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认为哪个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哪个幼儿园就好,这样社会舆论迫使一些幼儿园实施“小学化”的教学[3]。因此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既违背幼教规律,又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4]。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现象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用小学教育方式取代幼儿园教育方式的做法[4]。它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价值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进行“重复型教育”,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1.教学环境“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办学条件不足就匆匆开园,没有独立的幼儿活动场地,或者户外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只有一些小学化的教室,不能满足幼儿基本游戏和运动的需要。

  2.教学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强调以知识技能强化训练为主,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良好习惯、积极的情感培养。不少幼儿园开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不仅给孩子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还要求家长检查,产生了不良后果。

  3.教学课程“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在教学时,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使用小学教材,开设拼音、识字、写字、计算等教学内容,教材无图画,少趣味,通篇文字,同时减少了舞蹈、美术、游戏、户外等幼儿日常活动[1]。

  4.教学方法“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采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幼儿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开发幼儿想象力的自主探索,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5]。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幼儿教育的特点,没有使用具体形象的教具和视听资料,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能产生求知欲望的情境。

  5.教育评价“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把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轻视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过程。教师不关心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否有学习的障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结果会制约幼儿探索知识的热情,泯灭他们喜欢游戏的天性[6]。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教学方法和目标也有本质的区别[5]。和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儿童的学习不应该是书面的学习,教师的语言传递不应该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也不应该是儿童实际的学习内容。所以超越儿童实际的发展阶段,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的成长与身心的发展[5]。

  1.危害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学龄前孩子的身体发育速度很快,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的生物机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可塑性大,身体器官未发育完善,体形结构还未定型。如果幼儿园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课程,每天坐几个小时,这会影响幼儿骨骼的发育,影响视力的发展,养成错误的姿势与体态,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7]。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期奠定了一个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首先,小学化的学习和完成作业,会破坏幼儿的认知过程,促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和消极心理,摧残了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使幼儿心灵受到创伤。其次,教师所采用的强制性方法,会压抑幼儿的兴趣,不利于孩子形成鲜明的个性[8]。第三,“小学化”的教育使他们减少了游戏机会,降低了幼儿间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7]。

  3.阻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只重视单项智育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削弱了幼儿的其他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活动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存在许多缺陷[4]。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改进对策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对策[9]。

  1.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健全幼教监督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管,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8]。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源头上对幼儿园、教师、课程设置等各种办园因素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于那些办园只以盈利为目的,严重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指导纠正与处理,去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政策温床[2]。

  2.加强对园长的管理和培训,树立科学的幼教理念

  幼儿园必须贯彻实施幼儿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园长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素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作为幼教课程的基本形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要素,提供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满足幼儿全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既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又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10]。

  3.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规定下,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以及专业程度显得尤为重要[8]。首先,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通过采取业务学习、听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业余自学、签订师徒合同、岗位练兵竞赛、送外培训等培训形式,内培与外送相结合,提高各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业务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其次,专业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舞蹈、美工等技能技巧的培训上,而是重视班级常规管理、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组织、各类游戏活动、混龄或混班活动、亲子活动等组织、研讨,教师能够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实际情况满足教学目标,从具体的教育行为上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4]。

  4.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发挥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淡化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功利心态。邀请小学校长走进幼儿园,观摩幼儿的半日活动,在了解幼儿园的同时,思考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及其原因,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定期开展送教进社区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互动,让更多的人在参与教育管理中支持幼儿园的发展[11]。总而言之,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社会、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政府的监管,需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需要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只有这样,幼儿教育“小学化”才会彻底根除,孩子才会幸福快乐,“多想回到童年”才会成为每一个人回想往事时最美好的期待。

  参考文献:

  [1]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张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与改革探索--以鞍山市为例[J].科技视界,2015(5).

  [3]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4]杨玉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1).

  [5]李康耀.如何使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2).

  [6]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7]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11).

  [8]冯宝安.幼儿教育“减负”势在必行[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9]胡睿,赵凤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10]赵亚婷.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与解析[J].科技信息,2011(5).

  [11]姚晓芬.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篇6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使小学生负担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提前开设小学课程呢?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危害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天性;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幼儿教育所面临的责任是巨大的。但是,近年来幼儿园中普遍出现了“抢跑”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给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了契机。教育部明确规定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天性,为幼儿提供游戏条件和时间,满足幼儿的需要,不得教授小学内容以及布置家庭作业。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综合表现

  现在的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的目光,在幼儿园里开设小学英语课、数学课和语文课等,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必须像小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和做作业。幼儿园里失去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教师只注重教授幼儿小学知识,在讲课时又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知识枯燥的进行重复性的灌输,缺乏演示和案例,缺少游戏的衬托,使幼儿对幼儿园失去兴趣。幼儿园为了兑现当初招生时候的承诺,往往会要求幼儿服务教师安排,不准顶嘴和辩解,上课不准溜号,必须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坐姿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游戏的时候要有秩序的做游戏,不准打闹。过分的要求幼儿做到小学生的水平,严重的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原因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强,在各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各种技能,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其实对于幼儿来说需要的是在玩中成长,过多的学习反而会阻碍他们的成长。幼儿园就是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夸大幼儿园的教学范围,宣称幼儿园里可以让幼儿掌握很多小学课程,孩子在上小学时就会非常轻松等错误的言论,许多幼儿家长把孩子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认为要学知识,这也迫使幼儿园为了生存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不科学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的公办幼儿园其办园宗旨并不是真正的要把幼儿培育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是只把招生当作第一要务,一切都是为了“钱”。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以及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违背教学规律,将会受到严惩。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扭曲了幼儿的天性,使幼儿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游戏的权利,完全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和家长炫耀的工具,影响幼儿发展。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爱动爱思考,他们对于幼儿园里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幼儿教师应该做的是给幼儿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玩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想。面对铺天盖地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幼儿的游戏时间被大大缩减,给幼儿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最终培养出来的幼儿也是发展不完善的,不具备综合竞争实力。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小学教育也会对小学教学产生影响,过分的追求教学效果,使得幼儿根本没有完全学会小学知识,成为了“夹生饭”,也就是虽然懂一点,但是又不完全懂,影响幼儿的思维习惯。同时,幼儿园里进行授课也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压力,甚至厌烦。当幼儿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以后,他们再上课的时候就会不认真听讲,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过度的学习会导致幼儿成为“书呆子”,没有朝气和活力,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

  四、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要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就要从幼儿园管理入手,幼儿教育虽然要和小学进行衔接,但是并不能小学化。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立法管理,发现私自开设小学课程的幼儿园给予严肃处理,选出在教育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幼儿园进行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幼儿园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教学,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杜绝“小学化”倾向。同时,号召社会各界对幼儿园进行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举报和投诉,严肃整顿幼儿园。只有这样进行综合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幼儿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正确调整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幼儿学的越多就越好,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让家长懂得孩子在幼儿园并不是要学习多少小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2]陈艳荣.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1年第1期.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税收征管法与刑法衔接问题分析论文06-28

浅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04-01

中职生早恋问题分析与教育管理论文01-07

生存教育哲学问题分析论文10-21

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脱节与衔接论文08-19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论文10-06

动画与幼儿教育的关系研究的论文04-24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10-20

幼儿教育论文格式09-29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