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管理育人(3)

时间:2022-08-23 00:30: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高校管理育人


   (五)行为干预育人。管理育人也需要一般性教育与个别性教育相结合。这种个别性教育是偶然的、不系统的,它主要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行为,且以对其消极行为的干预为主。一旦发现学生有某种不良行为或行为倾向,管理者有责任也有权力予以制止、批评与说服教育;每当察觉学生处于道德选择的十字路口时,也就有义务给予指导和帮助。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行为干预,能及时预防或纠正错误,这种德育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效果也十分明显。
关于行为干预人,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必须消除以“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为借口推诱育人责任的现象,强化德育的全局观念;其二,行为干预不能是简单地制止或惩罚,而应以育人为目的,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力戒急行事、简单粗暴。
    (六)管理方式育人。虽然受管理方式影响的主要是管理绩效,但管理方式的某些方面不仅影响学生对学校、社会的看法,而且在其行为的方式上也会烙上很深的印记。这从以下方面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以关心人、爱护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观念已日益深人人心并被运用于实践,它会让学生较多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关怀与爱,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积极,并会将人本原则接受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次,管理的日益科学化、现代化会引导学生注重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培养;第三,管理作风的民主化会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及其行为的民主化倾向。与此相反,管理方式中的陈旧观念、错误方法与不良作风则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三、高校管理育人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校有不少管理者尚缺乏应有的德育意识,因此管理育人首先要求管理着的德育意识的树立与强化。德育意识是基于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的教育观,它要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德育不只是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事,每一教职工都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责任,主动地利用各种德育时机,适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品德养成施加积极影响。
    高校管理育人更对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尤其是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管理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执纪严明尤为重要。管理的育人职能实际上是渗透于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组织、处理和运用的管理活动之中而得以发挥作用的。很难想象,一个业务素质不高、连本职工作都很难胜任的管理者能结合业务活动做好德育工作。更何况,其业务素质不佳本身即对学生产生负向的示范作用,怎么可能成功地担负起育人职责呢?
    然而,并非一个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德育意识的管理者,就肯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决定他能否适当、有效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是他的德育能力的高低。“德育能力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力与践行能力、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掌握德育规律并据此选用适当的德育方法的能力、德育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了解并正确评价德育对象的心理品质和操行的能力、控制德育环境的能力、德育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且以管理者自身的道德认识能力与践行能力最为重要。这些能力是对一个管理者履行其德育职责的全方位的素质要求,要具备这种素质当然不能一域而就,只有凭借管理者在较强的管理者育人意识的基础上,长期不懈地进行品德修养、理论学习和管理实践的锻炼才能达到。
    管理育人中直接的德育活动多是偶然性的,常是针对正在进行或刚刚发生的某些突然性事件的正确处理本身就会直接起德育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德育时机,运用适当的德育方法,还需要足够的德育机智。这种机智既源自个人的察赋,更需要通过长期的管理育人实践中的摸索、锻炼方可形成。
    四、作为管理的特殊领域的高校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