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时间:2017-08-18 我要投稿

  实践是创新创业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模式而言,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模式的合成体,同时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特有产物,亦与中国教育环境的发展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已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然而其内核所独有的前瞻性与外延发展的局部延宕相冲突,而这一矛盾亦是阻碍此种教育模式科学扩展的因素之一。因此,高校应合理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努力使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新相同步,进而扩大其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同时也是以中国高等教育现有状态为基础的理论创造。这一概念既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先进理念,也考虑了我国高等教育特有的发展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为手段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为目的的创新教育理念,科学地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进而将其引入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之中,丰富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而理解这一概念的前提是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概念的甄别式认知。创新教育是指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技能为目的的高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创业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心理素质等为目标的高校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科学、有机地结合,是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模式的合成体。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失。创新创业教育有诸多特性,而主体性是该模式较为显著的属性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积极发掘学生的实践操作潜力,使其具备社会实践操作的基本素养。同时以学生的能动主体为着眼点,通过科学的引导方法促使其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教育模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大部分高校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这一主体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的缺失而失去自主性。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优良、充裕的教师资源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基石,但师资却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首先,我国高校教师组成单一,缺乏“多面手”人才,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此种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容量,还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此类“综合性”教师的人数无法弥补高校专职教师的数量需求。部分高校虽然组织教师接受该教育模式的培训,但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在全体教师中的比例仍然过低。可以说教师资源在总量上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课程的需求。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亦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发展的瓶颈。部分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多为自我研修型,无创业、管理和经营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往往是“照本宣科”,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限制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发挥,教师无法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创业最前线。再次,教师队伍的构成不完整,缺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大部分高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多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管理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等,而无社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往往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拥有社会经验且熟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实践方面较有话语权,因此,兼职教师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地与社会沟通,无法获得创业的第一手资料,亦无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2.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当下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环境,然而其理念内核则具有前瞻性,以引领未来发展趋势为目标,因此,教师与学生均需有超前的理念、精准的眼光以及把握机遇的勇气,以现存条件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工具,对未来展开合理且大胆地想象。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相对保守,这也是此种教育模式迟迟无法在高校深入开展的原因。目前,尚存的功利性创新创业观念是大部分高校现有的教育观念,而此种观念是狭义创业教育理念的衍生物,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种教育概念的内涵。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到其外延局部延宕的限制,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评价一般只以其所创造的商业价值为标准,这便是功利性创新创业观念成为主流教育观的原因。甚至大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办企业所具备的创业能力和基本知识,将创新创业学科定位至企业管理者速成班以及技术创业培训班等层面,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学科真正的教学目的,亦未将此种教育模式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高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就业指导,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这便误导了一些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使其功利地看待创业,肤浅地认识创新,无法拥有科学地思考和认知。更有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通过提高入学门槛将大部分学生排斥在此种教育模式之外,这让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便失去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深度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扁平化。实践是创新创业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模式而言,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创新,认识创业,从而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因此,打造高校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点,而实践平台则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现有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存在建设过于扁平化的问题。正如上文所述,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较为保守,对此概念理解过于片面,这也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趋于形式化。而外部政策的缺失与资金的短缺则阻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持续扩展。而在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无正规的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支撑,与之相关的实践课程安排还不是很规范,时间分配也比较少,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时间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很难在实践中开展运用,而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所积累的经验也无法进入课本形成理论。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与教育理论不同步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报告的指导上,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即便部分高校有能力扩展实践平台,增设实践课程,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区,却因资金支持后续无力,与企业的联动间断以及校内资源枯竭等问题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无法建立“广谱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