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思索

时间:2021-03-11 13:15:1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职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思索

    【论文关健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人文性 工具性

中职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思索

    【论文摘要】随着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发展,人们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早已形成了共识—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一原则。

    随着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发展,人们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早已达成了共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说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种升华,是求美。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便无从谈起,离开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便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在谈语文课程时二者不可偏废。

    我们一直在大力倡导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这些固然都是正确无误的,但笔者认为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两者统一的基础上向人文性侧重,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

    初中毕业生进人中职学校大多数都是不得已的选择。他们无论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接受能力方面都远远逊于他们的同龄者,至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更无法相比。对于这一点,中职的教师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认识到这个现实之后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来调整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仍试图延续应试体制下的语文教学,把具有人文性、情趣性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繁琐、兴味索然的文字课、语法课,成了以题为本只重知识的技艺训练,或成了政治道德的传声筒,那无论如何学生也是不愿意听我们讲课的。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关键是看老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把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是学习兴趣,它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源泉。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要尽最大可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亮他们的心灵之灯,释放他们的能量,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所以中职的语文教学首先应立足于人文性,通过人文性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中职的语文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当前中国教育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时期,作为教育活动核心的教师应顺应改革,围绕当前的教育形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勇于探索,开拓进取.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