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思路

时间:2017-07-13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主义新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到来,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将从我国农民养老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农民;养老;养老保障

  目前,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发展中国家而言阎题也十分严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人口的老化过程发生晚,发展速度快,中国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养老问题急待解决。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程及现状

  历史上,我国长期以农立国,受小农及父系特征的家长制和以“孝道”为中心的社会规范的影响,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基本以家庭养老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维持了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同时,国家探索性地建立农民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据不完全,1980年全国农村只有七八各省市20万左右的农民实行了退休养老制度,1983年实行退休养老制度的省市增加到13个,人数增加到50万人左右,I984年又上升到80万人左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计划生育政策,这使依赖于集体经济的农村社会保障削弱,给家庭养老造成一定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性地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经过不断的试点和,到2003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870各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工作。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总额为259。4亿元,约198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当年支付保险金15亿元。

  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形式主要有家庭保障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以家庭为单位实行代际赡养,具有低、收益大的特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加以强化和巩固的养老方式,也是当前中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形式多样,并且国家都给予了一定政策上的支持,但就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家庭养老的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很快,西方发达国家经历50-8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先富后老”。与此相反我国的状况是“未富先老”仅用20—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而且经济发展尚处于化初期,经济实力较弱,社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老人70%在农村,可以想象农村老年供养系数上升给农村家庭养老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2、家庭规模小型化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我国实行了20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使农村居民的家庭结构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出现“I一2—4”的现象(即“I”个孩子,“2”位父母,“4”位祖父母的现象),这就使家庭养老背上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负担,同时也带有极大的风险性。

  3、土地的不可靠性弱化了养老的保障功能。有些人认为,农民有土地,依靠土地就可以自行解决养老问题,其实不然。首先,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下土地是无法发挥其养老作用的。其次,农作物受自然影响较大,农民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况且无论何种情况下,土地只能保障人们的温饱问题,一旦有一场大病或意外就很容易使农民发生“返贫”现象,“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成了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再次,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土地的投入产出比不断下降,加上人均耕地面积小,形不成规模效应,在许多地方农民种地不仅不能获得维持生活的收入,甚至出现了亏损。

  4、人口迁移和“分家”现象给养老带来重要的影响。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年轻农民进城,接受城市文明的影响,不愿回到农村,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现象”,缺少子女赡养的老年人只有通过尽量延长劳动年限来进行自我保障。现在,农民分家状况比较普遍,分家后父母与子女经济上是分立的,能给予老年人的甚少,经济上供养削弱、生活上照料不足、精神上的慰藉更无从谈起,“空巢老人”不断增加。

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思路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