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教育理念的思考

时间:2022-11-20 03:12: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理念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育质量 中医药教育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例外。在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质量问题研究中,我们必须思考中医药教育理念。只有明晰了教育理念,才能确立恰当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等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笔者提出了“医药与人文相融、理论与实践俱重、继承与创新并举、博学与厚德兼顾”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2006年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为540万,是1998年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倍,入学率约达到22%,为我国由人口负担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大幅增长,而且质也相应有所提高。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质量再次成为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高等学校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教育质量问题,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人手。教育理念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关系到我国民族医学的继承与发扬。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医药与人文相融
    当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与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人文领域发生碰撞时,时代对医学从业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医学教育的发展不得不借助人文科学。20世纪70年代末,恩格尔教授提出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也体现了医学在纯技术探索之外的人文回归。
    中医药学作为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中医药学有着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充分吸纳了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的科学思想,尤其与中国古代哲学一阴阳五行学说更是融为一体。我国古代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也是密切结合的。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影响下,古代中医药学者大都是秀才儒医,有着深厚的人文积累。并且,人文素养越高,中医药学的成就也就越大。有句俗语是“秀才学医,如笼中抓鸡”,充分说明中医药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得益彰的。
    遗憾的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科技人才的严重匾乏,导致我国对理工科学发展的倾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句口头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高校开始注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还远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中医药学这门以人文精神为根基的学科,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抓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开好‘中国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哲学》、《易经选讲》等人文教育课程,而且要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科学讲座,营造良好的人文学术氛围。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理解力。
  2理论与实践俱重
    中医药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医学,她不同于实验医学的西医。西医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实验室定性、定量研究,而中医药学的理论则来自于临床实践。中医药学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两千多年间历代中医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医药学己经构成了自身独有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中医药学的特性决定了实践在中医药学习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是强调临床实践学习中医药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医药学临床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徒就是一边学理论一边临床实践,这种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造就了不少名医大家。古代官立学校医学生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会被定期安排到太学、律学、武学甚至兵营进行临床实践。药学生在学习药学理论的同时,还在“京师置药园一所,择良田三顷,取庶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园师”,同样是为了强化临床实践。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师承教育,非常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的是中医药经典著作与临床典型病例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理论源于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经验的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方可以不变应万变。古代中医药教育对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视。官立学校在对医学生传授知识时,由资深教师在国子监或太医院讲解经典著作。目前,我国的医学生在上大学前,受到数、理、化的影响较大,其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以人文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因此中医药学教学更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临床案例的讲解来增强医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

关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理念的思考

 

中医药学的自身规律决定了她的教学模式,有别于西医那种“课间见习神集中见习一毕业实习”式的教学模式。中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才能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大家打下良好基础。
  3继承与创新并举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医药学为我国人民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系统的理论应该原汁原味的加以继承。当然,在继承的基础上,也需要不断创新。继承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历史。《伤寒论》就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的,而“温病学”又是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在中医药教学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促进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关,键。
    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与基础。中医药学的继承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继承:一是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学术思想的继承,二是对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落实到我们高等中医药教育中来,前者就是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后者就是实施师承教育。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药经典著作理论深奥,中医经典著作的讲解和临床经验的传授,单靠大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而师承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因此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也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举办系列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老师的科学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4博学与厚德兼顾
    学与德是中医药学培养人才的两个重要方面。中医药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临床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博学对于中医药学者来说,是基础、是前提,是必须要做的知识积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他多年“长耽典籍,若吱蔗怡,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之后的结晶。《本草纲目》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李时珍之所以能成就如此巨著,是与他能“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分不开的。中医药学著作汗牛充栋,需要我们去发掘去摄取。当代的中医药学子担负着发扬光大中医药学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博采众方、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
    医乃仁术。这就决定了中医药工作者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操守,也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孙思邀被人誉为“药王”,不仅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医术而活人无数,更在于他具有“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蛋……皆如至亲之想”的高尚医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医药院校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只有通过立体化的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准,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高等中医药教育理念的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理念08-04

高校教育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思考06-01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现状和发展战略08-04

论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基础教育体系创建原则的思考06-08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思考论文05-21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的思考05-22

浅析高等学校主题班会教育系统化建设的思考08-07

高等职业教育中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思考参考文献08-28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09-23

试析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改的思考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