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社会化初探(2)

时间:2017-07-19 我要投稿

  3.2对武术的认识

    对于武术我们应该给以正确的定位。邱不相教授指出:武术是体育,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栗胜夫教授在《中国武术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在特定的中,武术从一种简单的生存格斗技能演变到融合儒、道、阴阳、八卦、五行、人文哲理等体系庞杂的,带有浓厚色彩的拳术运动,有人甚至称武术为‘哲拳’。中国传统武术因具有独特的健身机理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有别于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被国家誉为国宝。武术专家、学者们一再呼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但是在现实中还有大部分人不了解武术,对武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它的技术层面,而很少有人重视武术的文化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武术文化的价值功能,使武术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3武术社会化的途径

    基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对中国武术的深人理解。针对武术社会化的途径有两方面内容:

  3.3.1为武术社会化创造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武术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实现武术社会化的基础。同时,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据研究表明:人脑有大约1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各种神经网络,是自然界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人脑不仅使人掌握,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及经验,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武术的社会化,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为做好武术社会化应做一个长期的计划,为武术社会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发展跄拳道的成功经验。张继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贻拳道、武术科学报告大会作讲座时提及:韩国发展贻拳道也是从青少年抓起,要求每一位青少年都要学习贻拳道,并且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韩国的国民对贻拳道的练习,已经上升到了自觉理念。

  3.3.2武术社会化的载体要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重群体轻个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国社会最大的特征是家族本位,家是构成社会的本位和本体。个人对家族应该承担无限的责任。作为单独社会人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武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对武术的理解,对孩子的和武术社会化的进程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对儿童武术技能的培养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学校对武术社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的严格性。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因此,学校的武术教育对武术的社会化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武术在社会中的宣传也很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所以,现代媒体应该对武术文化作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武术,使武术文化深人到社会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四,具有武术专长的武术人,应该积极为武术的社会化做好本职工作。包括在学校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武术教师和学习武术技术的学生;在社会里民间武术艺人及所招收的徒弟和以身体锻炼为目的,以武术运动为主要方式的武术爱好者;从事武术科研工作并为武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以及在国内外从事武术传播,推广的工作者们等等。在武术推广工作方面要走在本项工作的最前列,为武术社会化发展做出无私的贡献。

  4实现武术社会化的意义

    武术是体育运动,更是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武术的社会化,不仅可以使社会人通过对武术运动的练习,增进身体健康,掌握一定的防身技术;更能通过武术运动为载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人对中国的优秀文化有长足的理解并接受它,在现阶段文化竞争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能立于不败之地起着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论武术社会化初探(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