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社会化思考

时间:2023-02-23 21:46: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社会化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课余体育;杜会化

  论文摘要:由于的原因,人们总习惯将课余体育看作是学校校园内的体育,在这种狭隘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下,课余体育活动总是将学生局限在校园内,使课余体育与体育、家庭体育、生活体育之间出现断层,致使它们在目标、形式、内容土脱节.现代体制和培养目标呼唤高校体育的改革与社会接执,最终实现体育杜会化.

    体育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及影响,表现为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形式来直接对体育的发展、组织、体育的总目的和任务进行规划、决策和参与,使体育成为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社会发展的轨道.就体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来讲,体育影响着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体育社会化包含着课余体育社会化,课余体育社会化是体育社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和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课余体育在当代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课余体育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其主动性、丰富性、娱乐性氛围

    青少年学生最富于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不但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娱乐,需要友谊,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情感和精力的宜泄,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满足青少年学生这些精神与需要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课余体育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交往性、娱乐性、互助性、竞争性的功能,发挥课余体育的内在与外化效应,丰富校园文化,体现多样性,创造出紧张严肃与生动活泼相统一的文化氛围,从而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通过课余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产生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将他们剩余的精力得到有效的、正常的释放,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目的.

  1.2课余体育活动有助于冲破传统校园文化的封闭,突出开放性教育理念

    校园文化应适度保护一般的超然性,体现必须性,但也要加大其对社会的开放性,需要加强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加强这种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以体育为内容、形式、载体的广泛交流和接触,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汲取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弥补校园文化单纯性的不足;其次,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的、传统的、区域的、的情感认知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个性张扬和自我表现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3课余体育有助于弘扬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余体育为学生个体体育运动才能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发挥体育运动的特长和爱好,在运动技能和专项特长方面弥补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分数衡量、评价个人学习能力与成绩为唯一尺度的不足;另外,体育运动又一重要特征就是鼓励和要求精神和竞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学生在体育竞赛的激烈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由于体育的竞争性、获得性、公平公正性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始终有一个终极目标在支撑着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努力创新、挑战自我、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正是这种体育本身固有的精神,激励着学生不断战胜各种困难,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文化内涵.

  2、学校课余体育新走向一体育杜会化

  2.1树立全新的课余体育时空观,实现课余体育社会化

    传统的高校体育在学科设置、专项选修、个人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等诸方面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课余体育活动看作是学校围墙内的体育,将学生的课余体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校园活动范围内,使课余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生活体育截然分开,人为地造成彼此之间在目标、内容、形式上的脱节.随着现代体育发展的进一步大众化、社会化,课余体育在观念上己经冲破了学校的时空界限,正逐步向家庭和社会扩展.与从前相比。课余体育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课余体育在观念上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将娱乐体育、体育、生活体育、单位体育、竞技体育等一同纳人课余体育活动体系,走出校园课余体育的囿限,大力发展与社会体育的横向联系,打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

  2.2加强学校课余体育的科学化

    加强对课余体育的科学化管理,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的体育法令、法规,使课余体育活动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正规化.学校要建立由分管校长、体育部(室)领导、校学生会体育部组织等组成的学校课余体育活动领导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对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督导,及时解决课余体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健全以体育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体育骨干为辅的课余体育管理队伍,对课余体育活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2.3争取社会支持,为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近年来,国家为发展社会体育制定了许多重要措施和规划,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城区体育场馆要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代社会要发展课余体育,并跟上体育社会化的步伐,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人,学校体育和课余体育的发展仅靠国家有限的专项经费投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帮助、支持学校体育事业,借助社会力量,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和经费上的保障,实现学校课余体育经费和物质保证的社会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拉赞助冠名的系与系之间、校与校间的大学生篮球、足球联赛就是一种成功的范例.

  3、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3.1加大宜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消费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必需品已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一方面,高校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体育健康蓬勃发展有着重大的责任.同时,高校具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受过良好训练和具有较强能力的专业体育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领域随着大众体育的推广,媒体不断向人们科学健身的手段、方法,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处于“自娱”和“自我”的主体意识阶段,不少学生自购器材,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花钱买健康”、“科学锻炼换健康”等体育消费观念愈来愈多地被学生所接受.

  3.2培养高素质的学校课余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颁布以来,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期工程的完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10余万人,多集中在发达的大中城市,人员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体育专业知识、综合业务能力强、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的骨干体育指导员.建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由参加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如在部分高校出现的各单项体育协会,就是一种学校课余体育较好的组织形式,他们在推动学校体育和课余体育社会化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充分利用场馆设施,积极开展社区体育,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

    随着国家健身计划的推广和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的下达,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自我锻炼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群众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将导致社会体育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集资,不断修建和完善了相关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建立了以各级领导为核心,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为骨干的社会体育组织.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及单位的场地设施和资源,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近年来,体育社会化不仅使体育本身受益匪浅,而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社会化思考】相关文章: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08-28

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探讨08-08

论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学生动机培养的思考08-18

课堂体育社会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8-09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当议08-08

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功效及实现途径08-08

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的研究08-08

谈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08-09

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论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