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时间:2022-04-24 09:14: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问题;争鸣;商讨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我国体育科中的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概念界定、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研究的意义进行理论探讨,旨在通过理论研讨,引起体育学术界争鸣,为体育社会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前言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社会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程。研究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的机制及其解决途径,成为社会学经典的理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体的理论学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上最本质和最一般的问题,而各门具体学科则以某一部分、某一方面及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这就给我们研究问题提出了一个角度,那就是对体育社会研究不仅要站在本学科研究本学科,还要站在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扩展对问题研究的视野。本文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科中的体育社会问题若干理论进行探讨,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引起体育学术界争鸣,以此推动体育社会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2、社会问题研究角度与关联

  2.1社会问题研究角度

  所谓的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健康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有的学者对社会问题理解为社会的一种病态或失衡现象。社会问题只因为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是因为社会学是一门试图解释社会矛盾和研究社会非秩序专门的领域。首先,社会问题研究是解释社会问题的现象,具有的特征和本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社会问题状态和特点,研究其规律和影响因素。其次,阐明观察和认识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引导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和关注度,引导对社会问题的承受力和达成共识;另外,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条件,研究消除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提出消除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路和对策。研究社会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社会,引导人们以科学的观和发展观看待社会的现象,了解和把握社会规律,解决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

  2.2社会问题与体育社会问题关系

  2. 2. 1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具有同质性

  在社会大系统中,体育社会问题既受社会问题影响和制约,又相对独立于社会系统之中,成为具有自身特征的子系统。所谓同质性是指体育社会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产生、存在和影响因素,大多受社会问题存在和影响。例如,由于社会腐朽问题,体育法规不完善,引发了体育竞赛中的不公平现象,假球黑哨涉嫌收贿屡禁不止、体育竟赛中组织作弊、赛场作弊、资格作弊等问题屡见不鲜;又如,由于贫富差别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引发老年群体、妇女群体、残疾人群体、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等弱势群体等体育权益受到侵犯问题等等。总之,体育社会问题是以社会问题为背景而引发体育社会问题,可以说体育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和“折射”。

  2.2.2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具有差异性

  体育作为整个社会中的子系统,从其体育社会的性质上看,存在于社会问题性质上的差异,一般说体育社会问题波及面比较窄、影响范围较小、危害因素可以予以控制。所谓的差异性是指体育社会问题具有自身特点和影响范围,他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在一定时间内还仅限于体育系统内部。例如,球迷骚乱引发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因素等,但仍然可以控制,不像社会引发的大规模动乱而引起的社会震荡无法收拾那样危机;又如,健康危机可以引发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强烈,人们对体育社会保障、服务等不满,但不像危机、经济位置、战争危机、瘟疫危机那样带来社会上的震荡。但是体育社会问题可以反映社会、经济、背景下不良运行反映,可以成为社会问题的“导火索”“预警器”。

  2.2.3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和时间差

  系统论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过程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的关键是立足整体,从整体与部分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改变了传统的由部分到整体研究方法的思路。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系统出现了问题,由此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展和运行;而体育社会问题是由于体育系统内部出了问题,影响体育事业正常的发展和运行。从系统的观点看,子系统出了问题势必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的运行,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不协调,可以说体育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透视”,社会间题是体育社会问题的发生的条件。

  3、体育杜会问题界定及界定的要素

  3.1体育问题界定

  在我国体育学术界对体育社会问题一直有两种争论,一是关于体育社会问题存在的阶段性。体育社会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文明和进步不断的出现的,有些问题在某一个时期不可以成为社会问题,但在有些时期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二是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体育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危害性。稳定的含义十分丰富,体育社会问题往往与社会的稳定紧密相连,社会稳定也是由多个因素所构成的,体育社会问题涉及面广,舆论影响大,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就可能成为社会的骚乱和动荡的导火索,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因此,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既属于体育事业发展自身的问题,也属于、等方面的建设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2体育杜会问题界定要素

  关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而社会学研究则主要是从狭义角度下定义,因而他把社会问题的视角界定在由于社拿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所界定的社会问题的客观性、性、公认性、社会性和可变性等特点。体育社会问题的发生大约受几个方面的影响:

  (l)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现象,只有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某些问题才成为体育的社会问题,当社会生产为水平较低,大多数还生活在较为贫困的状态时,体育不可能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

  (2)与国家的社会制度有关。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文化习俗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所反映的体育社会问题也就不同。

  (3)与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有关。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思想观念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对体育认识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有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关注和认可而成为社会问题,有些问题只是被少数认同而不可能成为体育社会问题。

  4、体育社会问题的分类与特点

  4.1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研究现状

  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的意义是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条理化,它有利于我们根据不同类别的社会问题来认识其发生和发展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社会根源,以此来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的依据。依据雷洪社会问题的分类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分类原则必须依据目的性、操作性、社会性、清晰性和对应性,将体育社会问题的产生或发生的内容、形式、与社会的关系或对社会的影响、消除或解决等方面来区分和研究不同类型的问题和特征。

  依据雷洪社会问题的分类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按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趋势或可能性分类;按社会问题产生的主导性或主要原因分类;依据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结构分类;依据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存在的状态分类;依据社会问题失调的具体内容分类;依据社会问题的表现状态与主体人行为分类;依据社会问题表现程度分类;依据社会问题存在的空间范围分类;依据社会问题对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分类;依据社会问题的条件分类等。依据朱力等的社会问题分类,社会问题分类分为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上述分类的依据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行为者主体、个体性和主体性、分布情况和性质等标准进行分类。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其共同的属性,也根据各国社会、经济、文化不同而不同。就体育社会问题而言,各个国家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社会问题,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问题,很难用一个分类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

  关于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的争议与探讨,我者卢元镇在2001年高等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吕树庭和卢元镇在1995年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将体育的社会问题分为两大类,用二分法分为具有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和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他们的分类包括:第一,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包括球迷骚乱、滥用违禁物、运动员资格作弊、种族歧视、妇女偏见和体育商业化、职业等问题。第二,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界定为竞技队伍的文化素质、三分体育失衡、侵占体育场地设施等问题。其实世界性的体育问题目前许多已经成为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如球迷骚乱、滥用违禁药物、假球黑哨、竞赛作弊等,在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目前有的已经不再是问题,许多新的体育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如体育伪科学问题、弱势人群体育问题、体育纠纷问题、体育赌博问题、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问题等等。卢元镇的分类方法是按体育社会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进行分类,显然目前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的二分法值得商讨。我国学者顾彦渊教授则按照体育政治问题、体育经济问题、体育暴力问题、体育兴f剂问题进行分类,是按照社会问题的本质失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但分类显得不够全面,同样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其实体育问题分类间题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据社会问题的分类方法,试图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分类问题。目前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研究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体育社会问题还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的原因,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体育不论对社会的、产生的影响,还是对人们的工作、闲暇、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越是这样,体育就越引起政府和大众的关注,许多由于体育而引的问题就游离于体育自身的范畴,逐步的形成社会性的问题,在政府和民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以至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此,体育社会问题的分类研究仍然是一个学术性的研究问题。

  体育的社会问题分类采取三分法分类为宜。

  第一,变迁性和结构性体育社会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性、政策性因素或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阶段引起的,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计划经济向经济转型引发的体育社会问题。如妇女体育权益、贫困体育、老龄人口体育、残疾人体育和污染与健康、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城市文明病等。

  第二,越轨性体育社会问题。这是指个人或团体超越界限,造成危害社会行为的体育社会问题。如球迷骚乱、贿赂收贿事件、体育赌博等。

  第三,性体育社会问题。指违反体育竞赛中的道德规范,引起社会舆论和抨击的体育社会问题。如体育伪科学、竞赛作弊、竞赛纠纷、兴f剂、侵占体育设施、侵害公民体育权力等。

  4.2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特点

  体育社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内容之一,虽然不象社会问题那样对社会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但也毕竟是伴随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对体育认识上的新的社会反映,它反映体育生活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某一阶段时期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需要党和政府极力予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体育社会问题作为制约体育内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内部整合、修补、内制,使其体育机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2.1体育社会问题的客观性

  体育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他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体育作为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其问题大多是社会问题的折射效应。如腐朽社会问题,反映体育贿赂收贿现象的盐湖城丑闻、假球黑哨、冒名顶替等。又如老龄人口问题反映体育中的老龄人口体育问题;贫困问题反映在体育中的体育弱势群体问题;越轨犯罪反映在体育中的球迷骚乱、体育赌博等问题。其次,我们将体育社会问题按其客观性又可以分为社会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原因产生的问题、体制原因产生的问题、竞争利益原因产生的问题、社会道德观念原因产生的问题等。体育社会问题的客观性表现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人类总是在追求完美社会的同时追求更完美的体育环境、体育权利、体育秩序、体育形态,但事实上社会在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在对体育需求与渴望的同时,不断地解决体育社会问题,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4.2.2体育社会问题的发展性

  我国是一个二元结构的社会,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多方面因素,许多社会矛盾交织渗透到体育社会之中,影响和制约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我国的体育制度仍有许多不完善和呛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受上层和经济基础的制约,许多体育内部的矛盾反映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体育事业发展本身也反映初步相适应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看来,体育社会问题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这两个方面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推动体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4.2.3体育社会问题的时代性

  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文化现象,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他常常以社会的发展、经济状况、文化观念、生活需求为背景的。建国之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和半封建的社会,常年战争内乱,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贫困交加的动乱年代,体育只能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方式,只能做统治阶级粉饰太平的工具。因此,也就不存在体育的社会问题。

  4.2.4体育社会问题的可控性

  体育的社会问题虽然发生的层面多、领域多、形式多,但基本属于可以控制的范畴,如弱势群体的体育问题、赛场体育问题、群众关注的体育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教育和进行规范,即使球迷骚乱这样殃及社会秩序和的事件,也仍属于可控的范围,只是问题发展可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己。因此,体育社会问题属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当公众的社会道德和体育价值观念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社会体育和体育法规制度相对健全时,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危害性就越小,其解决问题时间也就越短。

  4.2.5体育社会问题的关联性

  体育社会问题大多与社会问题发生关联,其关联性表现在体育社会问题即成为社会的折射和缩影。一方面任何一个体育社会问题都与社会问题相关联,如社会某些虚假风、腐朽问题渗透到体育竞赛,引发体育竟赛中的黑哨、假球和兴f剂问题;社会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引发老龄人群的体育问题;社会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引发体育弱势人群的体育权力问题等。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社会问题也包含着多个因素组成,如老龄的体育问题,既包含着社会、经济、道德、法律和人口等因素,也包含和现实、宏观和微观等因素,多种因素交汇在一起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4.2.6体育社会问题的公开性

  体育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公开性,这是因为现代体育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和价值,体育不仅仅成为参与、观赏的内容,而且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娱乐重要的手段,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体育活动中所暴露的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社会吸引力。由于体育社会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的新闻,这就要求解决体育社会问题必须依据体育本身规则和体育的法规予以解决,增加解决问题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4. 2. 7体育社会问题的学术性

  体育许多社会问题与上层和经济基础相关联十分密切,但有的体育社会问题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联性却不大;有的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有的却不相关联。如妇女体育权益、贫困人口体育、老龄人口体育、球迷骚乱、贿赂收贿、兴f剂、体育赌博残疾人体育和污染与健康等,则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体育伪科学、竟赛作弊、竞赛纠纷、侵占体育设施、侵害公民体育权力等,则成为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体育问题。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两个体育,构成现代体育的基本结构,如何促进体育两个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是维持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进步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大众的体育投人不足和竞技体育过热现象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如大众体育健身设施不足、体育人口偏低、社会体育不利等许多问题需要学术上进行研讨,而竞技体育强调过重、竞技人才炒的过热、体育人才混乱等问题都引起社会大众的不满,有待于通过学术性的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进一步引导我国体育事业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5、体育问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体育社会问题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深化体育体制和机制改革,有助于加强体育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助于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学科建设角度,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本身就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学术视野,还可以提高我们审视体育事物发展、开阔研究的领域、提高研究水平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体育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加强学科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5.1体育杜会问题研究成为我国体育发展亚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研究属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近些年来,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需要解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对现实问题把握不准确,理论准备不充分,缺乏深度和力度,许多研究视野狭窄,抓不住重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依据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系统、深人的研究,并注重理论实践,实践上升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5.2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有助于提商学术研究水平

  我国处于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期给体育事业的发展注人许多新的矛盾,产生许多新病灶。因此,这就给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提供广阔的施展自身才华的领域。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体育科研人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善于从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中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使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提高。

  5.3研究体育社会问题有助于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需要科学研究方法作支撑,特别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解决社会问题金钥匙。目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缺少必要的实证性、比较性研究;缺少定量性资料对定性分析的支持;缺乏研究方法使用范围的有效性选择;缺乏方法论的应用等,而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有助于我们从问题人手,有助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理论和一般研究方法去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5. 4有助于明确体育杜会问题研究思路

  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体育社会现象、特征、本质的研究为前提,以为什么会产生的原因、内容、类型、特点为主线,以探究体育社会问题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目标,已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建立有利于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它可以使我们科学看待体育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体育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处理体育内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竟技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问题,正确地把握发展规律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5.5达成共识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体育社会问题许多人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前提就是引导各方面对出现的体育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最终达成共识。解决体育社会问题对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出研究的对策,他包括“分析诸多社会问题消除或解决的社会条件;研究和说明消除或解决社会问题的一般原则;提出消除或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路;动员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力量;研究和提出消除和解决社会问题可供选择的可能对策方案。”因此,达成共识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主要的思路和方法之一。

  5.6有助于加强体育学科的建设

  体育社会问题研究属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必然要涉及社会学、管、学、政治学等众多的学科领域,也涉及体育自身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内容。因此,体育社会问题研究必须要站在较高的理论高度,站在体育社会科学群的整体视角来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我国体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学科建设角度,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本身就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他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学术视野,还可以提高我们审视体育事物发展、开阔研究的领域、提高研究水平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体育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加强学科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篇2

  1、重视程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

  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对某一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以政府管理为主,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中,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辉县体育开展的优劣。就目前而言,辉县社会体育活动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处于一种相对散乱的自发状态。虽然规定在县级有副县长、乡级有副乡长主抓负责体育在辉县的开展工作,但这种情况只表现为少数乡镇的重视,在调查中甚至有些地区的负责人不知道该县是体育,研究者也很少看到各地与体育有关的标语、设施及与有关体育的活动,只是在某几个传统的习练点才能看到与体育有关的影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造成辉县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就经费的投入来说显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辉县目前直辖20个乡镇、2个办事处,536个行政村,人口82万左右,面积近1007平方公里,而县政府每年写入工作计划的体育专项活动经费较少,无论是和其它体育投入经费的纵向比较,还是本地的人均投入经费比值,辉县体育活动经费都明显缺乏,支撑不了近1007平方公里的区域和82万左右的人均使用。而农业经济的传统模式又使得以社会集资手段开展体育活动显得相对薄弱。所以,经费的投入问题已经成为了辉县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瓶颈。

  2、推广宣传不力,参与程度较低

  推广宣传力度对某一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人们对该事物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营造民众在社会中从事该事物的氛围,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某一活动的参与当中,增加人们对某一事物相关话题的交流,提供获得该事物信息的渠道。据研究者的实地调查,辉县体育活动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严重滞后,几乎没有什么起色,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有关辉县是体育的显著性标示,很少见到有关体育活动的字眼,只是在特定的时间、个别地点人们才能见到体育活动内容的宣传,群众对体育活动了解甚少。在村落里,这一情况更是严重,有很多村民对体育的认识还处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认识当中,显然这种农业文明社会背景中的观念在辉县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这些陈旧的体育观念与政府的宣传推广工作存在着重要的关系,这是影响体育在辉县开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参与练习的时间在业余活动的总时间比中较低,练习者的习练水平较低,后续练习人才缺乏,人们对习练体育者的观念处于敬仰、钦佩、另类等多种观念的相互交融之中。

  3、习练内容单一,缺乏地域特色

  中国体育在农业文明的生存空间中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和其它传统的娱乐项目相比,体育习练者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在以家庭、血缘为主要传承方式中体育的开展传播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然而,在工业文明社会背影中,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处于相互连接的互动当中,体育原有的生存空间被打破。表现为,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与观念改变,外来体育项目的侵入、传统的娱乐项目现代转型、体育自身的现代性转型不足等情况,使得体育的社会地位逐渐趋于下降,体育的练习对象逐渐被其它项目所取代。目前,从研究者的实地调查来看,辉县开展的体育内容太过单一,群众的练习兴趣较低。这充分说明该地区没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并导致了人们习练兴趣的降低。

  4、指导人员匮乏,组织管理滞后

  目前辉县共有一级体育裁判员、二级体育裁判员,三级体育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工作者。从总体的数字来看,辉县能用来指导体育活动的人数还算齐全,包含了各个级别的指导员,还称得上初具规模,但从其与总人数的比例方面来讲,这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实事求是的讲,社会体育指导员包含着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私人体育组织、具有体育裁判资格等的人员并不能说明其可以在社会体育指导方面发挥最佳的作用。以此逻辑来推算的话,辉县的社会体育指导还是处于一种非常薄弱的自发状态,显然这种状态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成社会体育指导的匮乏和当地体育组织管理的滞后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就研究者的实地调查来看,辉县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建设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表现为辉县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处于无人管理或多头审批的现象,一些不易于组织、开展较困难的活动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而一些容易做出业绩又无需承担责任的活动却需要多个部门审批才能进行开展。另外,辉县体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乡村的基层组织中严重缺乏,或者根本没有体育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当然这有社会宏观背景的因素,但作为一个体育来讲,却是需要在此方面有所建树的。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篇3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这两大难题横亘在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只有想办法将它们解决,才能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所以,本篇文章将对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有利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从而加快改革的步伐,对改革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当前中国大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潜在的问题

  1、缺乏基本理论

  近几年,我国对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大学的体育教育质量依然没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则是没有一个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权威性的基本理论的指导,这种缺陷是极其致命的。只靠大量引进国外的新概念,使用一些十分牵强的专业术语,有时甚至不惜用杜撰的名词进行组合使用,这种盲目引用丝毫不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概念术语,不仅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相反,将使教育体育理论体系变得十分混乱。基本理论知识在十分科学、系统、权威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对实践进行指导,不至于让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如此随意和盲目。正因大学体育教育缺乏基本理论,所以,现代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无法高效有序地开展。

  2、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起步晚,“体质教育”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就是使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以锻炼身体为唯一目的的课程教学。现如今,大学体育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上,因此,我国必须首先关注到体育教学观念的陈旧以及体育教学方法的落伍。今天的大多数大学,体育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中心,遵循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侧重对教学的技能和所能负荷的强度的追求,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按部就班地讲解与示范更是缺乏课程创新的趣味性的表现。这种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和寻找体育锻炼中的娱乐性,使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激发大学生群体对健身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亦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传输和培养。所以,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阻碍着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

  3、体育课程的设置与需求脱节

  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体育课程是其灵魂。只有将体育课程安排好,才能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但是当代大学体育课程普遍陈旧、单调,十分呆板,与大学生的生理需求脱节严重,体现的是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缺失,并不利于大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一直沿袭从前的以竞技和考核为主的课程形式,引起众多大学生的反感,使得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任务难以达成,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

  4、大学生自身素质难以全面发展

  在大学生进行体育选项课的选择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择的标准,往往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单一的体育选项课不能使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发育成熟,但对于事情的判断和思考仍有所欠缺,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仅靠大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并不能够使他们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如何进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

  1、创新体育教育指导理论

  前面已经谈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缺乏可提供指导的基本理论,因此,在现阶段推动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投入更大的精力于指导理论的创新。只有创新体育教育的指导理论,将其系统化、理性化、科学化,才能拒绝零碎而随意的舶来品,才能拒绝盲目的杜撰现象。哲学作为全部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应该对大学体育教育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我们不能忽视哲学思维,应该用哲学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推翻原来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同时,寻找更符合时代特点的、积极的体育教育思想,使基本理论成为实践的好向导。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体育教育发展的规律,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认识能力,从而提升其思维水平。

  2、改变陈旧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和方法

  从中国的本国国情看,中国的基本国策日益将范围扩大至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所以,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应积极破除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大到整个社会、国家,小到政府部门、学校的校领导,都应该端正对体育教育的态度,重视体育教育改革。从而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使用多套教学方法,告别单一的“教”与“学”,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由此看来,科学合理的课程能够让体育教育不再单调无趣,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

  3、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重心应放在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和合理构建一整套体育课程体系上,教材的改革要以实用为主,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达到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达到使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还能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增强起到积极的影响。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喜好,所以,体育教材的制定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多样性和包容性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在课程的设置问题上,我们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的时间和内容,要有计划的、充满逻辑性的处理,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质量。

  4、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大学生以自身喜好为选课标准的现状,大学体育课程应增设交叉性质的学科课程,不能出现单一的某种项目课程,而是选取一类性质、方法相仿的体育项目让大学生进行同场竞技,避免过于重视技术而轻视理论的现象的产生。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团队赛或小组游戏时,不仅能够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升我国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又暴露了许多存在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问题。为使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积极借鉴国外有关体育教育的经验和引进先进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有利改革的措施,将对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着导向作用,必然使改革不断推进,向着远方迈开步子。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 篇4

  摘要: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发展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实与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有效的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

  1.课程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只是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的放松、娱乐课程,教师一般不会引起重视,认为还是主要以课本的学习为主,更不要说对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全面、合理的进行安排了。学生因此也得不到全面系统的课程,也就没有享受到全面、具体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想推动小学生体育教育的推广,首先教师就应该为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科学、系统地安排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科学合理系统地安排小学生体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得到推广,学生才能拥有系统的体育教育。

  2.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由于体育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上课的地点在户外。因此,在小学体育推广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教师们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透彻的安全教育,让小学生们切实了解自己的行为中有哪些风险因素,提高自我的警觉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教育时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学生们有效的规避危险因素,真正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刚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毕竟还是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心智的不成熟使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约束自己,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监管。总而言之,推动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如何系统、科学、安全地落实这一政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育计划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做出全面地考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教师要吃透教材

  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体育教育,教材是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材料。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有全面地认识,备课—授课—答疑,这一过程是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越是能够清晰地了解课本的整体框架、对课本钻研的越深,思路就越明确、越清晰,在授课表达时就愈加地流利、轻松,真正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教师的内在才能对学生传授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学生也轻松,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地也就愈加地顺利。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框架,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继而才能给学生讲出来,并且还能讲得好。

  4.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许多的传统技术越来越向互联网的大环境靠拢。这就引起我们的反思,是不是素质教育是不是也可以与这一领域寻求合作。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原本枯燥的授课生动的展现出来。体育课这种户外课程与天气的影响因素联系密切。若天气质量不佳,可选择一些多媒体材料进行教学,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雨天上只能自习的状况。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像广播体操这种学习项目。刚接触时,由于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等一系列因素,许多的动作往往一晃而过。老师在学习之后自身的主观因素也会对原本的技术动作产生一定的误差,前排与后排的同学观察的不同,都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往往不能清晰地观察到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继而与标准的技术动作产生更大的悬殊。但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教学视频放映出来,逐步的讲解,教师在一旁进行每一步的分解动作示范,抓住每个动作的重点、难点,这样对于小学生自身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就能有效的规避,生动的视频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继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体育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的接触到各个层面的体育知识,而不是单单从体育教师的个人经历中获取,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全面地了解体育运动。

  5.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体育教育这种户外的教学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教师课堂内的授课,一支粉笔、一把直尺、一个三角板就能满足上课的需求。但是体育教育对于器材的要求就要严格一些,因为体育课程需要每位同学参与进来,需要大量的体育设备资源。城市的素质教育推行的相对广泛,体育课程的教育中可以保证基础设施资源量的需求,对于一些的体育项目可以很好开展教学项目。但对于目前中国的最大的教育改革还是要以农村的教育改革为重点,农村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资源的局限性、教学活动的单一性等诸多因素军师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的瓶颈。更不要说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教育模式。但这一问题是不能规避的,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地域性,寻求有效的农村体育教育方法。不同于城市体育的教学模式,农村体育教学可以从小的器材入手,如:毽子、跳绳。一些有特色的地区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学习剪纸、制作竹篮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探索发现更多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6.选择体育游戏应注意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设计好了一堂课的内容,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却有一些学生表现的不积极。经过交流孩子后,发现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这节课。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够广泛。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有时我们精心设计了一节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会有一些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学生们说自己其实是喜欢体育课的,但是由于课本的教学内容过于的枯燥,使得他们慢慢地丧失了兴趣。这就应当引起教师们的反思,不能只是为了教学任务而上课,更应该以多种形式全面地展现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加入游戏的元素就是很好的选择。比赛中通过积分、奖励等符合他们年龄段的赛制规则,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争性,在游戏中将教书育人的道理融入其中,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7.让学生形成体育的基本素养

  课堂知识的传授是教育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体育教育更多的是增强学生们的生理健康水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才能保证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体育教育就是要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培养他们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促进他们身体全面健康发展。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最广泛、最受欢迎的就是球类运动,同时也是学校最容易满足的体育器材。它能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球类竞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竞技水平,在比赛中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并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8.结合大型比赛和体育名人效应引发学生体育兴趣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人们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生活乐趣也增加了许多。当今社会,大量的国内国际比赛、铺天盖地的体育讯息无形中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学生们从这些讯息中也就开始慢慢地接触、了解这些比赛,逐渐地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广泛的要数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大众运动。学生们在对某些体育明星了解了之后,这些体育名人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话题。体育教师可以借用互联网这一平台的优势,在体育课程上安排这些项目或者组织比赛,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实时的指导,如:比赛的规则,竞技的技巧,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战术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体育教师在休息之余还可向同学们讲述一些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体育明星们艰苦奋斗历程,有助于让学生们能从体育课上学到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德,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黄乃青.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迁移教学.南宁教育,2008(1).

  [2]尹冲淋.谈体育活动中的两极分化现象.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5).

  [3]霍小梅.要重视小学体育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J].体育科技,1987(05):17-18.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论文09-12

浅析现代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1-15

新课改教学浅析的论文08-16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研究论文09-14

浅析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的论文10-21

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论文08-17

部门法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论文12-10

浅析会计审计诚信的论文11-17

浅析高师色彩教学论文08-16

浅析《庄子》物化思想论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