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构建初探

时间:2017-07-28 15:06: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构建初探

  论文摘要: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新的任务、新的阵地以及多年的经验教训,都要求传统的理论模式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以及对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构建初探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变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应包含内容与教育模式两个方面。灌输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不断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的同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的必然性

  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延伸与体现。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发生变革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都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理论教育模式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不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而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各种考验,正致力于这一人类崭新制度的伟大实践。时代的更替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容上有了创造性的突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及其理论取得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这~点。但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有新的领域需要去认知,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西方理论的进入,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也相应地造成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错误认识。因此,要使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消除一些错误认识和偏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变革与创新,建立与时代相协调的新的教育模式。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转变必然导致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地位的确立,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发展的结果。作为资产阶级理论对立物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为资产阶级所仇视,在理论混杂的年代和处于包围之中的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初期,势必要不断地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斗争。因此,让劳动阶级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其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列宁指出:“某一个国家中的社会主义运动越是年轻,也就必须越加积极地反对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忽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共产主义思想“灌输到群众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由此可见,在当时灌输的教育方式尤为适宜。而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权已经经受过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考验,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的舆论也已形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原有体制弊端显现和西方理论冲击的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主要任务。任务的转变也必然带来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3.新的理论阵地催生新的教育模式

  在社会主义国家,校园成为系统宣传和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阵地,广大青年学生成为接受系统教育的对象。中共中央在《公民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有一贯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所以代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很快进入了教材,进入了课堂,但要进入并真正固化于青年学生的头脑中,还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运用适当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当前,局部理论的偏差已使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误解。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如果不采取适宜的教育模式,将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知、偏见和误解也将由此而生。所以,改变不适宜的教育模式显得更加重要。

  4.多年来忽视理论模式发展的教训迫切要求教育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的理论基础和我国主义建设实践的根本方针,不断地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尤其在理论内容方面,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应包含内容与教育模式两个方面。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现象,要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内容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部分,要么以坚持经典部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宣传模式不适宜。只有改变这种仅依靠内容创新而忽视传递方式变革的“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才能真正消除社会上业已存在的一些因教育方法不当和滞后而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知、偏见和误解。

  (二)与时俱进,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模式

  虽然基础理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但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选择适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学”。

  1.在教育理念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突出开放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这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为此,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现代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20世纪初,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新教育运动”开创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先河。从此,倡导“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意志的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尤其是西方德育理论的发展涌现了多种流派,比如认知学派、价值澄清学派、人本主义等,提出构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无灌输的德育模式。对此,“我们不否认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或以后,即使在当代西方,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各学科中曾经取得的某些成就。但对我们而言,我们不能无条件、无区别地沿用或引进西方的东西,而要在吸收人类全部优秀成果包括社会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同样也要善于借鉴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在教育内容方面,体现系统性与时代性

  要准确地宣传和马克思主义,消除不应有的误解和无知,首先应建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体系,不能对某些局部的“枝叶”进行断章取义,而应该在宏观上形成一脉相承的知识内容体系。恩格斯在给魏德迈的信中说过,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不是系统的钻研,那就得不到任何成就”。因此,在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时,都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系统性,以理服人,力求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其次,在内容上应充分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也就是“要充分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同时,无论在编写还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时,都“应该站在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而全面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