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

时间:2021-03-16 19:06: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改革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

  论文关键词:素质;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化程度渐强的今天,中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逐渐显露。其中较为突出地表现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而课堂教学在教育平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国内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成了国家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各类学者关注的焦点,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中国与国外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
  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学术讨论会上,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形成创新性思维品质,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清楚的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断、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具有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能力;具有掌握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的能力;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MindandHand(动手动脑)即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课程模式,也是其校训。在其教育体系中,将动手置于动脑之前,非常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动手的重要性。这也造就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世界一流强校的地位。
  在哈佛大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释放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认识能力,使他们在没有范式约束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鼓励,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们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均得到了发展。在思维层面,学生们摆脱了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大力开发了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在人格层面,学生们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在智慧层面,学生们培养了自己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精神。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准确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意识是各种创新行为的观念形态,它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但种种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成长的早期阶段培养不足,进入大学阶段后,基于以前的依赖,他们受到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更习惯于不假思索地接受现成知识,对于探索新知识普遍存在一种事不关己的惰性心理。
  2.高校教师队伍存在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增强,但高学历者大多年轻缺乏教育经验,而教育经验丰富者普遍未经历博士教育训练,二者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集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乃至在一些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高学历、富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反映出我国成熟的创新型教育文化尚未完全形成。
  3.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升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而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质量。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多为大班课,相当多的实验实践教学亦是整齐划一,“满堂灌”、“填鸭式”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研究性和主体性的教学氛围不浓厚。这种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所需的环境和创新实践机会,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4.缺乏创新人才的成长评价机制。影响教师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是高校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有效的教学发展与有效的机构发展相联系,并依赖于机构发展。目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角度的目标追求使得教师难以全面应对,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热情、精力、钻研的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投放和支撑力度是非常有限的。
  当前我国高校实行的仍然是以奖惩为目的的绩效管理体制,在学生发展中更注重的是他们的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学习,这实际上也就是将教学的好坏简化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这必然驱使学生蜷缩于书本之中,走为考试学习的道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这种制度导向下,大学教师往往更为注重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等更深层次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看,创新人才的成长缺乏有利的制度保障。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教学引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求知的满足感和学习的成功感。采取范例教学,情景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创新。
  二、改革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教育体制的改革面临着众多艰难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学教育作为国内重要的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