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时间:2022-03-31 13:28:29 论文提纲 我要投稿

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影响及对策研究》是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系统地研究了从1992年至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欢迎大家分享。

  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1

  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引进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改革开放以来 ,外资的大量引进 ,一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对我国民族产业、国内市场、经济结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构成了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外资的宏观调控 ,尤其是要通过市场管理手段 ,抑制那些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不利因素 ,从而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外资。

  关键词:产业结构;引进外资;买方市场;结构调整

  积极利用外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一。利用外资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法律体系的建设,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近2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外资流入的不断增多也必然对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首先,三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大举实行本地化战略,以其高质、新颖、现代化的商品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商品消费需求。外商投资的行业大部分是我国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商品在中国目前开放经济条件下,事实上是由国内厂商和来华投资外资企业共同生产的。而外资企业因其产品质量、管理手段、营销方式与资金运作等方面均要胜国内厂商一筹,再加上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而给予它们的各种政策优惠。因此,这些商品过剩的结果往往是中国自己的国有企业被排挤出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这种由许多企业在国内有限市场不断排挤本国企业而造成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大批量的亏损?并且有许多还是行业性的亏损。

  第二,三资企业的产品因其高质、名牌且具有世界超前水平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心理,成为了国内产业的先导,使得国内企业向其倾斜。从工业部门可以看出,三资企业极力加强的工业部门是电子、运输工具业、电器业以及服装、皮革、塑料、金属制品、食品制造、饮料、文体用具等。这些工业部门在我国工业中都是投资量较少,价值增值率、利税率低的下游加工行业,三资企业极力回避的工业部门是黑色金属冶炼、煤炭采掘、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加工、农用设备、化学原料等,这些部门都是投资量较大、价值增殖率、利税率较高的行业。尤其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上游的能源、原材料基础工业部门,在我国工业中属于瓶颈行业。因此三资企业在我国工业部门中的分布基本上处于与我国国内企业相竞争的“替代”状态,而不是相互分工合作的“互补”状态。受商品收入需求弹性递减规律的影响,有许多商品很快出现了供给过剩,如手表、电冰箱和电视机等商品的市场饱和速度之快真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然而,由于人力资本不足,再加上制度方面的原因,产业调整不充分,结果在这些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这些商品的工资等因素约束下,厂商不得不削减产量,从而导致就业不足。中国的国有企业大批量的亏损,且有许多行业性的亏损,致使工厂被迫倒闭。职工大批下岗,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第三,从总体上说随着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虽然我国总体供给能力还不强,但是在市场上呈现出来的基本格局是正在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上反映出来的不是产品的短缺,而是产品的积压。一般说来,市场呈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在颇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性问题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引进外资时,重复引进技术。现有的工业化过程基本上是以建新企业,上新项目为内容的。受现有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限制,各个时期新上的项目相当部分具有重复性,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容易进入的纺织、轻工部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机

  械电子行业,由于信息不完全,企业不能充分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因而企业在进行有关生产什么和进入何种产业部门的决策时,往往是跟随别人,一哄而上,进入同一部门生产同样产品。在这方面,外资企业起了一定的先导作用。例如:台湾顶新集团的康师傅方便面看准了中国市场上快餐品是空档产业,于是大举进入中国,而随之而来的无论是外来的统一集团,还是国内的各个方便面企业,使得方便面市场出现了饱合状态。现在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在同一区域内,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也很突出,造成了同一行业的众多生产者面对越来越窄的市场。其次,目前产业结构处于低度水准,其突出表现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太弱,这不仅反映在出口规模和已有的生产能力不相称,更为严重的是,在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国内市场实际上就是国际市场,面对国外产品大半进入中国市场时激烈的国际竞争,过去一哄而上的大量企业招架不住便一哄而下。针对这种情况,应根据买方市场的特点进行调整,市场实现的外在压力会迫使企业自觉地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综上所述,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国内企业竞争压力大,某些商品过剩,造成买方市场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正确引导外资投向,按照我国的产业政策引进外资项目。1995年6月我国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农业综合开发及新技术项目、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项目、增加出口外汇项目、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技术产业。我们应紧紧围绕国家的规定和导向,大力将外资引入这些产业,特别是要注意吸引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向这些产业投资。第二,在每个工业部门内部,引进外资的同时应该极大提高国产化率。从三资企业本质上讲,是从事全球化经营的私有企业主体。它们的根本目标是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使经营风险最小。

  三资企业及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东道国内的产业前后向关联总是比较低,对当地的价值增殖贡献也不高,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跨国公司只是将其整个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如产品的调试组装阶段移至东道国,表面上象是在进行生产,实际上却是为了进入当地市场并向当地市场倾销产品。因此,提高国产化率是改进三资企业对我国产业结构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那么,提高国产化率的必经之路,就是大力扶持我国的国内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做这种选择,并不是因为我国国内企业是中国人拥有或控制,外国企业是外国控制等民族情感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而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当地企业作为追求自我利益的独立经济主体与跨国公司没有什么差别。它们在生产进口替代品,供应当地市场上,与生产性跨国公司直接竞争,在提供生产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上直接与专业性跨国公司相竞争。但是,当地企业身处当地环境,受当地要素投入、消费、需求结构影响,从而生产技术、产品选择更适合当地资源。结构的事实,决定了它们的自身利益更多地和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及产业培育目标一致。这也决定了它们比进行全球一体化经营,追求全球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目标的跨国公司更能促进当地产业的成长。因此,引进外资只是我们扶持、发展国内企业的一种手段。这应是我国引进外资战略以及判断外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基本立足点。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应是大力发展国内企业。第三,市场需求的结构调整。针对某些外商投资的商品过剩的问题,应对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与农村经济并存。当商品在城市居民消费群体中达到饱和状态时,农村居民消费群体对这一商品的消费高潮还未到来。因此,中国如能加快发展低收入的农村部门,尽快把农村居民的潜在需求转化成现实的需求,从而避免厂商在国内尚有巨大潜在需求的情况下过早进行结构性调整,那么当前一些商品生产过剩的问题也将得到大大缓解。为此,我们要积极开拓农村居民的消费市场。首先要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以便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使商品的生产地更加接近农村消费市场。其次,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以保证在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后,有条件消费如电视机、洗衣机以及适合于乡村使用的机械化交通工具等商品。总之,引进外资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处理好引进外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中国统计年鉴》韩继云《关于完善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思考》1997年第五期。

  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现象十分突出即是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1988—1993年为35%-45%,1994年为63%,1995—1999年上升到70%,个别地区的亏损面甚至超过了90%。经调查,目前亏损的“三资”企业中,许多是“常亏不倒户”,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企业经营常规,说明不少外商投资企业有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利用转移定价避税是目前外商在中国大陆最常用的手法。因此,正确认识转移定价并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已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课题。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有关转移定价的一般问题。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它起源于公司内部商品与劳务的交易。这种价格的最大特征是:一般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由公司少数上层人员确定的。跨国公司采用转移定价的目的有很多,但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公司总税负,即使有时候跨国公司实行转移定价不是为了逃避税收,而是为了谋求一定的经营管理策略,但其行为在客观上仍然导致了规避我国纳税义务的结果,这是一种非税务动机的避税。尽管转移价格是人为确定的,但它在制定时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与标准,或者以成本为基础,或者以市场为基础。它的制定者可以是母公司,也可以是子公司,也可以通过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协商来决定。当然,跨国公司在运用转移定价策略时并非毫无障碍,它也会遇到各种限制因素,例如来自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各利润中心的阻碍,来自海外合资者的反对,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再加上各国经济环境的差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制约转移定价的作用。

  在介绍完有关转移定价的一般内容后,文章的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当前在外资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利用转移定价避税问题。按照国际避税的一般规律,跨国公司大都是将利润从高税区转移到低税区,从而减轻跨国公司集团的总税负,但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则是将利润从我国低税区向境外高税区转移,这种“逆向避税”行为的产生必然有其一定的背景原因,文中就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另外,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实施转移定价?以及它之所以能够利用转移定价达到避税目的的原因何在?针对这些问题这一章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尽管我不能否认转移定价在有些情况下对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它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总的说来,转移定价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绝对大于它所带来的 正面影响。 外资企业利用转移定价避税并非是我国特有的现象,事实上,随着世界经济 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是很普遍的,为此各国 也越来越重视对跨国公司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的税收立法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的理 论与实践,西方国家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因此,对于他们的立法经验,我们有 必要予以借鉴。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西方国家对于转移定价常见的几种调整方 法以及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调整方法,通过对比总结,针对我国转让定价法规目 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总之,转移定价对我国的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必须 加以重视。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就如何防范外资企业实施转移定价避税问题,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在税务管理方面,在法律方面,我们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相关的对策。

【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相关文章: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论文10-09

关于欧盟的环保新政对我国产业绿色低碳的影响与对策论文07-31

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统计策略论文08-26

德与礼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分析07-29

高校寝室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论文09-18

资本流动对金融经济的影响10-23

会计信息对经济的影响经济论文08-07

知识经济对我国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影响论文10-14

网络经济对会计的影响论文09-07

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论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