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的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0-10-17 16:18:52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家庭功能的心理学论文

  家庭又被称作“人类性格的加工厂”。父母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世界的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下面是关于家庭功能的心理学论文,欢迎查看。

家庭功能的心理学论文

  家庭功能的心理学论文

  摘 要:文章主要以家庭功能的心理学理论发展为主要研究,系统的整合和论述家庭功能的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果。分别以过程取向和最后取向为区分标准,将家庭功能理论分为两大类,对各理论进行分析整合。

  关键词:家庭;家庭功能;家庭功能理论

  一、家庭功能的定义

  家庭功能的定义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Beavers、Olson、Shek 为代表的结构取向的定义。另一类定义是以Epstein、Skinner 为代表,主要从执行过程方面来定义家庭功能。

  二、最后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

  最后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可以根据家庭功能发挥的最后把家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些类型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或是需要家庭治疗和干预的。Olson环状模式理论和Beavers系统模式理论是这一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的代表。

  (一)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

  该理论于1978年提出,并经过25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用于家庭研究、临床评估、训练、婚姻和家庭治疗。它以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得到描绘家庭功能的3个维度,即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该理论假设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最后与其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亲密度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的功能发挥要好;家庭沟通是一个促进性因素,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有更好的沟通。1991年,Olson根据这些研究对自己最初的曲线模型假设进行了修订,将其修改为三维(3-D)线性模型理论。这一线性模型认为,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得分高的家庭的功能是良好的,而得分低的家庭的功能是不良的;虽然曲线和线性模型的假设不同,但两者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Beavers的系统模式理论

  Beavers等人1977年提出了家庭系统模式理论。他们认为,家庭系统的应变能力与家庭功能的发挥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即家庭系统的能力越强,则家庭功能的发挥越好。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家庭系统也是有个有内在稳定规则的系统,按特定的交往和情感模式运行着。如果发生一些变动如成员自身善状况的变化、成员组成的'改变等,家庭会打破“平衡”,家庭系统就必须去面对这种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三、过程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

  过程取向的代表理论是Mc 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和Skinner等人的家庭过程模式理论。这两个理论的提出者都认为,对家庭进行类型上的划分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用处,对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情绪问题直接产生影响的不是家庭系统结构方面的特征,而是家庭系统实现各项功能的过程。

  (一)Mc Master家庭功能模型理论

  Epstein等人认为,家庭在运作过程中如果没能实现其各项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临床问题。他们在1978年提出了以家庭系统运作过程为核心的Mc 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该理论假设: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以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基本任务表能力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2)沟通(communication);

  (3)家庭角色分工(family role);

  (4)情感反应 (affective response);

  (5)情感介入(affective involvement);

  (6)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根据家庭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出家庭功能发挥良好与否。家庭的各项功能相互配合并维持良好时,个体才能健康成长。

  (二)家庭过程模型理论

  该理论是Skinner等人于1980年提出的。它把和家庭相关的不同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家庭功能的概念与结构。家庭过程模式理论认为,家庭的首要目标是完成各种日常任务,包括完成危机任务。每项任务都需要家庭一起去应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庭及其成员得到成长,并使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得到增进,维持家庭的整体性,发挥好家庭作为社会单位的各项功能。该理论提出了评价家庭功能的7个维度: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和价值观。家庭功能过程模型强调家庭动力和家庭完成任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虹,艾宪淮,朱宝俊.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478.

  [2]郝玉芳,郝庆英,曾利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1-2.

  [3]汤晖毅,黄海.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35-36.

  [5]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71-1075.

  [7]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心理学探新,2001,79(3):55-60.

  [8]高侠丽,侯春在.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进展.社会心理学,2008,97-98(3-4):253-261.

【家庭功能的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论文

2.硕士心理学论文

3.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功能分析论文

4.心理学论文答辩

5.格式塔心理学论文

6.谈常见中药对肾功能的影响论文

7.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论文

8.林业会计的功能与特点研讨论文

9.戏剧教学法的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