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研究论文

时间:2020-11-03 10:35:4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博士毕业研究论文

  博士学生在毕业之际进行的相关研究对于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博士毕业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博士毕业研究论文

  博士毕业研究论文一

  【摘 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能更为直观地表达设计结果,因而成为多数设计公司的主要设计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理由提出调整性倡议。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表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将艺术设计领域带入了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开始将计算机绘图作为主要的设计表达方式,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成为加强环艺设计专业基础性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致相同设计方案的生成可以有多种方式,使用者在选择时,若对技术理论了解不够透彻,即便实现了最终设计结果,但也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更加便捷且直观地表达设计结果是教学深思的重点。

  一、 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

  (一)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教材的单一性。目前大多数软件教材多以讲授菜单、命令为主,以“填鸭”的方式将该软件所涉及的命令都加以交代,但忽略了本专业的独特性;其次,设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快,导致部分院校电脑硬件配置上无法与时俱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运转速度过慢、死机,或导致文件丢失的现象,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二)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策略,大多数按部就班地讲述软件中各种工具的性能及其用法,学生主要以“模仿”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跟随老师制作一些基本实例,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容易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状态。

  (三)思想存在误区

  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将重点放在计算机表现技术上,一味地追求画面逼真而忽略了设计的创新性,最终虽可以通过临摹的方式得到较为逼真的画面效果,但学生自己去做创意设计时,往往得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环艺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与策略

  1.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许多计算机软件功能极其庞大,如果将软件中所有命令都讲述一遍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在短时间之内也无法消化,因此只需要选择软件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命令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减少授课教师的备课压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精讲理论,重在操作,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但在掌握操作技巧的方面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穿插大量的实例制作分析与上机实训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可利用实景图片、二维图纸与模型的对比,用以提高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将学生更好地引入设计情景之中,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善和更新教学方式。当今社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意识也逐渐多元化,学生也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强有弱,因此,除了统一讲授以外,对于无法自行操作的学生,可实行一对一的讲解模式,这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可利用多媒体录制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巩固,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与自主性。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知识点讲完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理由及时从教学上加以改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理由的发现与讨论,针对所发现的理由提出改正意见和倡议,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建立教学网站。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需要一个巩固与加深记忆的过程,单靠课堂上的练习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将教学视频与相关的设计资料、素材上传,便于学生随时查阅与调取,也可以在网站中开通教师答疑项目,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与教师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1.正确定位。让学生正确认识在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学习的仅仅只是个应用操作过程,它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辅助操作工具,从而把该课程所涉及的软件知识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避开走入学习的误区。同时,可鼓励学生自行在网上进行优秀素材的收集,以扩展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主动性学习。实训课程讲解之后,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实训练习中出现的设计和所运用到的操作命令来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设计与制作策略,教师加以指导并参与最后的.总结工作,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过程变为主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考核方式

  1.采取阶段性考试手段。每完成一小段的知识点讲解就进行一次测验,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测试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欠缺的知识面,在后面的课程讲述过程中加以强调与改善。

  2.用实例图纸考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灵活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技能的掌握无法适应设计行业市场的要求,需要学生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二维图纸转化三维效果图的绘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巩固之前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技能性的考核目标,在不指定步骤和策略的情况下,学生可通过所学知识来绘制,以考核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技能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

  三、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市场实际人才培养需要,从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改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毕业研究论文二

  摘要:

  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最近几年的计算机类高职教育就业率偏低,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技术需求体系,以及现有教育模式的缺陷,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线型模式,并具体规划了热门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论文关键词:

  高职;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类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2006年全国软件技术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于50%。究其原因,是计算机技术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为缓解我国计算机职业技术人才极度紧缺的现状,教育部从2003年起开始建设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制以两年制为主。处于本科与中等职业教育夹缝中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计算机类高职教育的现状

  调查显示,不少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较大程度的脱节。毕业生基本操作不够熟练,项目经验欠缺,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缺乏,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工作状态周期较长,论文发表未能体现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

  (1) 管理体制落后,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教学单位的积极性;

  (2) 简单照搬或沿袭其他本科学校的办学模式,只是对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压缩,未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注重实践的办学特点;

  (3) 教学内容陈旧,体系散乱,与市场需求脱节;

  (4) 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缺乏“双师型”教师;

  (5) 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

  (6) 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其中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是上述诸多因素当中可以首先改变和完善的一个,也是在办学硬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办学质量影响最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解决方案

  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确定了产学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高技能为主、实施双证教育的人才培养线型模式。软件人才培养线型模式是指根据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将技术学习集中于一条主线,大力强化实际工作能力,大幅削减与岗位工作无关的课程,使计算机人才培养沿一条主线进行的模式。根据该模式确定了相应的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三、办学体制

  1.采用线型模式培养,计算机行业的特点,是依托若干主流企业技术,进行工程实施。而同一类型的工程项目,根据其所依托的企业技术的不同,往往有多种实现途径。高职毕业生仅仅需要熟练其中的一种实现途径,即可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根据中国目前国情,就业的压力超过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只能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沿一条主线集中学习该岗位所需技术,强化岗位技能,把其培养成为可立即上岗的“专才”,而在相当程度上将个体持续发展的准备工作从高职教育中排除。

  2.全面引进知名IT厂商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IT培训/教育公司合作,引进微软、IBM等课程和考试体系。

  通过全面合作可以获得:

  全面的微软和IBM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案;

  独立的考试服务;

  社会认可的认证证书;

  第一线的师资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快速成长与成熟;

  高质量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平台。

  3.办学经费保证,从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到师资队伍的培训、待遇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投资;要敢于和传统学科相区别,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仿真实践,IT市场的人才需求是:大学生毕业论文过来就能干活,并且能按照工程思想,能通畅交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为了实现该目标,加强学生仿真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将参加两到三个实际项目,真正体会到工程思想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适应将来的就业。

  四、特色培养模式

  1.暑期实训,为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足够时间参加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在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假,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训,让学生分组,由不同的老师带领,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项目开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并体会团队合作和软件文档的重要性。

  2.创新基地,为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创新基地,学生自备电脑,组成不同的开发团队,自己从社会上接一些项目,既锻炼了能力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3.专业社团,除了普通学生社团之外,组建多支由专业老师指导的专业社团,由校方提供一定的场所和硬件支持,并争取参与专业方面的实际项目,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文化软环境,通过组建服务器,为学生开放网络空间,依托网络组织各种竞赛和大讲赛,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在教学楼布置一些便利设施,方便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学楼内外可利用的空间布置座椅、插座、网线插空等方便学生学习;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并与专业竞赛紧密结合,以文化促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百家讲坛,发挥学生积极性,组织百家讲坛,讲述项目经验、人生经历、专业认识、时事评论等内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各方面素质。

  6.虚拟公司,对高年级学生,学校组织场地,模拟软件公司,完全模拟软件公司的流程,承接实际项目,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分组进行项目的接洽、需求分析、设计、代码实现、测试及项目实施和维护等,从而实现学生就业时的“零”适应,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衔接。

  五、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三个热门专业方向,具体课程体系内容如下:

  (1)公共课:开设计算机数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削减高数、政治等长线课程。

  (2)专业基础课: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关系数据库原理、专业外语等课程,增加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职场实务等素质课程,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职业素质,培养企业喜欢用的人才。

  (3)专业课程:按其专业及其方向和岗位需求,根据“窄口径/强应用”的线型模式进行课程设置,并且每门核心课程都配备有相应的项目实训课程。

  六、结论

  该线性培养模式一些学院的学生中已经采用,经济学论文范文就业形势良好,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其中超过半数专业对口,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微软、微软、微创、神州数码等大企业工作,从而也能为学院在社会中赢得了声誉,由此可见,在全面引入国际知名厂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线型模式培养高职软件人才,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应当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博士毕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

2.博士毕业论文感人致谢

3.博士毕业论文致谢精美

4.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范文

5.博士毕业论文致谢信欣赏

6.税收博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7.医学博士毕业论文

8.博士致谢论文

9.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