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运用

时间:2020-11-28 13:14:4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论文: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运用

  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运用

论文: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运用

  题目: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运用

  摘要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崇尚道德的传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德育工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借鉴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是一条可行的育人途径。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德育工作 运用

  儒家思想是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源,它的天地观、道德观、生命观和处事观等核心观点对人的成长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来看,借鉴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是一条可行的育人途径。

  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1“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在宇宙中处于中心的、特殊的地位,人是宇宙中最宝贵的存在,人惟万物之灵,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是中心,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 ,充分肯定了人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意义。

  儒家认为人之所以在宇宙中处于中心地位并与万物有着根本区别,在于有仁义礼智信之道德。《礼记礼运》中说:“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人高于宇宙万物,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社会存在,开启了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

  1.2“仁爱”是儒家思想核心价值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这里的“仁爱”指“仁者爱人”之“仁爱”,而非其它抽象的爱。孔子解释仁的基本涵义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子女要尊敬、顺从父母、长辈,弟对兄要恭顺,而父母对子女则必须慈爱,兄对弟要友善和爱护。认为“孝”、 “悌”是“仁”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者爱人”和“仁者无不爱”的观点,即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爱”。

  1.3道德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十分重视教育,并且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孔子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汛爱众,而亲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孝顺父母,敬爱师长,做事谨慎小心,讲究信用,广泛爱护大众,亲近有仁德之人。在这样做了以后,若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孔子认为对人要用道德加以教化,要导之以德,使人具有孝悌、忠恕、诚信、刚毅、勇敢、自强、进取、勤劳、节俭、谦逊等品德,强调“据於德,依於仁”,着重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和仁爱之心,使其学会怎样做人,进而成为“仁人”。

  在今天,我们把道德教育列入德育大纲,理所当然的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借鉴儒家道德教育,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2 儒家思想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广大高等教育的工作者而言,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高校德育工作是摆在面前最紧迫的事情,古为今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是一个有效果的尝试,儒家的“以人为本”、“仁爱”等教育思想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贯穿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之中。

  2.1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儒家的人生观从对人的现实价值持肯定态度的前提出发,主张人们应该积极面对现实世界,倡导积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砥砺奋发,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用儒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能高扬起其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2儒家思想倡导见利思义,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十分推崇的价值观。“立德”就是要克制私欲,使人性不断的升华,保持人格的完满,树立为社会建功立业的价值观。“立功”就是把立德所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外化为实际的社会功效,即在社会的实践中,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加上立言,被称为“三不朽”。 “三不朽”的价值观,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运用道德的内控功能和自律功能,把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经过调节,导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中国历史上使不少人成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用儒家文化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教育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诚而有信、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2.3儒家思想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儒家认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包含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种“群已”关系,其实质就是“公”与“私”的关系。儒家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应放在第一位,通过人人“兼善天下”来实现“天下为公”,并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义利上,合乎公利则谓之“义”,损公利已则谓之“不义”。当义利相悖时,不惜“舍生而取义”,个人与社会之间,是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

  3 儒家思想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当前,我国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把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提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作为学校教育,在"以德治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在"以德治国"的大前提下实施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而继承和弘扬儒家的优良传统,则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儒家思想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中心和核心地位,现代德育工作应借鉴这一理念,改变其传统的对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进行教育、规范的德育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注重对学生自身的尊严和人格尊重,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一是要把这种“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帮助、尊重和激励上,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道德的积极健康发展。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德育教学活动中成为主角,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增强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3.2学校实施以德治校

  “任何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都基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如果离开民族文化背景,德育就很可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奠基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只有以文化承载的德育,才能长久植根于学生的心灵。通过儒家积极的思想文化的浸润,会对学生的终身产生久远的影响,并且对学生的气质、风度和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实施以德治校,一方面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另一方面应重视培养教师的道德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氛围,为高校师生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出自《列子》: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 “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 是一乐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列子〉译注精选》

  2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见《中国古典传世名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3 、 陈德述《儒家的德治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哲学类 国学栏目4、新浪网.《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5、立德、立功、立言,古称“三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见《春秋三传》第380页,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论文: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运用】相关文章:

简谈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15

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12

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8-08

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运用论文07-13

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12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解析论文08-02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运用论文07-14

试析启发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8-07

逆向思维和想象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13

微格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