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钢琴教学中心理因素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0-07-02 15:32:1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对高师钢琴教学中心理因素的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 :针对高师钢琴教学中的特殊对象,积极调整和训练学生的心理因素,对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高师钢琴教学中心理因素的探讨论文

  关 键 词 :教学对象 心理因素 理解力

  钢琴基础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基本学科。钢琴基础课与钢琴专业课的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年龄大,钢琴基础差;学习时间短,要求高。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平衡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生理的训练方面,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利用它的相对优势作为对生理因素的弥补。学生心理因素,包括理解力、音乐思维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和演奏心理等几个方面。那么应如何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来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术呢?

  正确理解实质,不做单纯模仿

  利用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这一心理因素的特点,启发和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所理解,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对某个技术动作做机械、单纯的模仿。教师要把具体的技术动作从生理上给予解释,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实在意义,“知其所以然”。比如,力量的运用主要靠放松和相对的稳固。肩、肘、腕等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是力量动作到指尖的前提,然而放松如果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放松,那就是“松懈”了。成年学生弹琴一般容易紧张、僵硬,可以让他们体会走路时肩以下各部位的放松感觉。先在钢琴前做走路时的自然摆臂动作,这时从肩到指关节都是放松的,再把手提到比琴键稍高的地方自然落下并悬挂在键盘上。这样反复体会,手臂的自然下垂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在力量的运用上,各部位又要相对的稳固,也就是在触键的一瞬间所呈现的相对紧张状态。要使学生理解放松和稳固是生理上的动作过程,放松是前提,而有控制的稳固是力量通畅的保证。反之,只要求学生单纯模仿动作,他们对于“松”和“懈”、“挺”和“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在短时间内就较难正确运用力量了。

  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还有一个从理解到记忆的过程。课堂教学概念形成(即理解过程);课下练习使概念巩固(即记忆过程)。学生课后的每一次练习都在巩固、强化着课堂上确立的概念。概念正确,练习所巩固的也就正确。如果因没有理解造成错误概念,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这是教学中出现反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理解是关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力这一心理因素。

  利用音乐思维和音乐想象力丰富演奏内涵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对于加强技术训练有着重要意义。无论哪种技巧,是在积极的音乐思维中获得,还是在机械的练习中获得,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是否积极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会在他们的学习进步幅度上有着明显差别。

  教师应通过示范和讲解给学生以完整的音乐感受,使之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这种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会积极地促进他们技术的提高。学生对示范的模仿是必要的,但决不应要求他们做刻板的模仿,尤其是在音乐上,这是对学生音乐感受、理解和想象力的束缚。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不断积累和凝聚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充满激情的演奏去表现有感染力的作品。

  学生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中,会产生表现音乐的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在技术上的信心。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过:“音乐上的信心越大,技术上缺乏信心的情况越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注意保护他们表现音乐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学生在完整演奏时,即使他们由于技术的原因个别地方弹得不好,也不要轻易打断来解决技术问题。否则长此下去,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思,会在音乐表现上缺乏信心,在技术上容易紧张,以至于演奏中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和具体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红头绳》是一首根据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改编而成的小曲。第一段旋律部分就是模仿喜儿唱歌亮丽、亲切的人声,要想象它的歌唱性和连贯性,左手的伴奏始终是轻快、跳跃的。如单纯从动作上体会跳音感觉,这种感觉就比较抽象,要弹得有弹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想象着喜儿跳着足尖舞欢快舞蹈的情景,手指就像足尖跳时的动作一样轻快地在键盘上跳,这时的跳音感觉是具体的、生动的,就会容易获得干净、有弹性的跳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某些技巧动作可以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中不自觉地获得。

  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感受、丰富的想象和对音乐的追求充满信心时,他所获得的技巧才是理解和巩固的。因此,在技术训练中调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

  调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自觉性是一个人对自身有着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从而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所具有的品格或特性。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很难获得一定程度的演奏技术。学生能否主动和教师配合,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认真刻苦的练习,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是他们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具,演奏钢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要使学生明确技术训练的重要意义。作为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它的熟练程度影响着对音乐内容的表达。要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具有好的演奏技术。技术动作不熟练,思想意识就会完全放在如何操作上面;而技术动作越熟练,对动作的注意越少,才能更多地注意音乐表现。熟练的技术,只有靠自觉地、反复地练习才能获得。在明确学习目的和技术训练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增强自觉性。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注意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把有意识的注意力贯穿在整个练琴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

  对学生来说,学习钢琴课的最大愿望,在于任何时候(考试、观摩、演出)都能保持自己钢琴演奏的最佳状态,发挥演奏的最佳水平。演奏技术的三大要素,就是技术、心理、修养。

  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除了要靠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攻克技术上、音乐表现上的难点,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外,还必须充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和演奏中的心理调节。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演奏技巧的正常发挥,内心美感的准确展现,有赖于脑力、心力、视力、耳力及运动力各系统有机统一和互相配合,而这种身体整体动作的协调又要求演奏者的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其次,让学生树立充分的自信和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自信心是预见自己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坚定地为之努力拼搏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成功的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同时,学生在演奏时既要做到投入音乐,充分表现内心的美感体验,又能客观地倾听自己的演奏,指挥自己的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以保证在演奏时能全面、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除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之外,当学生正式进入音乐会或考试时,还需做好演奏中的心理调节。临场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回避嘈杂的环境,选择安静的地方边活动手指,边读谱。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灵活自如,又可以缓解因激动、紧张而造成的大脑情绪中枢过度兴奋。当学生坐到琴凳上之后,可以用调整座位或呼吸调节法稳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使自己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学生在奏响音乐之前,首先要让思维进入音乐,内心歌唱所要演奏乐曲的开头几小节,然后再开始演奏。音乐会或考试时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平时练习的重复、再现。要教导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尽早地把谱子背下来。良好的背谱习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完整印象,使学生集中于音乐的表现和听觉的要求,并有利于将注意力放在手和键盘上,克服演奏中的技术困难。 背谱要贯穿学习和演奏的始终,从而为学生演奏的完整性、逻辑性、音乐的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演奏信心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学生增强自身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在考试或音乐会演奏时,演奏者的神经系统、知觉系统、运动系统处于最佳演奏状态,以保证考试、演出活动顺利圆满。

  理解、音乐思维、自觉性、演奏心理都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任何心理过程最终都要归结到行动上,这正是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全部意义。心理因素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它们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倪洪进等著《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2003年版。

  [2]司徒碧春,陈朗秋著《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魏廷格著《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对高师钢琴教学中心理因素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个性与共性探讨论文

2.浅析对高师色彩教学的一些思考论文

3.定向运动引入到高师体育教学中的效果探讨论文

4.高师声乐教学论文

5.浅析高师色彩教学论文

6.关于经济数学的学习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论文

7.探讨银行会计对教育的启示论文

8.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影响因素探讨论文

9.媒介对信息传递的影响的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