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0-07-04 17:36:2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四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四篇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基础认知;具备一定运动竞技能力以及处理体育运动意外的能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即既具有强健体魄又具有坚韧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社会适应能力,即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的能力。高级目标是基础目标的升级版,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客观地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连基础目标都没有实现。首先,我国高校学生普遍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很低,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没有体育爱好的女生,几乎一遇到体育课就找各种理由躲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几乎与体育活动无缘;其次,大学体育教学形式化严重,体育课在大学课程安排中占的比例很小,短短四十几分钟的课程中老师讲解运动理论的时间就占据了1/3,真正进行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讨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将原因归结于教育部门、教师及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但脱离了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环境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是不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的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短期看,体育与其他知识性和技能性的课程相比,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并不直接显著。客观上受制于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解决自身生存的能力,即能在毕业以后找到好的工作以及促进良好的职业发展。因而专业课、英语等知识和技能性的课程在任何教育相关参与者的题目中都排在前面。从体育文化传播和体育产业化发展角度看,由于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参与度和体验经历不足,导致体育活动缺少关注人群和参与人群,体育赛事缺少产业化运作的基础。而缺乏产业化运作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经营又因为缺少资源以及预期的支撑,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相对倒退。进而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人就越来越少,最后陷入恶性循环。抛开天生人种差异,我国体育文化和产业化运作水平目前也落后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欧美国家无论个人收入、精力和地位如何,都会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塑造自身体型和身心。终身健身不仅是要利用体育活动保证基本的身体健康,更是保持良好的体型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体型匀称挺拔,精神饱满充满阳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参与体育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排解压力和负面情绪的途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为目标。除了健康健美需求以外,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知识、体育文化、体育竞技等领域都具有强烈的需求。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刺激性,而越是对一项体育运动有专业的了解和长期的关注,从中获得的快乐和感悟就越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学生观赏和评价体育活动的素养和能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传播体育精神为内核。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层次的体育竞赛,与玩耍和逗乐有本质区别,它们不仅展现了人类利用肉体进行的精彩极致的动作和协作,更是竞争精神、团队意识、抗压能力、拼搏精神等高尚品德的载体。而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外延看,教学改革能够实现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体验式培训的内容及应用顾名思义高校体育体验式培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让感官直接感受到体育项目的过程和带来的体验。体验式培训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带到现场或者组织观看资料,而是要有明确目的、充分的资源准备以及后续的强化实践措施,组成一个“端到端”、完整的培训体系。体验式培训首先要明确效果目标。通过体验式培训希望达到实际改变学生主动参与度和坚持度、提升学生体育鉴赏水平的目标。因此在设计适合的培训资源和培训形式前,需要对培训效果目标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认知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并调查学生对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的期望。在掌握了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后,才能结合学校条件制订培训目标以及选择合适的培训资源和形式。由于不同学生群体爱好的体育活动不同,对体育活动认知的差异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不同,学校在制订体验式培养目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创新体验式培训的形式,达到以最节省的资源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体验式培训资源和培训形式的选择。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模拟竞技、观看、研讨等,不同的方式需要的资源和培养的内容不同。模拟竞技是学校常用的体验式培训方式,也是欧美国家较为流行的模式。任何一种体育活动,亲身参与其中是获得体验的最佳方式。例如欧美国家在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能力时,从低年级开始就按照模拟专业的组织方式进行体验,包括专业的训练、专业的服装以及专业的校园赛事运作,学生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都能从专业的体育活动体验中获得很好的体验,例如规则知识、竞技精彩程度以及体育娱乐文化元素等。我国高校里尽管有很多社团联合校园党组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但无论是在场地设施、服装道具以及裁判、技术人员等方面都缺乏专业化。作为比赛选手无法在比赛中获得竞赛乐趣,作为观众的广大爱好者也看得索然无味。当然,我国体育资源投入不足和运作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模拟专业竞技这种形式的普及和提升。体验式培训还有很多性价比较高的培训形式,也可以提供零食和饮料,将观看直播运作成一次聚会,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观看体验。体验培训的强化训练。通过规律性的体验式培训,学校可以逐渐将体验培训的主导权下放至社团或者个人,利用学生的创造力自发组织更多的体验项目。而学校则只需要对培训设施以及安全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即可,从而将工作重心放在体验式培训的后续强化以及效果检测上。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学业压力、天气、就业压力、精力等等。大部分学生实际上一开始都会有一两种体育爱好,但受各种因素消磨后逐渐失去了坚持的兴趣、精力和能力。因此学校应当通过为学生争取更多的体验资源以及更丰富的培训形式来加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度,例如加强学校间的体育交流,与社会上专业体育活动合作等。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参与体验式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例如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度、精神状态、意志品格以及坚持参与的自觉性等。对于高水平或者准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可以考察其对体育文化、体育娱乐和体育经济的认知以及从事体育行业的意愿和计划。

  我国高校体育体验式教学还亟待朝着更高的目标快速发展,从经济社会效益角度看,高校体育体验式教学应当实现促进体育文化传播和体育经济发展的效果。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对娱乐和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迫切需要我国体育文化和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体验式教学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热爱和坚持体育运动,享受和品鉴体育的高水平消费者。此外,对于个体而言,人生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家庭生活、工作外,还需要有作为自由人对精神需求满足的追求。体育活动中蕴含的体育精神能够帮助参与者锻炼意志、突破自我,从而更好地适应人生变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当然,体验式教学除了高校自身需要进行改革和投入外,也需要家长、专业机构以及普通企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舟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第3期。

  [2]陈天霞、张惠芹、胡学龙:《互联网+时代高校公共体育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第6期。

  [3]石海燕、卜凡凡:《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第6期。

  [4]杨嘉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第12期。

  [5]马小兵、陈真:《高校体验式体育教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年第5期。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终身教育理念下终身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1.终身体育的内涵。终身教育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国民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塑造的基本国情下顺势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演化,也就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终身化,意在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学习外,还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种习惯能够伴随学生的一生。2.终身体育的特点。(1)长期性终身体育顾名思义在时间维度上是具有长久性的,它强调的是国民自身在终其一生的成长中都要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它更加注重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所涵盖的时间、空间维度都更加宽广,而长久性就是终身教育的时间特征。(2)丰富性多元丰富性的特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教育的全面性来讲,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体育教育也是如此。终身体育在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性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爱好进行自由选择,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根据学生身体的共同特征进行体育运动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生命过程,在不同阶段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身心锻炼,是终身体育丰富性特征的表现。(3)针对性终身体育的针对性指的是终身教育的目的应明确到每个个体,尽可能地满足教育的差异化,这是在终身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基础上来保证实施的。其次是终身教育在锻炼上的明确性,即不管是哪个个体的体育教育,不管是在哪个阶段,其目的都会明确地指向个体的身体素质。人们进行终身体育学习的目的都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4)全民性终身体育的全民性特点体现在参与者的全民性上,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而终身教育的参与主体覆盖范围则扩展到全体国民,它呼吁的是整个社会范畴的个体,是全民总动员。因此,终身体育是全民性体育教育,有利于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体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

  1.两者之间的差异。(1)目标不同终身教育下的终身体育是强调通过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来保持终身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其侧重点是在时间的可持续性上,同时在目标层面还体现出一定的全民性和普及性。高校体育则是侧重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技能训练,是具有阶段性的体育活动,目标是通过高等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内容不同两者在内容上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体育项目的覆盖范围上,还体现在自由性上。终身体育的体育内容更丰富,锻炼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锻炼项目。高校的体育教学则不同,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根据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来实行,尽管在后期的专业型体育项目上可以自由选择,但是选择的范围也是在既定的统一范围内。2.两者之间的联系。(1)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可以说是终身体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个体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培养出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要在之后再形成会更困难。因此,终身教育理念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体育有利于终身体育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也有利于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两者相互存进,也相互影响。(2)两者之间有契合点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上有契合点,这些契合点是两者相互促进的润滑剂。其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而学校体育则是社会体育的重心,社会体育就是推动终身体育的战场。其二,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高校体育的深层次教学目标。其三,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都是为了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其四,高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交叉。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意识淡薄。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明显的重技能轻理论现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中都是采用室外教学,根本没有纯粹的理论教育,这就导致了体育意识的树立没有理论支撑。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不是通过技能掌握就能完成的,坚实的体育知识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体育意识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只是通过体育技能的教学来获得简单的运动技能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2.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保证。调查发现,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仍是以传统的教学项目为主,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老旧单一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体育和大众体育文化不相适应,高校体育不能落后于大众体育。3.硬件设施的制约。高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是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两个方面,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当前部分高校的体育发展受到有限的经费、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影响,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体育锻炼,更不用说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形成。4.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教师在专业性上是毋庸置疑的,体育项目的专业技能是体育教师上岗的必须前提。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综合素质方面,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不代表教学水平,更不代表教育育人的水平。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高校体育教育在教学目标上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拉长教育的影响时间线,不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良好的体育意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切实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2.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体育的赛事解说、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等都是丰富体育理论知识的材料,同时也是树立科学体育意识的有力支撑。根据教育内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终身教育的指导下,将最新的前沿性体育理念和体育技能融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3.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体育师资的提升首先是终身体育的意识树立,其次在教学水平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一半,是影响学生学习意识的催化剂。当然,作为高校也应给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殷征辉:《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第4期,第67-69页。

  [2]荀盛龙:《从终身体育观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27-29页。

  [3]赵日萍:《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3-24页。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拓展训练理念与体育教学

  1.拓展训练理念。拓展训练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方式,属于体验式教学领域,也称为外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在1994年开始在中国内地酝酿引进,由专业的体验式培训机构设置体验项目和课程。拓展训练通常是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现在拓展训练经过不断演化逐渐由单纯自然环境式的训练项目发展为多样化的活动,包括水上项目、沙盘模拟、团队集训等游戏和休闲旅游等多项目的专业化培训服务。而拓展训练一直以来秉承的是“团队精神、共同成长、以人为本”的素质理念,将现代化的项目内容融入到现代化的培训模式中,塑造一种个体张扬和群体和谐的训练氛围。2.体育教学现状。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基于高校体育设施和课程内容局限下开展的,体育馆内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发展弊端。首先是在课堂形式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跟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异曲同工,在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课程上,学生只是由接受知识,改为实践性动作的接受,体育课堂的乐趣和挑战性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模糊,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实施情况的检验只是单一的体能测试,而体能测试的单一并不仅是在形式上,还在于其检验的只是短期体能,并不是体育教学的过程。再次,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理论讲解,缺乏潜能激发。体育本身是实践性的科目,缺乏个体实践的体育课程是失去本身意义的,在体育教学的个体潜能的激发上也缺乏引导意识,磨灭了学生的运动理想和体育长处是传统体育教育的最大弊端。

  拓展训练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拓展训练的培训理念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拓展训练的项目活动在实质上是将素质教育和体能训练相结合,尤其是在户外拓展训练中,充分地将身体素质、心理训练和突发情况处理等一系列综合技能提升。在拓展训练的理念下,团队精神和个人张扬都是得到适当训练提升的,可以团结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高校的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通过开展相应的培训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参与积极性,户外性的益智活动和生存训练将课堂的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实践性的体验教学充分结合,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形成良性的师生课堂内外互动,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2.拓展训练的培训项目满足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客观需求。拓展训练的项目化培训模式是有针对性的定制化课程,多样的项目类型可供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只是训练项目的引导者和安全护航者,整个培训过程中学生才是主动的参与者主体。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某一项教学内容,这种传统训练并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个体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拓展训练的项目化培养,学生是自主的活动主导者,这种项目化的推进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各项素养和潜能进行挖掘,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全面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客观需求。3.拓展训练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有所丰富,不仅体育课程的涉及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学生的自由选择度也有所提升。在高校体育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随着每学期的活动重复性而下降,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原因还没有被深究。但是从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分析来看,教学内容的单一是造成体育课程学生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拓展训练当中丰富的训练项目就是将学生参与感不断提高的不二法宝,项目化的教学不仅将学生作为训练的主体,更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补充高校体育教学吸引力不够的教育内容。

  拓展训练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

  1.将拓展训练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中。要实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素养,就要从教学模式出发,丰富当前的教学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理念。将拓展训练的以人为本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氛围,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要结合学生团队的活动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培养目的。其次是要创造宽松的自我发展空间给学生。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项目都是实践性内容,不同的项目选择会有不同的危险系数。但是不能因害怕风险就回避风险大的拓展,比如攀岩、摔跤等,而是要将安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在适当的范围内,让学生挑战自我,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优势。2.将拓展训练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将拓展训练的教学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理念有指导作用,在教学内容模块也有融合方向,并且是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需要。首先拓展训练的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有区分的,体育教学的内容更系统、更专业;拓展训练的内容相对分散和混搭。但是在针对性上拓展训练的效果是更有优势的,尤其是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训练,这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所欠缺的。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有一定的难度,单纯地在高校体育课堂上融入拓展训练项目显然达不到目的,应在教学元素和教学形式上相互借鉴。结合高校的体育教学特点和基础,不能机械地将拓展训练内容直接嫁接到体育课堂上,而是要将拓展训练上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拓展训练中的团队训练,每个学生都需要参与才能完成团队任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合理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相互搭配的拓展训练项目上也要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团队合作型项目和个人竞技性项目可以串在一起,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完善身心发展的目标,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3.建立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形式和考评机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融合下,要更好地达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的,还要从教学形式以及考评机制着手。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检验器,只有评价机制与教学模式相配套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算到位。要保证拓展训练的培训内容能够有效融合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教学形式上有所跟进。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的教学计划开展融合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做好户外拓展训练的组合和搭配,更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性。高校的体育教学时间安排并不集中,不适合时间较长的项目安排;其次是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同时进行多组的素质拓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该有更多创新和改造去适应高校的体育课堂。而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是如此,拓展训练后的培训感言和总结就是最好的教学评价,也是最直接的教学反馈,是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建立适应高校特点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是实现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难点也是重点,还应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野:《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体育世界》(学术)2015年第6期。

  [2]李嘉麟:《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年第11期。

  [3]李帅许:《户外拓展训练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体育教育》2015年第6期。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提要】中职体育教学是中职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大力呼吁有关部门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之路,从而让中职学生在学得技能的同时,身体素质也能得到相应提升。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漫谈

  当前的中职体育教学只能说聊胜于无,在此我想谈谈中职体育教学的出路之所在。

  一、端正体育教师的育人态度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体育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教师也往往因此而怨气冲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作为教育者,不管我们所教的学科是否能得到学校的重视,我们都应该端正我们的育人态度,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体育和终身体育意识,这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了,那么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培养能吃苦耐劳的专业人才。

  二、大力倡导教学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首先要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并运用新近的科技知识,为创新储备源头活水,以我们教学上的创新,带动学生学习上的创新。如积极参与各种学术和培训活动,多进行校本教研,革新教育理念,走出思维套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如我们如果要求学生进行单一的技能练习,那么就有可能抑制大脑皮层的某些神经,这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自主锻炼都是极为不利的。例如教学徒手操,因为是规范性运动,有些教师习惯于哨子或者口令的指挥,采用“半军事化”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的徒手操做得有气无力,更有甚者为逃避体育课装病请假。中职学生同样活泼好动,其创造性、模仿性及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还不稳定。因此中职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因材施教,认真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以便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在掌握运动技能同时羊城创新学习意识。

  三、学校应大力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真正的体育教学对体育器材、运动场所依赖性很强。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运动场所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大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修理维护已有体育教学设施,引进新设备,营建高质量运动场所,是所有的中职学校不可回避的大事。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教师也因此不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为了让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走上正轨,培养德智体美兼具的建设者,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我们中职体育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譬如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种培训;进行网络自学;同行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观摩等等,这些都是提升我们自身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其次学校层面也应大力加强师资建设,要匹配相应的经费投入,鼓励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对善于运用全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奖励;对能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给予表扬,逐渐摸索出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践行情感教学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有别于专业体育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锻炼技能,要求太高太严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就必须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尊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主体地位,譬如教学篮球,大多数女生对篮球不感兴趣,那么除了要求她们掌握一些基本要领之外,可以结合她们的个人爱好,传授她们一些小球运动技能。在教学中充分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我们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去,主动放下“绝对权威”的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舒心,进而牢牢掌握体育技能。

  六、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中职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不得已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许多学生常常因此而自卑,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而心理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消除学生自卑情绪,增强抗挫能力,摆脱烦恼,重树信心的最佳载体。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立竿见影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缓解学习压力,引导学生走出消极情绪阴影,所以我们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体育锻炼中的积极因素,重塑学生良好的情绪,从而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得一技之长,回报社会。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是关乎着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我们既要正视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四篇】相关文章: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论文

2.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3.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4.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5.生态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关联性研究论文

6.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7.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8.高校体育文化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9.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