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演变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0-07-04 16:59:4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演变分析的论文

  1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兴起(1978一1990)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演变分析的论文

  1.1围绕体育教学大纲、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和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展开体育教研

  《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对学校体育基本任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和组织领导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验收工作,截至1987年我国已有33785所中小学达到了《暂行规定》的标准l6],这为恢复学校体育教学秩序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保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校体育工作又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着眼,将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在教学大纲中强调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加了以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的教材,广泛运用多种身体锻炼方法,强调体育课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添加了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这一阶段的体育课出现了运动技术传授课、身体素质锻炼课、运动技术传授+身体锻炼课三种课型。l7]此后,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教材枯燥和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法手段。1987年过渡性的教学大纲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7大原则:思想性、增强体质性、科学性、理论实践相结合、全面性和兴趣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体育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原则l8]。随后又提出“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l9]”。1988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还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体育课教学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体系。尤其要重视探索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体育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实验和研究ll0]。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开始强调“育体”和“育心”的结合,并根据体育学习的心理过程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机迁移法等【“〕;此外此时期对学生学法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观察法、研讨法、强化练习法、目标评价法和动作编排创新法等学法。这些探索和尝试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1.2探讨体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索

  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传播,学校体育领域也展开了“学校体育课主要任务”的大讨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有以下几种:“以三基教学为主”、“以增强体质为主”、“三基和增强体质结合”、“以培养体育能力为主”。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始终贯彻教学目标任务为准则外,还展开了对学校体育功能、目标的讨论,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教养目标、教育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社会化目标等多目标理论。学校体育开始重视追求体育课的长远效益,在1987年过渡性教学大纲中提出:“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生活娱乐的需要。”ll2]1

  1.3学术团体、专业杂志与体育教研群众团体的助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校体育学会分别于1980年、1986年和1987年成立,它们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适应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专业杂志《学校体育》于1981年9月正式创刊发行,该杂志对我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锻炼、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均有较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同年创刊的《体育教学》也积极宣传报道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动态、新理念、新思想,交流和推广体育教法手段和技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研讨活动来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此外,体育教研群众团体的重要形式一教学评优和教学研讨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特别是一批跨地区的交流研讨活动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活跃教学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1990一1999)

  2.1教研队伍不断成长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等作用”。这一时期为搞好教学大纲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教研和培训来提高教研员的业务能力。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在1994年9月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教研员骨干培训会议中指出:教研员的工作任重道远,应在指导教学和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培训师资上发挥作用。上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都促进了教研队伍的发展。

  2.2加深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深人研究是此阶段体育教研的重点。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上形成了三维健康观。此外,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体育教学不但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而且还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呈现以下特点:普遍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具有综合性特点;组织形式由单一和死板发展为生动和多样;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多样化;教学手段、器材设备出现许多改革【‘3〕。

  2.3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研的热点

  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研的热点,出现了“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创造性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小群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有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根据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学条件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模型结构和程序,探讨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类和发展趋势等,并在实践中通过一些省市开展的教学改革和科学实验来促进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

  2.4创建快乐体育园地

  为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建了各种类型的快乐体育园地,这被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在全国迅速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虽已公布,但快乐体育园地依然是中小学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形式。

  2.5体育教材质量不断改善

  体育教材质量从无到有和质量的不断完善,集中体现了此阶段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体育课本的出现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课虽然是必修课但始终没有课本的局面,有利于体育学科地位的提高。体育课本质量不断完善,自1993年以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列人国家教委推荐目录的体育课本有五套,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运动实践,且运动实践内容不但重视知识性和技术性,还将健身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6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不断壮大

  为加强体育卫生科学研究工作,国家教委于1991年底成立中央教科所学校体育卫生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也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调研、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组织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学校体育》开设了“一线话题”栏目,成为体育教师交流教学改革经验的平台。此外,这一时期有关体育教学的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经验性总结和文献类研究较多,缺乏长期稳定的整体实验且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不高;体育教学综合目标的操作性较差、体育教法体系分类方法仍局限于对经验的总结;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对其内容体系的理论研究有待深人,教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科学研究难以开展。

  3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兴盛(1999一至今)

  3.1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

  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建设,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5月建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积极团结和组织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和广大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此外工作部还积极促进体育教研员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开展教研工作,促进了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2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课活动

  为使教学研究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此后又举办了第二和第三届。展示活动推动了教学研究的深人开展,其表现为:优秀课的评选促进了教研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观摩展示的不断创新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相结合,有利于体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形成。

  3.3举办中国体育科学大会

  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自2001年举办之日起到现在,有力的推动了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大会的论文从不同角度展现全国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科研水平。我国中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研究和解决、有许多新思路新举措需验证、也有许多新经验和做法需提升,论文能较好的将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但提高了研究的使用性、巩固了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创新、完善了体育课程和教学体系,还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发展。

  3.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形式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选择开发和引进适合本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我国校本体育教研以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高中选项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当然,提倡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各级体育教研员的工作,相反,校本教研的开展对体育教研员提出了新要求,他们不仅要对本地区的.体育教研进行统筹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还要承担指导校本教研的责任,加强对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积极发现和总结教师在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经验。有的省市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校为本、地区统筹、跨区合作的教研活动机制【‘4],有力的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5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和交流,拓宽了教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体育教学和研究水平。目前常见的网络教研活动包括:教育博客、QQ、教育网站论坛、远程培训、络共享等。这一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研围绕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展开,虽然取的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研究很多,缺乏重大突破且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体育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有些教学内容缺乏教育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不够深人,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不高,体育教学研究难以满足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4总结和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建议将全国性的大型且集中的教研活动与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分散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建立以学区教研组为中心,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常态教研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教研机构与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体育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觉性。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实现总结、展示、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与课程、教学理论的结合,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和综合效益。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演变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2.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论文

3.传统茶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分析论文

4.分析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特点的论文

5.高中的政治动态教学研究论文

6.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7.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8.护士模拟病人教学研究论文

9.急诊医学专升本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