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经济学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08 08:40:5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工程经济学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

  一、引言

基于工程经济学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商业运作环境逐渐正规化。各个上市或非上市公司为了规范管理、节约成本,纷纷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预算超支,项目推进缓慢或方案有问题等等。究其原因,在实施信息化项目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分析工作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工程经济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意的。

  二、工程经济学概述

  工程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关注的是单个组织或企业的经济决策。其任务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尽量好地完成工程任务,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建立在工程学与经济学之上,围绕工程、项目的相关经济活动的问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有效方法,对多种可行方案进行评价决策,从而确定最佳方案的学科。这里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力、原材料等。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工程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紧密;而从社会效益来看,工程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三、基于工程经济学方法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又称为可行性研究),就是对新建或者扩建的项目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建设条件、资金来源、设备选型、环境影响等因素,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并对该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怎样投资的建议,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践表明,可行性分析可以避免盲目上马所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于实现项目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依赖于实现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一般来说可行性分析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人员对待建设项目的态度和管理的条件。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一把手工程”必须得到企业主要领导层的支持,这样获取资源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也比较好做。管理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改革时机不成熟,信息化建设会举步维艰,甚至失去主管领导的支持而失败。

  2、技术上的可行性:这主要是指当前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技术等是否能满足对系统的要求(存储能力、通信速度、分析水平等),此外还要考虑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过程,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是很难成功的。

  3、经纪上的可行性:主要包括预算支出和项目的效益评估。

  (二)多方案评估与选择

  企业信息化的方式有委托建设、成品软件(commercialoff-the-shelf)、合作建设和独立建设等方案。传统上认为这些方案是两两互斥的,但现代的观点认为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后,对于其中不同的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建设方法,这些方案是可以并行的,因此我们也把这些方案看成是独立的。比如,企业可以选择核心业务模块自行建设或者采购成品软件,而外围模块可以承包给第三方。独立的方案不需要相互比较,因为任何一种方案的采纳与否都不会影响到别的方案的采纳。

  (三)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风险,除了软件工程的固有风险之外,不同的建设方案有不同的风险。下面就自行建设、业务外包这两种建设方案分别作风险分析,并给出各步骤管控措施。

  1、自行建设

  自行建设方案分为几个环节:战略规划环节、需求分析环节、系统设计环节、系统测试环节、上线环节。战略规划环节主要将整个信息系统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系统,并且分阶段建设。此环节的主要风险在于:缺乏项目计划或者计划不当,导致项目进度滞后、费用超支、质量低下。主要管控措施是:企业应根据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提出分阶段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和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可以使用标准的项目管理软件如微软Project制定项目计划并加以跟踪。项目关键环节的文档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以提高项目计划编制水平。

  需求分析极端主要的风险是是:需求本身不合理,对系统提出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不符合业务要求;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不可行或者与国家法规制度相违背;需求文档不准确、不完整,未能真实全面地表述企业的需求。相关管控措施是: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企业各部门提出自己的需求计划,加强系统分析人员同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企业应采用标准建模语言如UML,综合运用多种建模工具和表现手段,参照相关标准来提高需求说明书的编制质量。

  系统设计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系统设计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不能控制建设成本和保证建设质量、建设进度;系统设计方案考虑不全面,导致后期频繁更改设计;没有考虑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导致上线后出现新的风险。主要管控措施有:负责部门就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业务部门沟通,说明方案对用户需求的覆盖情况;如有备选方案,要详细说明各方案之间的差异;企业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提高文档编制质量;应建立设计评审和设计变更控制机制;应充分考虑到建成以后的控制环境,将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程嵌入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应充分考虑到新的系统环境中的新风险;应强化对进入系统的数据的检查和校验功能;应有完善的日志功能,保证操作的可审计性;预留必要的后台操作通道,对于必需的后台操作,要加强管理,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足够的日志记录,保证对后台操作的可监控性。

  系统测试环节的主要风险有:编程结果与设计不符;程序可读性差;缺乏有效的版本控制,导致修改不一致或重复修改问题;测试不充分,单一调试通过,但分调或联调有问题,开发环境下测试正常而生产环境下运行出错,开发人员自测正常而部门用户使用中出错。主要管控措施有: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代码复查评审制度;建立并执行统一的编程规范;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协调开发人员对程序的修改;区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不同测试类型,建立严格的测试工作流程,提高最终用户在测试工作中的参与度,改进测试用例的编写质量,加强测试分析,尽量采用自动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上线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完整可行的上线计划,导致上线混乱无序;人员培训不足,不能正确使用系统,或者不能充分利用系统功能,导致开发成本浪费;初始数据设置准备不合格,导致新旧系统数据不一致,业务处理错误。相关管控措施有:制定系统上线计划,并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上线计划一般包括人员培训、数据准备、进度安排和应急预案等;涉及系统切换的,应有明确的应急预案,以便新系统出现问题时顺利切换回旧系统;涉及数据迀移的,应有详细的迀移计划,并对数据迀移结果进行测试。用户部门应参与数据迀移过程,并对迀移前后的数据予以书面确认。

  2、业务外包

  外包模式中,企业的参与度明显降低,但并不适宜做“甩手掌柜”外包包括选择外包服务商、签订外包合同、持续跟踪评价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过程。选择外包服务商的主要风险在于:由于企业和外包服务商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合作双方信息不对称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外包服务商可能会实施损害企业利益的自利行为,如偷工减料、放松管理、信息泄漏等。主要的管控措施有: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要充分考虑服务商的市场信誉、资质条件、财务状况、服务能力、对本企业业务的熟悉程度、既往承包服务成功案例等因素,对外包服务商进行严格筛选;企业可借助外包业界基准来判定外包服务商的综合实力;企业要严格外包服务审批及管控流程,对外包业务,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来选择外包服务商,并实行集体决策审批。

  签订外包合同的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准确、不完善,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应的管控措施是:企业在与外包服务商签约之前,应针对外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损失,恰当地拟订合同条款,对涉及的工作目标、合同范畴、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付款方式、违约赔偿及合约期限等问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法律部门或法律顾问审查把关;开发过程中涉及商业秘密、敏感数据的,企业应与外包服务商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以保证数据安全;在合同中约定付款事宜时,应选择分期付款方式,尾款应当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并通过评估验收后再支付;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要求外包服务商保持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的稳定性。

  跟踪评价的环节的主要风险有:企业缺乏外包服务跟踪评价或者跟踪评价不到位,可能导致外包服务质量水平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相应的管控措施有:规范化外包服务评价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外包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外包服务进行考评,并公布服务周期的评价结果,实现外包服务水平的跟踪评价;必要时,可以引入监理机制,降低外包服务的风险。

  (四)设备磨损与更新的经济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为企业添置一批信息设备,比如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等。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有磨损、修理和更新的状况发生,对于这些方面的经济分析也是不可少的。

  设备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由于物理作用(摩擦、冲击、振动等)、化学作用(腐蚀、氧化等)或者技术进步而发生的物质形态变化和技术性能的低劣化。磨损又分为有形磨损(实物磨损)和无形磨损(退化)两种,企业的信息装备主要以无形磨损为主。比如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软件的升级、网络系统的升级等等技术进步因素,都会使得企业既有的信息装备的贬值和性能无法满足新应用,都可以看作是无形磨损。

  如果是因为制造商改进了工艺、提高了生产率,而使生产信息装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从而使得企业既有信息装备贬值,这种情况称为第一形式无形磨损,一般只会使设备贬值,而不会发生性能无法满足应用的情况;如果是因为技术进步和创新,市场上出现性能更好的设备,或者出现对硬件性能要求更高的软件,由此造成的设备无法满足应用而造成的无形磨损,称为第2形式无形磨损,这实际上代表信息装备的使用价值的部分丧失。

  四、结论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对其中的技术因素善于分析,也要慎重考虑其中的经济因素,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程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必将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基于工程经济学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人防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完善分析论文04-14

基于有限元分析工程机械结构问题思考论文05-04

基于有限元分析工程机械结构问题的探讨论文05-07

建筑工程经济学论文05-10

基于艺术展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论文04-19

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的论文04-20

实践教学工程经济学论文04-29

基于渠道建设的体育用品营销创新问题的研究论文04-28

服务社会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论文04-11

经济学的论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