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营销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0-07-20 12:40:4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物流企业营销模式研究论文

  1物流企业对运营销一体化模式的需求分析

物流企业营销模式研究论文

  (1)市场挖掘工作不足。

  很多物流企业虽然拥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拥有率,但是仍然存在市场挖掘不足的问题,使得企业物流业务量难以保持稳定或缺乏市场发展能力。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企业在进行营销时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客户存在哪些特殊的、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并据此提供深层次和高水平的专项物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深化与已有客户的合作并获得更多订单;另一方面,营销部门对物流市场发展的动向缺乏深刻把握,因而无法满足新客户的新需求,即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不足。想要满足老客户的物流深度需求和提高新客户开发能力都离不开物流企业运行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2)物流产品未形成品牌。

  我国物流企业的营销主要仍停留在传统的订单竞争层次,还未形成以品牌进行良性竞争的营销意识。这使物流企业将营销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关系营销、广告营销等初级营销模式上,忽略了物流企业营销的最主要形式-品牌营销。物流品牌建立在物流订制能力、物流服务质量和新产品创造等基础上,实现这些内容主要依靠的是物流运行部门,物流营销部门只扮演信息传递的功能。因此实现物流品牌的营销效果离不开物流技术部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运行部门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综上三点,物流企业营销的主要症结在于物流执行与营销工作的脱节、对物流客户需求挖掘深度和广度的不足、物流产品本身不能为营销提供品牌营销效应这三个方面。这三个问题的发生都与物流业务部门未参与到营销环节中有关。想要提高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水平和营销效果,必须将物流运行部门引入到营销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其在物流市场的作用。

  2运营销一体化模式解决物流企业营销问题的途径

  运营销一体化模式是使物流企业的物流运行部门与营销部门进行紧密合作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解决旧有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已有客户企业订单份额的增加。

  运营销一体化的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模式是以单独客户企业份额的增加为起点开展的,一方面是因为开发新客户所需成本是维持现有客户成本的5倍以上,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更易保持现有客户的忠诚度。物流企业的运行部门与销售部门形成若干个专项运营销小组,每个小组只针对某一特定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小组之间的人员可以交叉和重复。运营销小组内部由营销人员负责与客户企业进行互动,包括维护客户关系、信息交流、沟通互动、订单洽谈、合作意向、价格敲定等。由物流技术人员根据客户企业的物流需求、企业特点、应用偏好等来制定个性化的物流计划,由营销人员和物流技术人员共同与客户企业沟通物流定制服务的内容,这样形成物流企业对客户企业的定制营销。定制营销能够使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物流企业的一般性服务区分开,成为满足客户企业需求并获取其忠诚度的重要武器。物流企业通过这种营销与物流运行紧密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物流运行与营销分裂的问题,增加自己在主要客户企业内订单份额的百分率,与客户企业形成长久稳定的共赢关系,使营销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运营销一体化营销模式对物流市场的深度挖掘。

  物流技术和执行人员是直接接触物流各个环节的一线人员,其对物流市场发展动向的把握更为精准;物流销售人员则是与客户企业沟通最多的人,其更了解客户企业的物流需求。将物流技术、执行人员与物流销售人员组合在一起形成运营销小组,能够充分发挥原本不同工作岗位上人员的特长和优势,更敏锐地抓住物流市场的发展特点,准确地预测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即将出现的物流需求并提前做好准备。未进行运营销一体化模式前,单独的物流技术人员或销售人员往往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判断物流技术发展和营销发展趋势,导致企业所发展的物流技术不符合物流市场发展规律,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物流营销方式超出本物流企业现有物流技术的能力范围,使缺乏技术支持的物流营销成为空中楼阁,不能实现营销承诺,降低客户企业对本企业的信任程度。在应用运营销一体化模式后,物流技术人员更清楚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更加透彻,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使企业发展的物流技术更具市场竞争力,为营销提供强大的后盾。同时,物流营销人员也能够根据企业自身技术特点形成有的放矢的营销方案。

  (3)运营销一体化营销模式对物流品牌营销的推动。

  ①运营销一体化营销模式能够使物流执行人员更清楚企业营销的目的,能够配合营销人员根据营销目的更好地完成物流服务工作,使物流服务更符合预定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②与已有客户的良好合作和份额占有率的提高能够提高企业自身声望,与客户企业的共同发展能够随着客户企业知名度的提高而提高。同时获得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学习如何为大型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奠定基础。比如广东保供储运有限公司为宝洁公司制定了专门的运营销一体化服务,随着宝洁公司的发展在物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并进一步与40余家集团企业达成合作关系。③运营销一体化模式使物流企业营销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加快,一体化的组织方式使企业推出物流新技术、物流服务新种类的速度更快,而新技术和新服务是物流服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实行运营销一体化的物流企业在营销方面更具核心竞争力。

  3物流企业运营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方式

  3.1物流企业运营销一体化的营销组织模式由市场营销部门牵头,组织物流运作部及其他部门共同建成运营销小组。

  根据营销的具体需要,运营销小组与物流运作部、市场营销部、物流企业其他部门之间形成人员互动关系,形成人员流动机制。市场营销部门仍然负责传统营销模式下的新客户发展和老客户维护工作。此外,通过为老客户及其合作伙伴之间进行物流服务的过程结识新的合作客户。

  (1)针对已经达成战略联盟的合作企业,物流企业应该组建专门的运营销团队。

  团队的人员构成通常较为稳定,无论营销、技术还是物流运作人员都对战略联盟合作企业的物流需求和主要工作人员较为熟悉。通过经常走访、调查需求、物流服务满意度调查、组织物流资源链、物流技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供高于战略联盟合作企业期待值的物流产品,保持与战略联盟合作企业的稳定合作。

  (2)运营销小组为老客户进行专项服务,因此针对老客户的运营销小组成员基本固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进行人员调动。

  在为老客户进行一体化营销时,以增加在该企业的订单份额为目标。根据80/20定律,物流企业的老客户虽然只占客户企业数量的20%,但是能够带来的营销回报却占物流企业整体所得的80%[6],因此物流企业应将运营销一体化的重点放在这些老客户企业上,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订制服务。通过市场细分,努力将具有发展潜力和一定规模的老客户转化为战略联盟合作企业。

  (3)虽然市场营销部负责绝大多数新客户的营销工作,但是针对一部分对物流需求较大的企业或在本企业即将开发新类别的物流市场时,运营销小组仍将发挥其特殊优势。

  如某物流企业以前从未涉及到生鲜产品的物流,目前想开拓这个物流市场,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针对冷鲜物流的运营销小组,从物流产品设计、物流技术等方面支持新领域的营销工作。这种形式与传统的分部门管理方式相比,免去了物流企业内部多部门之间的二次信息转达,提供的物流服务更快速、为客户提供的解答更专业和直接、设计的物流产品更符合实际情况,将服务本身变成了营销的一部分,取得的效果更好。

  3.2运营销一体化模式下的营销策略

  运营销一体化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产品,通过产品带动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物流企业想要突出这一优势就要采取相对应的营销策略。

  (1)一体化营销激发和引导客户的物流需求。

  传统营销模式通过向客户施加影响使其对本企业所提供的物流产品产生兴趣,属于强势营销,施力方为物流企业,而主动方为客户企业。而一体化营销应该将营销的出发点放在如何为客户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取利益上,通过物流企业自身的产品来吸引客户企业。虽然施力方仍然为物流企业,但是由于物流企业应用了吸引力的方式,激发了客户企业对这些物流产品的需求,因此营销的主动方也从客户企业变成了物流企业。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激发其需求的变化是运营销一体化模式对传统营销的根本性颠覆。

  (2)通过外部联盟降低非核心竞争力的投入成本。

  运营销一体化是物流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力,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到这一核心环节中能够最大化发挥物流企业的现有资源,获得最佳利益回报。物流企业不一定要完全拥有物流流程的全部功能,可以通过外部联盟的形式将较为边缘化的物流功能进行外包,将重点放在核心的运营销一体化业务就能获得最佳的投入/收益比。

  (3)突出网络在一体化营销中的作用。

  运营销一体化并不意味着每次的营销过程都必须有物流技术及运行人员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现代化物流营销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降低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网络,物流技术人员和运行人员可以了解客户特点及需求并据此制订或修改物流产品、方案、价格等。同时,通过网络互动能够带动客户企业参与到物流方案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使客户提高参与感和控制感,增加其在营销过程中的积极性。

  4结论

  运营销一体化的市场营销模式能够解决当前物流企业营销中的主要问题,深化原有物流市场、开拓新的物流领域、合理配置物流及营销资源,为企业形成物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物流企业营销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能力营销的模式研究

2.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研究

3.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4.谈谈电网企业营销业务转型模式研究

5.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研究论文

6.企业能力营销模式探究

7.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研究论文

8.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9.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