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企业生态化初探论文

时间:2020-07-21 19:12:52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企业生态化初探论文

  摘要:在阐述企业“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论证了企业“生态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选择,提出促进企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提高企业职工的生态素质,实行清洁生产和推进企业环境等。

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企业生态化初探论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化;企业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济行为与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企业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两大环境之中,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意到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而忽视了自然界与企业的关系。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只重视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生态素质的提高,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城乡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威胁。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自身的“生态化”建设,实行“绿色生产”或“无污染生产”,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企业“生态化”的必然性

  企业是一个由人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企业又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企业的“生态化”是指把生态学原则运用并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PreductLife汤cle),包括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废物的回收、再利用等,用人与自然协调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最优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通过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达到工业产品生产的清洁化和产品的清洁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取决于系统的内在构成、管理和机制,也离不开外在的环境,如企业生产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环境影响等。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对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许多有远见的企业“生态化”建设已经起步,有的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200多家企业的近400多种产品已经取得生态标志的使用权。

  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对内受眼前利益驱使,拼设备,拼资源,对不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的现象熟视无睹,对外不顾环境污染,超标排放“三废”,尤其是乡镇企业治污水平低,污染排放量大。一个小造纸厂或小化工厂,就可以污染一条河流,危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在引进新的项目和设备时,有的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使得发达国家“夕阳工业”中污染密集型工业(PoUutionIntensiveIndustries)或对环境破坏较大的生产工艺转移到中国。污染和破坏环境,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影响其它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也反过来危害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19%年全国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6.5万家,仅淮河两岸就有近千家。

  保护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要使企业生产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一手抓“产业化”,一手抓“生态化”,保护环境,培养生态意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内外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I劝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建立,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其纳人到生产体系中。欧共体规定从1993年起皮革、皮件禁用PCP化学物,浙江出口到法国的皮鞋因为PCP超标而被退回,德国对6种染料生产的产品禁止进口。企业只有将自己的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的责任结合在一起,选择“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讲,企业“生态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生态化”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效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优雅的环境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心情舒畅,增加兴奋感和和谐感,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操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清洁度和质量。

  (2)企业“生态化”能促进企业推行“绿色管理”,开拓和发展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未来的社会是环保的社会,各国企业家普遍认识到未来企业间的竟争不仅是产品质量、服务和促销手段的竞争,也将是环保的竞争。21世纪,环境标志(Envi~ntall刁bel)将成为企业必备的“通行证”。如今有远见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竞相采取“绿色标志”、“绿色广告”。例如,美国的杜邦公司率先推行“绿色管理”,自90年代起在全球首先回收氟里昂,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并计划在30年内最终停止排放废弃物。日本东芝、尼桑等公司也共同出资建立2500万美元的环保基金,资助世界各地的环保工程,以树立他们“绿色企业”的美好形象。青岛海尔冰箱能跻身国际市场,获得较好的口碑,并获得德国环境标志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节能且无害于大气臭氧层。

  (3)企业“生态化”强调系统内部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可使企业节省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据估计,国民经济周转中,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仅占原材料用量的20%一30%,70%一80%的资源最终成为进入环境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说,工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是资源的浪费〔5〕。企业“生态化”将有助于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使已有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使企业由外延型增长转变为内涵型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促进企业“生态化”的对策

  (1)引入“文化力”机制,发挥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合力”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和行为方式的辩证统一,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它强调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被国外誉为“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而以生态意识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是由对环境引起的现代优患意识积极反思的结果,它是以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来审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科学的态度来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协调有序,集中体现了生态精神。这两种文化虽然在学科类别、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等方面有所区别,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具有一般文化的共同属性;本质上都是一种整体观;都以一种文化为引导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深层次上都是一种观念文化、心理文化,是群体意识体系。这些共同点是两种文化融合的基础。要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将生态文化融人进去,使两者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植于企业的发展决策与文化理念中,创新与再造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促进对企业的“生态化”。

  (2)着力培养生态意识,提高职工的生态素质。生态意识是人类意识自身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把生态意识培养成企业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在当今中国强调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时,生态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企业职工生态意识十分薄弱的现状,必须切实加强环境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的环境忧患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转变“两种方式”,发展清洁技术。一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局面,必须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化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和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另一种是转变环境污染的治理方式,逐步由“末段治理”转变为源头和生产全

  过程的控制。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同时减少了末端治理的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既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与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将废物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4)严格企业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和管理不严造成的,因此,企业“生态化”必须从加强环境管理做起,实行环境管理责任制,通过环境规划、计划、设备管理、工艺改革、规章制度等手段,不断调整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解决企业活动的每一个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资源、能源的浪费现象,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中国企业的环境污染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加强环境管理,就可以得到解决[2]。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经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不可能投人大批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的情况下,就更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此外,必须加强环保执法工作,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积极探索“谁污染谁付费”的新策略,实行成本内在化(肠stIntemalization),将环境治理费用计人企业的生产成本,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污染监测网络系统,加强对企业的排污检查督促。

  3结语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向企业家们提出了挑战,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人们日益提高的环境意识,即将消耗殆尽的资源,已不允许企业再按传统的生产方式去经营和运作。环境的挑战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个全球性的绿色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业家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企业“生态化”建设,树立绿色经营思想,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企业生态化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论文

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初探论文

3.生态化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初探教育论文

5.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理论初探论文

6.对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初探论文

7.硕士论文 写作框架

8.《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论文

9.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