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2-12-16 22:10:0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

  虽然历史上民族有分合,领土有盈缩,政权屡更迭,形势常变化,但是中国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这与世界上其他几个古代文明中途夭折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文明没有中断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不断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吸纳和辐射,文化的更新和民族的融合过程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还与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国在发展中长期保持着统一的趋势。美籍学者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就指出:“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即己完成政治上的统一;此后以统一为常情为正轨,分裂为变态为异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来看,尽管经历了多次的改朝换代,但是,大一统的王朝却是最基本的、主流的政治形式,具有很大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南北分裂、东西对峙,地方割据、政权鼎立等乱局所占的时间则要短的多,它们只是一种暂时的历史现象。大一统的王朝版图内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其发展不均衡、形态有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和因素把这么多民族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

  中国的统一之所以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民族关系的具体发展特点密切相关的。纵观历史,中国多民族互动的过程几千年来可以说没有中断,始终进行着。从现有文化遗物来看,中华大地上的多元文化群落间的渗透和影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己经自发地开始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这方面的内容更是史不绝书。在先秦时期的《礼记》等古籍中就最早记录了这种多民族的互动关系。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初始阶段,中华大地就是华夏、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等“五方之民”的互动场域。周边民族对中原“诸夏”的渗透和交融,而中原“诸夏”对周边民族的辐射与吸纳,这两种影响一直在发生着作用,是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个基本的动力,并最终造成统一国家的基本格局。

  我国学术界,己经大体上取得这样一个共识,即: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从民族的角度来说,就是一部民族关系史,一部民族之间的互动历史。贯穿于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的中华各族由分散、接触、冲撞,走向交流、混杂、融合,最终形成一体的过程。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非常好的概括。多样性构成多元,统一性构成一体,这是对中国历史中民族互动、文化交融、国家统一的一个高度总结,从而为我们认识中国民族和文化的基本特点提供了一个把握全局的总思路。所以说“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基础。

  理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灵魂。相对于历史学科或民族学科整体来讲,民族史学所研究的对象有着它独特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点,需要进行理论的概括来加以说明。毋庸讳言,民族史学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建设方面相对来说还显得薄弱。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是民族史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宁夏大学的陈育宁教授在这方面曾做过重要的开拓性工作,他的《民族史学概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等书都很有影响力。烟台大学崔明德教授的《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隋唐民族关系思想史》、《隋唐民族关系初探》等专著,也都是民族理论和民族关系研究的力作。这些著作的问世,可以说是填补了当时的学术空白,具有拓荒性质,为我们深入开展中国民族史学的理论研究建立了范式。此外还有一些学术论著也涉及到民族史的理论问题,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但是在民族史研究总的成果中,具有理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所占数量还是比较稀少。随着民族史研究的范围逐步扩大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被提了出来。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成了民族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我们这次的“历史上民族互动和文化认同”就是一个具有较强理论色彩的主题。相信通过大家的认真研讨,一定会对民族史研究的深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更加彰显出理论的概括、总结和指导的功能。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昆剧史中范式问题思考论文04-26

关于中国经济失衡问题思考的论文05-08

关于黄河问题的思考论文05-05

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04-26

作业问题的思考的教育理论论文06-10

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论文04-2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论文04-26

对舆论焦点问题报道与引导的再思考论文04-29

高校远程教育问题的思考论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