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德育体系的架构研究论文

时间:2020-08-05 16:34:02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德育体系的架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全面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框架,使德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充实,教育手段全面更新,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德育队伍建没落到实处,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超前性、针对性、实效性。

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德育体系的架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就业导向;德育体系

  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指导思想。那么,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又如何有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这一要求呢?当前形势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既有职教特色又有本校特点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从实施到考核,都有一个新的突破。

  一、通过深入用人单位跟踪调查。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全面架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框架

  用人单位对员工思想素质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其技能素质的要求。日资企业“三星电子”人事部主管说:“员工的技能差一些,我们可以逐步培养,但如果员工的思想素质不合格,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善的,有的甚至根本就元可救药!”位于昆山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台资企业老总对员工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评价更为直截了当:“即使你有超常的一流技能,如果你的技能还没来得及展示就暴露了你的种种恶习,我们同样会请你另择高枝!”言辞虽尖锐,但企业用人的现实心态一展无遗,它应该是广大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风向标。

  我校学生就业安置部门曾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上海、昆山、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张家港、浙江嘉善、宁波等地的外企用人单位(包括日资、台资、港资、欧美及韩资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的专项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研究,调查统计结果如表一:

  不难看出,外企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重现实、更理性化。因此,职业院校要在办学上实现高就业率的突破,从而形成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全面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框架,使德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充实、教育手段全面更新、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德育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超前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职业素养优异、思想素质过硬、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二、通过研究德育目标,联系实际确定具体德育内容。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国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紧密贴合就业实际,而作为学校教育“首位”的德育,则更需要围绕顺利就业和高素质就业来开展,以增强职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了条块式的梳理和分项归纳,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明白看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除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外,更要有正确的劳动态度、优良的职业品质、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必要的法律知识、行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普通话(含公文)和生存自理能力,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广义的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框架。为此,我们对现行的职业院校德育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增删整合,积极开发既符合就业需求又具有职教特色和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取得较好效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很多个事业单位主动来校洽谈“订单教育”。

  三、通过实践与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更新德育方法.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的简单灌输,而必须要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形式上落实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紧密联系实践环节,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教学工厂”模式的引进与运用。我校积极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将教学场所与专业实训基地合二为一,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管理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有“身临厂境”的感受,按工厂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了解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应该怎样做,效果非常显著。

  2、走进社区,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大染缸,思想觉悟高、辨别能力强、学习意识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实践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增长社会实践知识和才干;反之,少数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因为抵挡不住社会上各种不良迷惑而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为此,我们重点强化对学生在社区实践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正反事例的.全面剖折,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正视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缓冲教育,以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

  3、家庭教育作用的正确引导。家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广义教育场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老师。家长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以及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要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为此,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委员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咨询、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创办“家长报”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首先教育好家长,再来教育好学生。

  4、创业实践中的经验积累。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是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目标的根本性转变。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我校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创业思想,转变思想观念,而且还想方设法在资金筹备、场地安排、项目确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在创业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四、通过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学完善.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考试考核是检验教育效果好坏的重要手段、有着明显的“指挥棒”功效,它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和导向作用不可忽视。

  在建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实践中,我们着力狠抓更新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这一重要环节,坚持“四个结合”,即:自评与互评和检查累积情况相结合;过程评估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个别指导与集体月评、阶段评比相结合;常规评估与专项评优相结合(学生个人项目如:三好生、优秀生、标兵等;班集体项目如:文明班组、星级宿舍、优秀团支部等)。

  学生们在评价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优化自我,激发了他们的潜能,焕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管理与评价的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价值,自觉努力奋进。这是教育评价导向功能的现实运用。此外,我们还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尝试运用“中介性教育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如请实习指导师傅或用人单位、社区组织等相对独立的教育评价主体对学校或学生个人开展教育评价,有效增强了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教师不再成为对学生评价的权威和唯一主体,更不能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评价指标多元化”,提供更多的项目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如艺术节上的才艺展示;体育比赛中的拼搏精神和集体互助、合作态度等;实习过程中的遵章守纪;宿舍中的自我管理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指标。

【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德育体系的架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2.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3.医院成本会计体系架构论述论文

4.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研究的论文

5.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论文

6.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7.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

8.浅谈优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措施论文

9.浅谈朔州煤电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