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0-08-05 09:02:5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开放性办学 竟争力

浅谈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

  摘要: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引入竟争机制,走灵活办学、开放性办学之路: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高等职业教育更进一步地指明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勺‘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认清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合理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全面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强调对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软件产业实用人才及各级各类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上,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本科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强调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为学生构建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属性,必须针对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技能,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通过创新实现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必须把握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别。在培养目标上: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体现了以通识教育为特点的技术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掌握职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职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知识的构建上:本科教育是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要求较高,强调适用体系的完善、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学生搭建定性强的技能模块,在知识构建上以“够用”和“实用”为限,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在素质和能力考核成绩培养上:本科教育重视的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熊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上:本科教育虽然也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但更加重视理论的教学。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技能性和实用特点。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式”、“模块式”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继续发展的主渠道。近年来,从招生录取的情况看,是不很理想的。2001年高职新生报到率在60%左右,一些城市高职的录取线降到了140分。其原因有:认为高职教育不是正规的高等教育,是低档的高等教育。由于一些家长有这样的观念,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的过渡过程中,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再加上高考制度改革,取消了年龄和婚姻的限制,高招录取线在高职这一档学生,宁愿第二年再考,也不愿上当年的高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专科、中专层次,还无本科办学层次。加之,大学本科毕业就业率逐年降低,专科毕业生在社会上就业越来越困难,影响了考生报考高职的积极性;高等职业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近两年由中专升格而成,其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较差,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形象,这也是学生不愿报考高职的原因之一;受社会经济结构和行业特点的影响,造成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无人报,如纺织类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100%,可生源却很困难。而就业率比较低的专业,生源却好,例如财经类专业。

  三、竞争力是高职教育的必需

  1、人才的竞争

  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需要、单位满意,这就是信誉,就是竞争力,必须按岗位设立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始终,在重视“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学科的教育及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构建一个基础实在、技能强、针对性明确、适应面广的独具特色的高技人才培养体系。“一个毕业生就是一个好产品”,从这几年的实践中,六盘水职院有几个专业如医学类、财经类的毕业生,社会欢迎、单位肯定,他们评价这些学全‘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吃苦,综合素质较高”,在就业竞争中,显示出了实力,也宣传了学校,使学院近几年招生一直有较好势头。 2、办学特色的竞争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市场需要为导向”,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能力”,现状是“招生不景气”,要想办好高职,领导要以信息、市场、企业的需要作为我们办专业的依据。六盘水市是工业城市,煤矿、钢铁、电力是支柱产业,根据人才需求我们开设了电力通风、煤矿采掘等专业,灵活的办学形式,依托企业,外聘教师,把这些专业办出了特色。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不尽人意是客观存在,我们“以人为本”,根据学生文化层次,分班教学,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进行了大动作的教学改革,如“物业管理’专业的英语教材,我们改成了“疯狂英语”,以口语为主,加强了实用性,学生十分欢迎。非计算机专业,都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材为主进行教学,为学生毕业时既拥有学校的毕业证书,还拥有国家的多种技能证书服务。大幅度的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动员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等。

  对学生全面考核,不以分数淤成败”,强调综合素质,优秀毕业生就业推荐中,按综合评分的高低进行推荐,抓住这些特色,学校有了特色,招生有了吸引力,学院也具有了竞争力。

  四、高职教育办出活力

  1、灵活办学是高职教育的活力所在

  高职教育由于较强的现实性和职业性,可以采用灵活的办学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如成人教育方面:摒弃传统的单纯学历培养的观点,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侧重对个人职业的策划和岗位技能的培养。社区服务方面:为社会居民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文化教育服务、第三产业的技术人员的人才输送。企业岗位:加强与企业联合,以企业为依托,进行岗位、技能、新技术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从而提高效力。这些方面的开拓,可以办出高职教育的活力。

  2、开放性办学是高职办学有活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大声疾呼:“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开放的、柔性的、以人为本的,不仅向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在职的、失业的,以及处于边缘境地的群体提供培训与再培训。”《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条就指出了:“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及其它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这就是高职教育必须开放办学,职业教育作为衔接学校教育和社会就业的“楔合点”,它既是结束学校基础知识教育的终点,又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起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起点,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

  开放式办学表现为:正规教育与培训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并举,长期与短训、课堂与实训、全日与业余相互结合,鉴于此:高职教育要改革招生、学籍管理模式,建立强性学制,向各年龄段的社会公民提供学习培v”机会,向在职的、失业的、转岗的群体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形成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摆脱孤立的、封闭的办学模式,整个社会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社会需要为办学目的的教育生态系统。六盘水职院近年来也采取了开放性办学模式,大专、中专、技校、函授、本科各层次都有,岗位培训涵盖了社会需要的方方面面。如农业类专业定位在:为三农服务,采取了讲台前移到乡镇、多办各种与农业相关的技能短期培训班,采取建立基地等措施,把农业类专业办活,社会需要的专业就是我们要办的教育,这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一员,我相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引进竞争力、办出活力,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朵奇葩一定会绽放出绚丽耀眼的光彩。

【浅谈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对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

2.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的高等教育论文

3.对云状观测记录的思考论文

4.关于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5.计算机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应用论文

6.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论文

7.对税收会计的思考毕业论文

8.浅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思考论文

9.对学位硕士论文答辩质量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