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问题论文

时间:2020-08-16 20:21:1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基础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问题论文

  摘 要:基础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新课程改革使得当今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处在这一变化期的教师和学生由于一时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而使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本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让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让中国的教育真正地体现对人性的关爱,体现对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让教育成为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

基础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问题论文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 理念

  基础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是:发展性的课程功能观,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观,生活化的课程观内容观,创造性的课程实施观,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观,民主化的课程管理观。但理念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而这种差距正是由于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

  新课程改革后所出现的问题,首先是课改意味着教育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转变时期,一些老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想转变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转变还是存在困难的,他们想用新的教学方法却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想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又不符合新的改革要求,他们变得束手无策。

  其次是一些年轻教师更新意识强,在新课改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却带有盲目性,没有看到新课改的实质。例如福建师大文学院的孙教授前一段时间去一所中学听语文课时,上语文课的那位老师给学生们上的课是《木兰辞》,在讲课前那位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部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这挺有新意的,这位语文老师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起到开拓学生视野的作用,还看出这位老师认真施行新课改的政策和方针,但他没有把它落到实处,原因就在于他的实施方法带有盲目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播放的这部影片内容,孙教授说这部影片只是动画片与所上的《木兰辞》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这种做法就是硬套新课改的公式,用的是新思路走的还是老路。我们说“教师对新课改的接受表现为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一是把新课改文化合理化为自己的观念过程,二是相信这个观念的正当性,并把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观念过程”①。但这位老师没有做到使价值观念向行为观念转变。

  第三,新课改后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像传统的那样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向老师提问题或发表意见。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同时教师们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对学生的问题或观点持尊重的态度。可以看出师生目前的状况还不能形成一种默契的配合与互动,这对新课改的实施包括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都是一个阻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一些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时间以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甚至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第四,在教材方面,目前新课改内容比新课改前增加了许多。如高中思想政治原来只分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三个部分,新课改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生活内容。高中语文原来新课改前只有6册书,新课改后必修课教材就有5个模块5本书,选修课共有5个系列,每一个系列一本书,共10本教材。内容上的增加是为学生减负还是加负?加负并不是新课改应有的。学生的基础并没改变,学习时间有限,每科学时又减少了,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和完成这些学科上就存在很大的.压力,教师们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难以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新课改后出现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第五,高考新方案尚未公布,这使得教师在备课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教学上难以突出重点,同时也造成学生学业上的茫然。不少学生对课程尤其是选修课没有一个较熟悉的认识,教师也没有对此认真讲过,也没有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少学生反映新教材例题少,书看不懂,只好通过买参考书和练习题来应付;教师反映的是教材版本多,教师怕知识遗漏就把它们全部都讲解给学生,另外找时间补上,可见高考新方案仍未公布造成了师生仍旧走应试教育的道路,这样新课改的理念也就无法得到内化与外化。

  新课改的问题可归纳为:1.大部分教师在适应这一改革方面存在困难,也有一部分教师则是硬套新课改的教学公式,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师生还不能够完全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默契的配合。“新课程师生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师从权威的角色走向与学生平等合作的伙伴”②;3.课时与教学内容发生了矛盾;4.高考新方案不能与新课改同行以致新课改无法充分发挥作用;5.师生都感到茫然且各自的任务都很繁重。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供它们的解决办法仅作意见供参考。首先要加强对教师“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秉承终身教育”③的继续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时为教师进行新课改培训,在培训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可以运用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精髓与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还要求“教师的学习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专业的引领”④。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利用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讨论发表观点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要不时地引导学生,并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前应先教授有关该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并让学生充分理解,然后再开讨论课,讨论课上不能硬抠教材知识点而应该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将知识进行迁移,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科间的互动,扩大学生的综合知识面。第四,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还要不断给学生以引导,为学生多出例题,例题要经典、新颖、质量高,有针对性。第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从学会变成会学。第六,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后的反思。第七,高考应尽快制定出新方案,让师生们都能够有个提前的适应,高考的新方案应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新课改成了时代的需要,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这一改革并不是说明以往的教育制度不好,以往的教育制度适应的是当时该制度所在的时代,也就是说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应时而变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从总体上说新课改还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未来,新事物一开头一般是不容易马上被人们所接受的,但新课程改革始终体现着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⑤,新课程改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关注学生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许多课程增加了小组活动,综合实践,专题讨论等内容,大体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参与程度低的状况,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们有了亲切感,学习兴趣倍增,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新世纪面临新挑战,新机遇、新时代呼吁新人才,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否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方法和手段。我相信新课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让教师们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更加出色的水平,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地进步成长。

  注释:

  ①林正范等著《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转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60页

  ②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61页

  ③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5页

  ④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7页

  ⑤彭兴顺著《新课程与教师共成长》,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5页

  参考文献:

  [1]林正范等著《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转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4]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5]彭兴顺著《新课程与教师共成长》,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6]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7]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基础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1.基础教育改革视域下的英语教师素质培养论文

2.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的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究论文

3.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4.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公平性问题及出路的教育论文

5.我国法学教学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论文

6.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7.浅析我国法学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论文

8.英语的文教改革论文

9.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