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班主任疏导作用论文

时间:2022-05-06 15:08:0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班主任疏导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切入,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以为班主任的疏导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班主任疏导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班主任;疏导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各个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定义的内容和形式可谓是百家争鸣。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问题作了一个定义,该定义是对各国具体情况的概括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各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参考意义。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良好的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发育的智力、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门内涵广泛的学问,其中包含的内容既有个人的心理素质部分,又有个人的综合生活状态。要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提高高校相关人员心理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现阶段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对自身要求过于苛刻。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之中,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学业、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的综合作用必将给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期望要求太高。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人生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往往表现得争强好胜,不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力求做得最好,不甘于落在他人之后。这种上进精神,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不断地突破自我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这种心理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必将产生诸多令人担忧的不良心理问题。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很容易使其自身与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产生对立和矛盾,因为一旦周围的同伴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优秀时,具有追求完美思想的大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怨恨和不满,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或者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问题,这就可能导致与周围同学、朋友关系僵化,或者对生活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成为一个身心不健康的学生。

  其次,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其父辈们相比更加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的塑造,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印象。在这种虚荣心理的驱使下,部分大学生总是时时刻刻地希望自己能够给别人留下良好的个人印象。但是由于自身实力或心理素质的欠缺,他们害怕因自身的不良表现而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及消极的评价,进而加剧了虚荣心理的恶化。正是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两难。他们既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自己,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争取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又担心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或者行为失误而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因受到这种非正常化的心理影响,而减少了与周围人群的交流和往来,并逐渐表现出厌倦群体生活和群体交流的外在行为。这样就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并偏于内向,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断减弱。 再次,学习心理浮躁。当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中的各种文化、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现实情况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文化、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迷恋于网络娱乐和购物等,而忽略了平时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期末考试也只是采取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应付,根本无法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种浮躁的学习心理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并表现出了越来越广泛的负面影响。

  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当代的大学生集中在八零后和九零后这两个群体之中,由于受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些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条件较为优越的独生子女家庭。其显著特点就是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溺爱,使其缺乏必要的自主生活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生活环境的优越和家长的照顾使孩子从小就产生一种生活上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进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渗入到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之后,他们暂时与家庭隔离了,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依然存在于他们为人处世的观念中。由于有了更多的比较对象,其虚荣心理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缺乏相对独立的处理事务的能力,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这样就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和严重化。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西方自由主义文化进入中国的高等院校校园中,且对中国大学生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这些西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文化和意识理念的转变直接加速了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在缺少必要教育和引导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可能受到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而丧失自己原有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态度,进而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等严重问题。再加上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残酷的就业压力迫使诸多大学生产生了紧迫感和焦虑感,对通过高等教育的方式获得就业机会的途径产生了反感和质疑。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

  三、强化高校班主任的心理疏导作用

  高校班主任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来加强教育管理和心理疏导工作。高校的班主任不同于中学班主任,其职责更多地是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当代高校培养的是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教育大学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更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班主任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学知识,深入学生内部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来全面获得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来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善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改变其消极的生活状态。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班主任可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创造一些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其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切身感受来感受健康生活方式的美好,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摆脱自身的消极心理。这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强化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克服其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为其将来参加社会工作作好心理上的准备,消除对毕业和工作的恐惧心理。

  高校班主任的心理疏导工作需要长期地坚持下去。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们产生的心理问题都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需要班主任随时做好心理疏导的准备,认真应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尽快克服不良心理,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班主任疏导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工作分析中员工配合度问题心理分析论文04-06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05-24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03-03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03-04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论文03-25

人防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完善分析论文04-14

企业激励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论文04-19

生存教育哲学问题分析论文10-21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3-25

顶岗实习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硕士论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