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问题探讨论文

时间:2020-08-23 16:44:2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问题探讨论文

  一、概述

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问题探讨论文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的不是十分顺利,这与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有着直接关系,影响校企合作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因素、学校因素和企业因素。从学生和学校角度而言,他们十分愿意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外贸企业出于自身原因,在看不到明显利益情况下,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此,陈亮、俞学伟(2014)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全程校企合作的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外贸企业一线人员介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具体而言,就是由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业负责人共同完成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在此基础上,由企业外经贸业务人员和学校老师组成“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完成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开发,合作进行教材和讲义编写,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授课,引入“附加型”外贸业务部门入驻学校,形成“校企合作”实训、实习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上述人才培养模式中,“附加型”外贸业务部门即在校内的“附加型”业务部门作为企业外贸业务的额外增长点,不直接与企业原有外贸业务挂钩,而是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寻找外贸业务的方法和平台,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学校专职教师、学生共同为企业开发新客户,完成订单全过程。[2]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校企合作中利益源的问题。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三方共赢:企业在原有客户资料不外泄的前提下外贸业务有新增长点;学校通过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通过该过程进行了真正实战式的顶岗实习,学到了真正的职业技能,由此化解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难题。

  二、国际贸易“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师资问题

  虽然,国际贸易“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解决了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互利共赢。但是这个模式中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即师资问题。从学校方面而言,如果想要通过该模式的运作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离开了专业教师的介入,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即专任教师是学校操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执行者,执行者的切身利益和他们所面临的客观困难如果得不到关注,其投入积极性必然降低,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样的道理,就企业方面而言,虽然通过“附加型”外贸业务部门平台可以拓展新客户资源和新订单,在投入极小的情况下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这个过程如果缺少了企业一线外经贸业务人员的参与,也会收效甚微,即参与这个模式的企业一线外经贸业务人员是企业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切身利益及面临的困难若得不到重视,其意愿度也会降低,敷衍了事。因此,只有对“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师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才能够为该模式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一)兼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般而言,兼职教师是指学校聘任的、能够承担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本文所指的兼职教师主要是指国际贸易行业一线的业务人员,他们长期在外经贸行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下,兼职教师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客观原因,当兼职外贸企业一线业务人员转变为高职高专的教师时,他们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缺乏对高职高专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掌握,缺少教育实践经验,缺少对高职学生学业水平和心理特征的了解,缺乏授课语言的训练,存在“会做不会教”的缺陷。同时,对于备课、教案撰写、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作业布置、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教学规范不明确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因此教学随意性较大。其次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兼职教师到学校兼职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经济利益。通常情况下,兼职教师兼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额外报酬,是一种个人行为。然而,在“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下,外经贸业务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职很有是一种企业的派出行为,对企业业务员而言,这是被动行为而非主动行为。在兼职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兼职教师必然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甚至是教师进行指导,如果他们的报酬及其它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他们在兼职工作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专任教师方面的问题

  专任教师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从本质上讲,专任教师应该是学生和职业技能之间的纽带。专任教师自身职业技能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培养质量。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脱胎于学科型的大专,很大一部分专任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没有工作经历和职业经验。因此,专职教师参与到国际贸易专业“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时往往也会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任教师面临的客观困难,即他们没有丰富的外经贸行业从业经验及职业技能,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会讲理论,而不能讲实践,这种情况下参与“全程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自信心不足,存在畏难心理,甚至不愿参与其中。其次是专任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专任教师参与到“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中去后,也同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付出会比其他教师更多,那么对于他们的利益如果不能很好考虑,也会使得专任教师的执行力和执行意愿大打折扣,不利于“全程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开展。

  三、国际贸易“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师资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

  从近几年来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招生及就业中呈现出一定的萎缩趋势。这一方面与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全程校企合作”转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这一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尽快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行业配套、数量充足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

  (一)兼职教师培养方面

  在兼职教师培养方面,针对其面临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应当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既然企业从“全程校企合作”中获得新客户资源和新订单利益的概率很大,那么企业就应该建立其一套有激励性的薪酬奖励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和获得培训机会的制度,从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鼓励企业外经贸业务人员参与到学校兼职活动中去。比如,企业可以从新订单利益中给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参与兼职业务的人员,如果业绩较为突出可以进行职务晋升并给以更多的培训机会。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符合兼职教师特点的岗位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出钱出力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来提升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深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二)专任教师培养方面

  在专任教师培养方面,针对专任教师所面临的主客观原因,学校也应该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校企合作时,学校在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争取一定的成果分享。比如,学校在保证企业对新开发外贸客户拥有所有权的基础上,可以和企业商定新合同订单中的利润分配比例,以此作为奖励,激励专任教师;也可以对有较大业绩贡献的教师在岗位、外出进修及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机会,提高专任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次,学校也应该建立与企业沟通联系的机制,为教师更多的深入企业外经贸业务一线创造条件,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外经贸业务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适应“全程校企合作”的要求。

  (三)建立专兼职教师合作机制

  在国际贸易“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不管是专任教师的培养还是兼职教师的培养,其目的都是为了开展“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此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专兼职教师合作机制,将有助于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与沟通,一方面让专职教师有更多机会向兼职教师学习实践操作,另一方面让兼职教师也有更多机会向专任教师学习教学技能,还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一个团结合作的高职教育改革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而言,“全程校企合作”模式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环节,专任教师在与兼职教师沟通后,完成方案后交给兼职教师审核,兼职教师审核并反馈后再修改;在教材和讲义的编写环节,先由兼职教师根据业务实践提出技能项目,专职教师将技能项目课程化,然后反馈给兼职教师审核并再次修改;在授课环节,先期可由专职教师完成理论课程讲授,兼职教师完成部分实务课程讲授,中后期可以尝试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理论课、实践课讲授,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目的;在“附加型”业务部门开展业务环节,专职教师负责理论性业务指导,兼职教师负责具体实践指导,最终由专兼职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专兼职教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国际贸易专业“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企业、学生、企业兼职教师、学校专任教师多方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要为企业和行业培养具有较高国际贸易实践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其中专兼职教师是具体执行者,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师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对该模式的执行起到良好的作用。

【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问题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

2.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

3.供应链金融信用问题探讨论文

4.探讨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5.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探讨论文

6.探讨医学影像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论文

7.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探讨论文范文

8.我国工商管理现存问题的探讨研究方向论文

9.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精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