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论文

时间:2021-03-20 13:52:1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精神;课程改革;内涵

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论文

  论文摘要:归根结底,一切教育的最高价值应该说是人文的。如果说知识赋予我们的是工具理性,那么人文赋予我们的则是价值理性。高职语文在给予学生以语文基础知识以外,人文精神才是高职语文的筋骨。

  一、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舰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高职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与人交流的工具,它既要作为工具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叉要在审美中培养其人文精神。因此,高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1.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

  2.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义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问不是对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变,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二、高职语文教材内容的加强

  首先要加强文章。选择的文章应侧重人文精神,并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语文教学,给学生初级的审美体验以培养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文章有两种:一是知识型的,教会你表达;另一种就包含了,审美的感情,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高职语文在这方面要加强。单纯的描写,如游记也需要,但更应注重那种可以培养人文精神的文章,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叉陶冶情操。另外,还要注意启发。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超越课堂。老师要在其中做些指导,看哪些书,哪些书一定看.注意有所取舍,也要注意古今中外的.广泛涉猎。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职语文教材中以前是选择较为单调的、歌颂性的、理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只能培养学生粗浅的掌握文字的能力,对于情操的培养作用有限。容易使之单一化。可能引起学生反感。课文应是多样化的,这样学生才有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深入;没有兴趣,就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工具。

  最后,还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歼出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老师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当前,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真正落实“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以关注人本身,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语文老师应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牛心理与灵魂等诸因素,最终全面地关注学生本身及其发展,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授受习得.学生的学习被动,缺乏个性。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需要相当长的实践过程。而且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更替,从本质上看,它的目的在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因此,改变语文学习方式也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做起,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成长需求;要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_啻=学语文的能力;要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要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自体验,鼓励学生对文章的自我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达。学生要逐渐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改开辟的新的学习领域,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待师生一起用创造性的劳动来共同构建。

  高职语文教材,特别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发现、感悟。多编排一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现当代名篇佳作、古代经典之作。老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点,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于创立的儒家学说,就闪耀着光彩夺目的人文精神。孟子强调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备提出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周敦颐奉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这仍是我们今天个人修养的道德借鉴,甚至是做人的准则。而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把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推向了巅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人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些不断求索、舍身为民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些人的精神汇成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正是有这些民族脊梁的支撑和这些人文精华的影响,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走向光明,走向昌盛,而这些前贤、圣哲们的思想、情操、作为,不都是通过语文留传下来的吗?现在,不都编排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吗?诵读…·篇《离骚》可以让学生辨清浊、明是非;讲析一阙《满江红》,可以催发学生的报国之心;朗读一首《正气歌》,可以激发学生的浩然之气,使他们永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教授一首《沁园春·雪》,更唤起了炎黄子孙对“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当代英雄的仰慕。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讲授这些人文瑰宝,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内涵,同时饱含审美情趣,不就是陶行知提出“知情意”的和谐统一吗?相信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恬声琅琅中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发挥想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四、高职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它这一不可代替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语文老师要具有人文精神。可惜,我们不少语文老师最缺少的就是人文精神。在课堂上以灌输代替认识,以统一的标准抹平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强迫命令取代启发诱导,不见合作与探究,以个人的认识取代学生的认识。律条至上,尊严至上,漠视了学生的积极因素。语文独特的人文特征要求更应重视“容许个别差异的存在”来体现语文的人文精神。课堂上已见不到“文”,至于艺术更是不见丝毫。在课堂上不是肢解段落,就是抠词辨句,右一个层次,左一个过渡,这种精雕细刻地肢解“艺术”,只能使文情并茂的佳境少了,人文的东西散失了。

  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的妙处及其威力的老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可见,老师应该看到语文的“妙处”,才能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刺激力”。而这又来源于老师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获得的前提就是要不断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推陈出新,左右逢源,发现语文的“妙处”,给学生以“刺激力”,使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不会流失。老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要课上一套,课下一套;要教给学生审美体验,何为美,何为高尚,老师自己首先要有审美体验;要善于把好的审美因素分析出来,将其传播给学生,教会学生发现美。在目前的思想界,这方面削弱了,功利性较多,为人处世完全陷人实用,老师自己首先要避免这些消极影响。

  高职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双重性,即它的“交际工具”性和“文化载体”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文化”是底蕴、是基础,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2l世纪的需求。

  总之,我们应该在高职语文课改中大力倡导人文精神,认识自己的不足,勇敢地给自己换血,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为落实新课改这一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和系统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法律课程改革论文03-07

浅谈高职药品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改革08-08

浅谈高职财务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论文08-05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8-16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论文10-0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10-03

浅谈民法学课程改革论文12-12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论文10-30

高职素描教学改革策略的教育论文11-01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论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