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从工作本位到学生本位论文

时间:2020-08-28 18:01:18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从工作本位到学生本位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作本位 学生本位 职业生涯指导

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从工作本位到学生本位论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的理念被称为“工作本位”STW(School to Work)。由于其着眼点在于职业对人、而不是人对职业的需要,STW理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各种缺陷。本文从职业生涯指导、中介机构桥梁作用和“多元整合”课程三个方面,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学生本位”STC(School to Career)理念的构建,把满足工作领域的需求转变为对学生个体生涯发展的关注上。

  一、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工作本位”STW理念

  根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723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比上年增加31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45.8%。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8.43万人,比上年增加6.95万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3872所,招生870.42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4%;在校生2238.5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从数量上看,职业教育已经几乎占据了中国教育系统的半壁江山,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他类型的教育所没有的功能。

  中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数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从传统学科教育中分离;全国职业院校先后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改革;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围绕专业领域和具体工作情境,强化校内外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当今的这种职教发展理念可以称为STW(School to Work)。顾名思义,STW主要内容是把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学术水平的学习,又可以为未来择业或进一步学习做准备,在工作场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以成人职员的身份参与工作,将学校中得到的学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同时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的锻炼,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架起学校与工作场所之间的桥梁。

  二、中国职业教育“工作本位”STW理念的缺陷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STW理念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概念可能被片面地理解和偏激的执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人才市场来定位专业及设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市场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个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在目前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来一些负面的思想,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口号抽象为“以就业为本”。有人甚至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一份工作”。这种“工作本位”的观点是“以就业为导向”思想所天然具有的特质,强调市场需求,强调个体是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根据企业的要求来训练符合企业需要的劳动者,工作是“以就业导向”的唯一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着眼点是在于职业对人、而不是人对职业的需要。

  因此,一些学校和企业在实施STW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受到严峻考验,具体表现在:

  (一)STW教育模式关注从工作要求出发,整个职业教育体系都是围绕着工作具体岗位要求和企业需求进行设计,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许多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工作场所要求的内容之间存在严重脱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企业也曾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但是,鉴于企业的业务性质,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能用实际业务资料来与学校进行合作,不能提供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学习。而且,现代工作场所的工作流程、设备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可能前期通过多方论证的工作任务在投入教学阶段时实际已经落伍甚至淘汰,这点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表现犹为明显。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而言,由于真实工作场所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的巨大差距,往往更多体现出“学校本位”的特点,这种半封闭的办学模式造成了教育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就业导向”只能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选择。

  (四)在STW模式中,课程领域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课程内容和结构局限于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失去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欠缺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从“工作本位”STW理念到“学生本位”STC理念

  职业教育的STC理念(School to Career)从STW(School to Work)改革而来,体现了职教改革的出发点从满足工作领域的需求转变为对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上。STC理念核心内涵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和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元整合课程。

  (一)终身职业教育和全民职业教育

  STC理念超越了STW中狭隘地促使学生去适应现实工作领域需要的职业教育理念。“C”是“career”的缩写,可以理解为整个职业生涯、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意味着将职业教育的目标方向反转,STC的目标是为个体的终身职业发展提供规划,让个体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建立一个向所有学习者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以利于个体在学校与工作之间灵活地转换、过渡。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毕业出来后就是从事低级体力工作,不愿进入职业院校学习。STC理念致力于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群体范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开始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价值,做两手准备,选择双重发展的道路。即使是学术类高校,现在也开始重视对学生某些特定职业技能的培养。STC提倡为学生在学校与职业生涯之间转换做准备,这个理念符合了学生和家长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的需求。

  (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STW理念关注从工作要求出发,整个职业教育体系都是围绕着工作要求和企业需求进行设计,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STC理念将职业教育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个体,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变化,量身定制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道路选择,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教育做准备。在进行工作本位课程的学习时,STC理念提倡基于一个职业群的学习标准与课程,而非某个具体工作岗位,这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宽泛的基础。

  (三)加强与企业界合作

  中国许多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工作场所要求的内容之间存在严重脱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STC理念认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不应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活动和项目,企业应积极地参与变革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企业与学校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调整个企业的时间、内容和资源来为教育改革服务。

  (四)课程整合

  在STW运动中,课程的整合主要包括:整合学校本位与工作本位的学习、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STC理念继承了STW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继续坚持并实践课程整合。STC理念不将职业教育视为终结性教育,而是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为选择职业课程的学生提供了与其他课程系列学生同样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直接就业。学术类高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趋向,返回职业高校接受其他领域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通过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来实现面向所有学生的职业教育,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加强学术课程的学习,而普通院校和学术院校的学生可以完成一定职业课程学习,使所有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继续升学或直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四、构建“学生本位”STC职业教育

  (一)确立“学生本位”,强调职业生涯指导

  “学生本位”观点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自我特质的独立个体。STC理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趋势。职业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STC理念中相互协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发展、创新,关注培养个体特质,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STC理念将会主导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经常用到的职业生涯指导方法有职业选择测试、面向职业定位的课程、职业生涯会谈、聘请职业顾问。另外,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方法有是个人发展计划(PDP)的方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能促进学生职业化和社会化。因为职业是每个人都要从事的,在人的一生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指导在人的一生中起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外的职业生涯指导与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相对已比较成熟,各地区都建立了就业与训练委员会,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值得我国借鉴。

  (二)确立“服务意识”,强化中介机构桥梁作用

  走出“学校本位”的怪圈,职业学校的产品是提供教育服务。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就要努力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STC理念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专业,帮助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和其它社会资源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以由中介机构来实现。

  国内现有的职业中介机构服务不如国外那么发达,规模也不是很大,但发展空间是巨大的。职业中介机构可以与职业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将社会上大量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组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致力于在企业和教育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中介机构既是资源整合平台又是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我国的职业院校除了要和中介机构合作,应长期聘请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帮助专业设计和更新课程,评估检查教学活动,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安排学生实习,录用毕业生。学校应经常向企业了解其岗位需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作为评估学校教学效果的参考。相应的,学校应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对企业已有员工和潜在雇员进行技术或学术上培训,形成双赢的良性互动,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供需关系。

  (三)进行“多元整合”课程开发

  从STC理念来看,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非常复杂,采用任何单一的主体课程模式,都不可能产生良好效果。STC理念采取“多元整合”的策略进行课程开发,要求做到综合化、模块化、阶段化、个性化。课程的综合化,不是将两门或多门学科课程内容简单的拼凑、合并,而应该是构建专业职业知识体系时创设一门“新课程”,是将相关相类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态度等内容的综合,进行专业群知识体系构架。模块化课程灵活性、机动性大,有利学生主动学习;可集各课程流派之长、利于多元整合;有利于各类各层次职教之间及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阶段式课程循序渐进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明确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程的个性化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要克服以往由于过于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造成内容偏深、单科教学周期过长等毛病,顺应当代国际课程观趋向综合化的潮流,广泛吸取国内外各种课程模式之长处,采取“多元整合”的策略进行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陈禹.美国STC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董彦,陈麦池.STC视野下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新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3]张惠娟.美国STW策略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08,(01).

  [4]郑阳.STC理念下美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

  [5]孙学农.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7,(20).

  [6]陈雪芬.浅析美国的STW运动[J].教育与职业,2002,(6).

【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从工作本位到学生本位论文】相关文章:

1.学生为本位的特色大学英语教育论文

2.能力本位工商管理论文

3.经济法的权利本位分析论文

4.“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5.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中职会计教育改革论文

6.关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7.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转变教学论文

8.法学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9.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