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义遮蔽分析法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时间:2020-09-13 15:03:2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用语义遮蔽分析法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小组合作中的“合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就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使师生在这学习的大舞台中都能茁壮成长。

用语义遮蔽分析法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关键词]合作积极性实际

  今年自己又接手了新一届的高一新生,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并且比较持久的学习政治课的内容,在开课之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9月7号我们市里的教学研究会上,罗金花老师的快乐生本、甘当“懒”老师——小组合作的讲述,使我豁然开朗。怎样有效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作出如下的探索:

  一、利用图表,合作学习

  每周进行一次小评价,奖项设为:合作标兵奖、进步最快奖、金点子奖、集体智慧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每学期总评一次,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以上的评价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会使学生能直接的感受到自己的成绩,自己的提高,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成效显著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来,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多了。在新授课中,我总是先设计一个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的事件或现象。比如在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课中,我以这样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讨:国庆即将来临,假如你和父母到国外一些地方去旅游,你能够帮助父母想一想带钱方法吗?这样的问题及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是值得关注的事实,因此问题一出学生就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就一下子活起来了。因为一是问题本身有趣,二是还有评价表在那等着。再比如在习题课上,我让每个小组抽题,然后给予适当的时间讨论,再有学生给学生当堂讲解,达到“生教生”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会不断的有方向性的发问或者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发问,以此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

  甚至有时碰到较难的问题,我会给予一定的选择,比如从两个选项中选一个,选中就得分,并且给予时间限制,这时候会感觉到课堂的氛围很紧张,有种开心词典中的味道,此时学生本人积极思考,本组的其他成员也在积极的建言献策,课堂真是既激烈又紧张。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来,课堂的'效果比以前好多了,睡觉的现象、说话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善于动脑、乐于展示、积极发言、大胆质疑,课堂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用语义遮蔽分析法来思考

  语义遮蔽分析定位法是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李春桥老师提出的,这是一种思维类型,把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小部分,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运用这种理论,我们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积极课堂氛围的同时,忽视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在课堂中一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一边注意观察,确实暴露出以下几种问题:

  一是每个小组中总有一到两个的学生默默无闻,小组讨论时很少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站起来发言的人中也见不到他们的身影,更不用说在课堂中发问了。同时这少部分人中有的是基础较差,没有自己的见解;还有一部分是素质较好,但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学生,我在考虑这部分学生如果不经常得到外界的积极刺激,是不是本身素质不但不会得到提高反而会下降呢?那三年之后呢?不敢往下想。评价表中的分数似乎对他们不能产生有利的刺激,于是我就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现在有些做法但不是很成熟,如:学生6个人一组,在问题设置中争取平均一个人一个问题作为任务完成,适当增加压力,增加刺激;不同组长的对调增加同样问题的分值;当然这些还仅仅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是教师不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尤其对高一新生更不容易记住,因为现在的注意力在小组上和学生的组长号上,影响师生之间的亲切感。新生入学快一个月了,可我没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当然我不是不想记住,这可能与我教的班级较多有关,小组这种形式也有一定影响。语义遮蔽分析法使我在沾沾自喜时,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不足发现了并且积极解决,这就是进步。

  李春桥老师讲的语义遮蔽分析定位法犹如一道闪电,激发我们积极思考的火花;恰似一道亮剑,指明思考的方向;宛如一剂良药,除掉我们思想的惰性。要利用由此带来的思考,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用语义遮蔽分析法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相关文章:

1.小组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2.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小组合作策略论文

3.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复习课中的运用论文

5.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的有效性论文

6.农村数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策略

7.高校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论文

8.初中的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探索论文

9.加强初中语文写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