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论文

时间:2020-09-22 18:24:3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论文

  摘要: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论文

  以山区某高速公路为例,从全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方面,对该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勘察,分段评价了全线工程地质条件,并根据勘察情况,提出了进行进一步探测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地层岩性

  拟建高速公路位于河南省西部,途经山西、河南两省,是河南、山西两省重要省际通道之一,是区域干线公路。该项目的建设对促进两地经济和旅游的共同发展有重大意义。

  1.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拟建路段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南北地貌差异很大,地貌总体特征较复杂。按地貌形态拟建线路分为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区、中低山区、山间断陷盆地区和黄河阶地区。

  1.2地层岩性

  区域地层属华北区豫西地层分区,出露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地层时代从元古界青白口系、古生界及新生界均有出露,但各时代的地层发育不甚完整。其中以第四系和青白口系出露最广,二叠系也有小面积出露,三叠系隐伏于路区南部第四系之下,地表无出露,仅见于钻孔揭露地层。拟建路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青白口系(Z)。主要分布于路线中北部,根据所处层位及岩性差异,可细分为以下几组:①马家河组深灰色泥灰岩夹薄层状青灰色砂质页岩、红褐色泥质页岩,厚度较大;②云梦山组紫红色间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砾岩,底部含赤铁矿;③白草坪组紫红色厚层状试验砂岩,局部夹薄层页岩;④北大尖组厚层状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顶部见薄层深灰色砾岩;⑤崔庄组紫红~褐红色砂质页岩、泥页岩,局部夹青灰色泥质页岩,上部局部为新近系棕红色粘土覆盖。

  2)二叠系(P2sh):主要为一套陆屑煤系地层,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段石千峰组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石英砂岩,上覆三叠系均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T3):主要分布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后缘近山前地带,地表无出露,仅见于钻孔中。岩性为一套陆相沉积粉砂岩、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

  4)古近系(E):为一套褐红色砾岩,钙质、铁质胶结。

  5)新近系(N):主要分布在低山山前及山间盆地上部,上部岩性为棕红色粘土,裂隙发育,见有较多铁锰质浸染,瓣状结构,下部含有漂、卵石,泥质胶结,半成岩状态。

  6)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线路起点,主要为中、晚更新统和全新统的.松散堆积层。①全新统(Q4):为近代河流冲积及坡~洪积而形成的松散堆积卵石及粉土、粉质粘土层,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及沟谷内。②上更新统(Q3):主要分布在黄河二级阶地上,岩性:上部为风积相黄土、粉质粘土,下部为洪积相砂卵石、泥卵石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深切冲沟上部分布有上更新统风积相黄土,分布面积较小。③中更新统(Q2):主要分布黄河三级阶地、山间断陷盆地及山前洪积倾斜台地上部,按成因不同可分为风积黄土(Qeol2)、洪积次生黄土和洪积相卵石层(Qpl2)。

  2.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线路沿线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路区山前洪积倾斜台地、黄河阶地区和段村山间断陷盆地内。含水层主要为中更新统卵石、块石层,地下水位埋深受地形控制作用明显,在山间河谷地势低洼、山间地下水径流末段和排泄区水位埋深较浅,富水性较好。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中低山区。含水层以青白口系中上统、二叠系、三叠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白云岩、薄层页岩、砾岩、泥岩组成。地下水赋存于岩层节理和裂隙中。

  3)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基岩中低山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交接带,地下水富水性与岩溶发育程度相关。

  3.地质构造

  区域内出现的主要断层有坡头正断层、落峪正断层、段村断层等,均为第四纪非活动性断层。

  1)坡头正断层:分布于韶山西坡的坡头、上庄,全长约26km以上,断层走向45°,倾向北西,倾角为70°,断距为500m~800m,属于正断层,地貌上以断层崖出现。

  2)落峪正断层:该断层南自芝杂坪,向北西经下中关、落峪西,至黄河南岸马涧西侧,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中段在段村一带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全长约14km。在南段下中关村附近倾向南西,倾角60°。

  3)段村断层:为段村山间断陷盆地边界。倾向北北西,倾角70°~80°,长度约5km~6km,断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断距可达300m以上,为前新生界断裂。东部出露地表,至段村西后隐伏于地下,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

  4.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

  4.1湿陷性黄土

  拟建公路沿线发育有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二级阶地上部及中低山山顶处,厚度约10m~30m,山顶处厚度较薄,阶地及中低山斜坡坡面上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棕黄色、褐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垂直节理较发育。根据探井所取原状样室内试验结果,分析计算得出该层黄土总湿陷量为:750mm~1433mm,该层土体自地表以下20m深度内具有Ⅲ级严重~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

  4.2崩塌、滑坡

  经过线路工程地质调绘,路区未发现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段村山间断陷盆地,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冲沟切割深度大,发育有小型黄土崩塌和滑坡,距拟建公路中心线较远,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

  4.3岩溶

  位于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后缘寒武—奥陶系为一套可溶性碳酸盐岩,地表岩石裸露,见少量溶槽等地表溶蚀现象。据工程地质勘探及区域地质资料,该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岩溶发育微弱,但碳酸盐岩埋藏区可能存在隐蔽溶洞、溶孔等,对线路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5.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首先按照沿线出露地层岩性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堆积区(Ⅰ)和基岩区(Ⅱ)。松散层堆积区(Ⅰ)依据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进一步分为山间断陷盆地亚区(ⅠA)、黄河阶地亚区(ⅠB)、山前洪积倾斜台地亚区(ⅠC);基岩区(Ⅱ)按照基岩岩性软硬程度进一步分为软质岩亚区(ⅡA)、硬质岩亚区(ⅡB)。

  6.结语

  1)拟建线路地处豫西丘陵山区,途经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区、中低山区、山间断陷盆地区和黄河阶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不良地质路段较少,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宜本工程建设。

  2)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均为非活动性断裂。区域地壳稳定性属相对稳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0.05g。

  3)拟建线路上覆土层较薄或基岩裸露,仅南段覆盖层稍厚,构造物设置或路基可以清除表土直接作为地基,稳定性较好。

  4)沿线无重大不良地质现象。在黄河二级阶地上部及中低山山顶处分布有Ⅲ级~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5)建议:构筑物如采用浅基础,持力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考虑采取换填、强夯或冲击碾压工程措施消除湿陷性影响,并采取坡面防护措施,加强坡顶防排水;碳酸盐岩埋藏区可能存在隐蔽溶洞、溶孔等,建议增加物探、钻探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探测。

  参考文献:

  [1]毛新虎,祝岁吾,何丽军.某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地质环境评价[J].山西建筑,2004,30(3):101-102.

  [2]李国嫒.山西省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J].科学之友,2012(8):75-76.

  [3]张选虎.浅谈不同地质条件的公路选线策略[J].山西建筑,2010,36(1):275-277.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论文】相关文章:

1.高速公路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2.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3.MBA论文:浅议怎样加强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

4.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论文

5.毕业论文自我评价

6.关于低碳经济下的高速公路养护方式的论文

7.毕业论文的自我评价

8.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条件公布

9.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