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论文

时间:2020-09-30 09:08:1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紫花地丁的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论文

  紫花地丁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株型紧密低矮,开花早,花期长,色彩艳丽。通过描述紫花地丁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介绍紫花地丁的培育过程,并对紫花地丁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紫花地丁的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论文

  1 紫花地丁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堇菜科堇菜属,喜阳,在湿润的环境下能够生长,也能适应寒冷阴郁的天气。对土质要求不高,任何土质都能生长,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能自播繁殖,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紫花地丁株高一般能达到7~14 cm,根白色至黄褐色,根系发达且深长,无地上茎。花的两侧成对称分布,堇紫色,花瓣5枚,拥有长梗,侧瓣稍有须毛或无须毛,下瓣连距一般长达14~18 cm,常向顶部渐细,距管状,直或稍下弯长 4~5 mm。蒴果椭圆形,无毛,长约 1~5 mm。叶基部丛生,先端通常钝,叶片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舌形,基部楔形、钝圆形或截形, 果期叶大,边缘具平圆齿。长宽能达10 cm×4 cm,基部一般成微心形,上部较宽,叶柄具狭翅,托叶基部与叶柄合生。

  紫花地丁花一般从3月上旬开始萌动,花期长达2个月,从3月中旬一直到5月中旬。4月-5月中旬,有可以形成种子的大量的闭锁花,9月下旬还会出现有少量的花。紫花地丁盛花期一般在25 d左右,开花至种子成熟30 d,单花开花持续6 d。

  2 紫花地丁的培育过程

  2.1 紫花地丁的繁殖技术

  2.1.1 自然繁殖 紫花地丁按分株栽植法在规划区内进行繁殖,一般每隔5 m栽植一片。紫花地丁自然繁能力很强,种子成熟后不用采撷,只需要任其随风洒落,就可以达到自然繁殖目的。

  2.1.2 分株繁殖技术 分株繁殖技术的特点是在同种条件下分株移植繁殖见效快,小的紫花地丁比大株的紫花地丁育苗快,成活率高。紫花地丁的绿色期长,为了提升效益,如果园林绿化对绿化效果没有特别要求,则应尽量采用中小植株进行绿化。紫花地丁在生长季节都可进行分株,在春季进行分株会影响开花,在夏季分株时要注意遮阴。

  2.1.3 播种繁殖技术 紫花地丁繁殖技术分为穴盘育苗和露地播种。紫花地丁种子细小,一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方式。床土一般用1份细沙,2份腐叶土, 2份园土。播种前,一般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进行土壤消毒,以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培育壮苗的目的。播种时一般采用撒播法。播种时间为春播3月上中旬、秋播8月上旬。播种后温度控制在15~25 ℃,7 d左右出苗。露地播种一般是在8月份,程序是先平整土地平,然后浇水,待水下渗后将种子与细沙土搅拌均匀,撒至土里后用细土将种子遮盖严实,7 d后即可长出幼苗。

  2.2 紫花地丁的幼苗期管理 对紫花地丁的幼苗进行管理时,为防小苗徒长,特别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白天温度控制在15 ℃,夜间温度控制在8~10 ℃,光照要充足,要保持土壤稍干燥。促进幼苗生长,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一般来说,当幼苗叶子达到5片以上时可以定植,当幼苗长出真叶时便可以开始分苗。

  2.3 紫花地丁的.定植 紫花地丁的定植,宜采用带土移植,因为带土壤移植较裸根移植缓苗快,成活率高。如果选用中小苗移栽,叶片在5~10,密度可为50株/m2;如果选用大中苗移栽,叶片在 15~20,密度可为40株/m2。

  2.4 紫花地丁的生长期管理 紫花地丁抵抗能力强,生长旺盛,在生长期不需要进行特殊管理。如果需要突出紫花地丁景观效果,可在生长旺季,每隔7~10 d加施有机肥。

  2.5 紫花地丁的种子采收 在该种子的蒴果立起以后,且种实还没有开裂以前,就必须对其加以采收,因为其种子一旦成熟干燥就会开裂,然后弹出种子。在对该种子进行晾晒期间,为预防种子弹掉,可用窗纱盖住蒴果,之后进行过筛处理,最终干贮。

  3 紫花地丁的应用价值

  3.1 栽培养护简单,成本低廉 紫花地丁的栽培养护并没有特殊要求,既不需要经常性的修剪,也不需要精心护理,可以减少人工养护精力。紫花地丁病虫害较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宽松,只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进行肥水管理即可。紫花地丁既可采用分株繁殖法,也可用播种繁殖,一次种下,多年受益,掌握好栽培季节和方法,均能成活。栽培养护非常简单,而且成本低廉。

  3.2 代替草坪,作地被植物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中,多采用草坪作为地面覆盖植物,其养护费用高,景观单调,被称为绿化中的奢侈品。紫花地丁具有草坪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养护管理简单,具有美观的花色花形,不需经常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