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时间:2020-10-07 14:26:0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以及相关兄弟院校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选题、内容布置、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将具体的改革措施应用到本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实训

  1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其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中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混凝土结构知识的理解而增设的相关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练习应能进一步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实际指导以及对兄弟院校相关院系的调研发现,目前混凝土课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2.1选题相对单一,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存有差距

  目前大部分土木相关院校的混凝土课程设计选用的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这一题目,大部分土木院校为督促学生自行设计而采取的手段是通过改变跨度、混凝土强度、荷载等参数,保证学生们一人一题,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和抄袭。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善思考的弊病,网络上纷繁的模板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字替换就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同时,题目要求学生对一民用或工业建筑的楼盖进行设计,建筑平面图一般给定为四周砖墙的内框架结构[1]。然而内框架结构由于种种弊端,在现今的实际设计中已经被框架结构取而代之。如果仍然在教学实践环节对老旧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这将使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

  2.2学生对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够熟悉。

  通过理论学习,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梁、板的承载力计算以及相关的配筋,但对于梁板节点,墙梁节点,梁柱节点等具体位置的钢筋绑扎的施工工艺流程存有疑虑,对构件一般的构造要求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梁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仍采用截面注写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梁内具体钢筋的布置形式,但在实际工程中,平面注写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应用存有一定的偏差。

  2.3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尚可进一步完善

  由于课程设计的灵活度较高,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教师想对学生设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是不现实的,目前多数院校对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仍是以学生所提交的设计成果为主,结合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本次课程实践给定相应的考核分数。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对设计过程的监管,会导致部分善于“搭便车”的学生通过抄袭模板或成绩较好同学的设计内容而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极有可能出现抄袭者比自行完成设计的学生成绩还要高。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客观与公正,会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同时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预期效果。

  3改革的初步探讨与实践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3.1优化选题内容,扩大选题范围

  我们首先从题目的选题着手,摒弃了老旧的内框架结构的内容,选取往年若干的优秀毕业设计中,与实际工程相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设计背景。同时,不再以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作为单一要求,而是将设计内容扩展为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板式楼梯设计。增加学生的选题范围,扩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3.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改革,将以个人为单位的模式改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前将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每组成员又进一步细化成3小组,其中一组内2人共同完成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人共同双向板梁楼盖设计,2人共同完成板式楼梯设计,分组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与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可以替代教师对设计过程的监控作用,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更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3.3增加学生互评机制与设计成果答辩环节

  为了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我们在现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实行了学生互评机制,共同完成某项设计任务的学生,对彼此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态度,协作能力以及完成的设计成果进行互评,教师参考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作为学生设计过程的平时成绩,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由于情感因素而包庇他人,我们引入了答辩环节。共同设计某一题目的一组成员对设计过程进行自述,同时,教师根据设计成果对两位同学分别提问,最终根据学生互评,设计自述以及答辩情况,给定学生最终成绩。

  3.4将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相结合

  为解决学生对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够熟悉这一难题,我们选取部分优秀的设计成果,进行二次优化,并将优化后的结果用平法表示,形成可进行实际施工操作的设计图纸,结合学校现有设施,在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内,在师傅带领下,以学生为主力,按照设计图纸,对相应的设计内容进行实际施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措施,我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调动,由于我校实践实训基地仍在建设当中,下一阶段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上面,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相关文章:

1.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2.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3.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4.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成因及防治策略论文

5.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与钢结构技术探析论文

6.混凝土结构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与强化策略论文

7.探讨结构力学实践教学方法论文

8.高等专科院校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探讨教育论文

9.社会保障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