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的论文

时间:2020-10-11 16:31:08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论文

  一、改善语文教材,进一步提升“地域适配指数”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论文

  当然在校本教材或区域补充教材中,还需要关注地方语言,特别是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俗语、地方戏剧、童谣儿歌、嬉乐童诗,都可以有选择地导入语文课程。让语文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像江苏南通一带优秀的通剧剧本,热烈幽默的社火歌谣,积极向上的俗语都可以进入语文补充教材,增强教材的地域风情。

  二、改进语文教学,进一步提升“未来隐绩指数”

  目前的语文教学,客观地说,虽有所改变,但并未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实际控制疆域。这种情势,造成了语文教育的短视现象。也就是说,在评估语文教学时,关注眼下的多,放眼长远的少;关注知识的多,重视能力的少;关注外显的多,着眼内蕴的少。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层面,在这一波的教学改革过程当中,有义务实现内在性的、长远性的改革,真正推进第三教学的实施,进一步关注学生成功语文学力的形成。

  (一)培养合格的未来语文人———语文教育目标

  实现远距化确认,着力培养成熟的终身读者和作者在学校教学的层面,我们往往把具体的语文知识的掌握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如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散乱的、零碎的,更是短视的。如此,是无法培养出真正的语文人的。所谓语文人,就是一辈子热爱语文,终身成为优秀读者和作者的人。因此,学校在语文教育方面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重新调整我们的语文教育目标,将短期的教育目标拉伸推展到未来的长期性的语文教育目标上去。准确的说,就是要把培养终身读者和作者作为语文教学的中观目标。一切教学作为都必须围绕语文人的培养来进行。有利于培养成熟的终身读者和作者的教学努力才是真正符合语文教育新目标的。在帮助全体教师重新确立培养语文人的整体教育目标方面,学校担当着重要的责任,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二)培养带得走的语文学力———语文教学范式

  实现转型版升级,着力提升真性的语文素养和活力目前,机械读写、分析串讲的陈旧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学校层面,要改进语文教学,就必须关注语文课堂,引导教师切实改进教学范式。实现由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变,由单纯的阅读教学向着以写作的状态进入阅读转变,由阅读本位的教学向着写作本位的教学转变,由第三人称的教学向着第一22人称的教学转变。这些转变涉及到课程的实施力,作为学校,就应该在推动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就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带得走的语文学力而终身受益。

  (三)培养用得着的思辨能倾———语文教学重点

  实现现代化调整,着力发展合理的说理能力和习惯和欧美的语文教育相比,我们的语文教育比较忽略说理教育。逻辑和说理是现代和未来公民的一项基本能力,说理的民主秩序与理性公民的'高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当然,说理是双方对话,不是自说自话,必须以逻辑、说理为交流基础。说理的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反复出现。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的一些做法,分年级设置说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一年级:“重述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二年级:“重述文本中的事实和细节,说清和组织要说的意见。”三年级:“在说理文中区别主要观点和支持这些观点的细节。”四年级:“区别说理文本中的‘原因’与‘结果’、‘事实’和‘看法’的区别。”五年级:“分辨文本中的‘事实’、‘得到证明的推论’和‘看法’(尚有待证明的观点)。”六年级的公共说理的重点在于区分“事实”和“看法”。通过有序的说理教育、实战型的辩论训练,不断提高中国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习惯,无疑是新语文课程,在学校落实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改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生本慕课指数”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成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慕课时代的来临,语文课堂必定也会随之被翻转。作为学校,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对待慕课这一新型信息技术。学情相近的同一区域的学校可以结成初级的慕课联盟,开发一些简单而适用的慕课资源。借助于慕课资源,可以引动语文课程的前置学习。通过布置“预测型练习题”,获得初步的学分并智能化地形成学情诊断报告。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的语文学习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学习,提升教学的质效与匹配指数。另外,基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教师可以考虑如何才能更全面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甚至为个别学生定制专用的慕课,提升个别化教学的水平。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从而进入一个“我语文”的时代。学校不断改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可以逐渐建立起一种高度兼容的“混合教学运行模式”———慕课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四、改变国语生活,进一步提升“积极动力指数”

  语文课程在学校层面的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侧面就是儿童的国语生活。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主要出于我们对语文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机械化理解。实际上,理想的富有活力的语文生活,首先是一种诗意的信仰,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因此,我们的学校要在高于语文生活的基础上来看待国语生活。要规划和引导好学生的国语生活。我们是可以有大的作为的:一是要增强语文学习的仪式感,充分利用汉语感性、直觉的文化特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母语自豪感。二是要善于开发母语教育资源,尤其是其中情趣指数较高的部分,如童谣儿歌、游戏歌曲、嬉乐童诗、绕口令、诗词故事等等,让学生充分享受母语文化的芳香清韵。三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对待母语学习。在这个方面,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言语生命动力,让积极的读写活动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享受的生活。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论文

2.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论文

3.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论文

4.英语的文教改革论文

5.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6.浅谈CET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论文

7.关于应用型医学机能学的改革与探索的论文

8.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的论文

9.课程模式改革下的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