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0-10-21 09:01:4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对作文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摘要]作文评价可以粗分为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而高考是最典型的总结性评价,本文论述建立“高考作文阅卷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对过程评价方面,本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提出了公正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区分度原则和民主性原则。试图为作文教学注入源动力。

对作文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作文 高考作文阅卷资格证书 过程评价

  作文教学的现状:教师“眼高”,学生“手低”

  作文教学方面的头痛病一直困扰广大师生,迁延难愈。当布置作文题目时,学生双眉紧锁,叹息声此起彼伏……

  学生怕作文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让我们从一个人写作需要的条件谈起。一般而言,一个人具备两个条件就可以写作了:一是有表达的欲望;二是有表达的能力(或技巧)。有的学生平时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一到写作文就束手无策。这说明学生并非完全不具备写作的能力,主要是缺乏写作的欲望。因为表达技巧只是关系到作文写得好不好的问题,而表达欲望,却是直接决定学生想不想写作的问题。

  笔者认为,学生表达欲望的冷淡,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在相当多数教师的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对作文的偏面要求,作文的教与学呈现教师“眼高”与学生“手低”的局面。学生在作文方面遭到过多的负面评价,对作文渐渐有了恐惧感,认为作文是永远也无法达到令老师满意的那种境界的。数学的考试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便数学水平在同龄人当中也不算太好,与数学家相比更是望尘莫及,但只要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正确,就完全可以得到满分。作文则不然,即使达到极高的水平,甚至某篇作文接近作家的水准,也不一定能得到满分的评价,因为老师总能在作文当中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毫不留情地加以扣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稚嫩的心灵必定是伤痕累累了。这种状况下,还要求学生爱作文、乐作文,无异于缘木求鱼。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出现像《阿房宫赋》、《赤壁赋》这样的杰作,按照现行高考评分标准,如果里面出现错别字,将应该扣分。而事实上,这样的旷世佳作,即使出现错别字,也完全应该给满分。我们原来头脑中的.只有完美无缺才可以得满分的想法其实是不科学不公正的。

  布鲁纳在《教学论探讨》中指出:“评价,最好被看作一种教育智慧,它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特别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学评价学认为,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教学功能。而我们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注重的往往只是它的诊断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尤其是平时的作文评价当中,后面几种功能应该更为重要。

  关于高考作文阅卷资格证书的设想

  改变作文评价的积弊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按评价的功能和性质分,作文评价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之后,对作文训练结果的全面评定。过程评价是为了下一阶段的教与学,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检测,使作文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改正的过程当中趋于完善。总结性评价可以包括期末评价和其中评价等,为了突出重点,本文对将总结性评价中最为典型的高考作文评价作为重点进行论述,而把期末评价和期中评价都归入过程评价当中。对过程评价方面,考虑到评语等属于技术性层面多一些,并且有较多共识,所以重点突出评分这一环节。

  《南方周末》一篇《高考作文:90秒定生死》的文章尖锐而不无偏激地指出了高考作文评卷存在的问题:“有次查到一本作文,30份试卷几乎全是‘42’和‘43’两个分数”,“没底就打保险分”,结果“埋没了好文章”,“既能让明珠暗投,也能让鱼目混珠”。文章最后对研究生参与阅卷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对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判断一篇作文的分数是有困难的”。 虽然这种情况绝非高考阅卷过程中普遍现象,但及类似的评论是公众对作文阅卷公正性心存疑虑的的标志,是公众对高质量的阅卷工作的热切期待。尽管有些观点有些偏颇,但仍可以看作是对我们做好阅卷工作的一种鞭策。何况笔者在高考阅卷时,确也碰到少数教师评分极不准确的现象。在参加某地区作文评卷仲裁时,也发现教师为了避免出现过多的“复评卷”( 两人打分差距超过8分的要提交仲裁,称为“复评卷”),而采取“打太平分”的策略,导致该地区联考中,作文无满分,50分以上者也是寥寥无几的现象。这种“打太平分”的现象,在高考阅卷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针对高考阅卷工作中需要完善的地方,有人就提出让作家来改卷的设想。但这种想法是非常天真的,一是数量上无法找到足以完成阅卷工作的作家,二是写作能力与改作能力存在不平衡性,会写的不一定就会改。同样道理,教学业绩突出,教学水平优异的,阅卷能力也不一定强。作文阅卷是非常复杂的劳动,由于文体文风及表达技巧等的复杂性,一个阅卷者必须抛弃对某一文体、某一风格的偏好,抛弃对某些思想观念的偏见,才能真正以公正的心态评阅作文。

  另外,少数文章的优点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更是容易被埋没掉。《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典型的情节,古代的“高考阅卷者”周进第一遍看范进的卷子,感觉“这样的文字,都说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第二遍则觉得“有些意思”,第三遍竟然感叹“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忙取笔细细圈点”,“填了第一名”。

  虽然这是小说的一个情节,但阅卷工作的复杂与艰难可见一斑。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作文阅卷资格证书制度,对经过培训考试,胜任高考阅卷工作的教师、研究生和社会人士颁发作文阅卷资格证书。过渡时期,可采取优先安排持有资格证书的教师参加作文阅卷工作,然后通过不断的培训与考核,最终达到作文阅卷者全部是持有资格证者的目标。

  为了配合培训和测试,各地区可以组织“作文评卷大比武”活动。对于获奖者,可以直接颁发资格证书。另外,要加快作文评卷理论的研究,比如,评卷中如何处理好细枝末节与主流的关系,如何从作文中发现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潜力等。

  如果建成了一支高质量的评卷队伍,将彻底改变作文教学实际地位与应有地位错位的问题。因为眼下,作文的分值虽高,有60分之多,然而多数试卷的作文成绩在43分左右,55分以上的作文卷并不多见,满分卷更是凤毛麟角,而低分的也不多。这样,作文的实际地位就被降低了,甚至整个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都会受到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作文过程评价的若干原则。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作文教学程序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的三阶段模式。写后指导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鉴定,它是连结本次作文和下次作文之间的桥梁,具有独特的意义。②把作文评价纳入“写后指导”的做法,直观地告诉我们,作文评价也是写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的弊病。这在作文评价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而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数字评分往往比眉批、总评等文字评价更重要。学生常常因得到高分而欣喜若狂,因得到低分而闷闷不乐。教师的作文评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喜怒哀乐,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不可不认真对待。

  作文评分的首要原则是公正性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还适用于平时的作文评分。尤其是对高三学生来说,作文评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理解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写作水平评判的客观性。在分数问题上,任意拔高或压低,都是不利于学生的。但对于非毕业班学生,可以采用激励性评分办法,当然,也得有个度。一旦学生发现老师作文打分有随意性,比如学生之间私下里把两篇作文进行比较,觉得甲明显比乙好,教师如果为了激励乙而把乙的分数拔得比甲还高,这就违背了公正性原则。长此以往,教师的评分在学生当中就失去了权威性,权威性丧失了,激励性也将随之丧失。所以公正性是首要原则。

  作文评分的第二个原则是激励性原则。一般而言,作文打分越高,激励作用就越强。但这里面必须要处理好两点:一是“高原效应”,即该学生总是得到高分甚至满分时,高分或满分对他来说,已不再像原来那么令人兴奋了,而教师又无法打更高的分数,学生还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现在自己的作文进步不快了;二是“泡沫效应”,即该学生得到一个比实际分数要高得多的评价时,他对自己的作文水平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不再精益求精,不再开拓新的写作领域,而在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迹象。对付“高原效应”的第一种办法是另找高原。比如,把其中一位学生的满分作文推荐到校报上发表,其他学生可能也会跃跃欲试。以后,再提升档次,推荐到校外报刊发表。还有一种方法,那就得来点狠,抓住作文失误的时机狠狠往下压低分数,造成触目惊心的效果,催其反省,同时,把他从高原接回到平地。这种方法对“泡沫效应”明显,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更加适用。

  作文评分的第三个原则是针对性原则。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打分,才能起到最佳的激励效果。比如抗挫能力强的学生,写作文马虎时,就要毫不留情地打低分,甚至不惜牺牲一点公正性,低得惨不忍睹,让他震惊,这样他的“反弹力”就会很强。相反性格内向,对分数特别在乎的学生,只要态度认真,一般就不要给出一个太没面子的分数,可以多用评语加以激励,然后再指出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

  还有就是区分度原则。以60分为满分计算,如果作文分数都打40分到50分之间,学生会觉得“写好写差,关系不大”,显然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能够狠下心来,打几个20分左右的分数;更要能够慷慨起来,打出50分以上的高分,甚至满分。以我的观察,平时课代表发作文本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分数上面。尤其是看到高分文章,会争相传阅。

  最后还有一个民主性原则。即允许学生参与评分过程(这符合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一般有两种参与方式:其一,直接参与评分,也就是尝试让学生自己评分,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等,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其二,教师可以抽取某篇学生作文,经学生本人同意后,隐去姓名印好,或用课件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探讨评改;其三,允许学生对所评的分数提出质疑,教师给予答复指导,如果给分确实不科学应做好纠错工作。如此,质疑与答复的过程也是指导写作的过程。

  做好作文的总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给学生作文注入动力,才能为解决作文教学问题,提供不竭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页

  ②《语文教育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第191页

【对作文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对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

2.对云状观测记录的思考论文

3.对税收会计的思考毕业论文

4.对学位硕士论文答辩质量的思考论文

5.对做好青年员工培训工作的思考论文

6.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的新思考论文

7.试谈对税收会计的思考毕业论文

8.对中国电视价值取向的思考论文

9.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初步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