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研究论文

时间:2020-11-02 18:15:58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旨在对经常发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归纳探讨,并对如何纠正这些问题行为进行探索研究。

体育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研究论文

  Abstract: In the sports teaching some student associations will present some question behavior to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to the question behavior which occurs frequently carrying on the induction discussion, and how to correct these question behavior to conduct the exploration research.

  关键词:体育教学 问题行为 控制研究

  Key word:Sports teaching Question behavior Control research

  破坏性行为,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 , 由于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均衡,再加上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往往造成学生生理及性格的差异。有些学生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体育课堂上常见有些学生不服从管理小动作多,而有的则是胆怯退缩找各种理由推诿。总结二十多年的执教经验,我认为这些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外显型问题行为,即显破坏性行为、不服从行为等,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损害;另一类是内隐型问题行为,即通称的情绪困扰问题或非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对社会不会构成破坏,却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并可能对集体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通常都会有“退缩行为”,如对外界环境或他人表现出不可名状的焦虑、惧怕,自认为会被批评、指责、拒绝而竭力回避退缩,这些都是内隐型的典型表现。

  造成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样的,我认为主要应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多数的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而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另外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导致问题行为的常见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造成的。

  二是教师的因素。老师备课不充分教学不当,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也有的是因为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对立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三是环境的影响。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光怪陆离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吸引力、个人的心理压力,以及家庭的学校内部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一些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

  通常情况下,由于外向型问题行为较为外显,容易被我们发现并引起关注;而内隐型问题行为则由于其表现形式的弱化,往往较为隐蔽而不容易被发现、辨认和确定。因为有这种行为的学生常表现出依顺和服从,也有的是选择逃避以避免引起他人的关心和注意,常常让教师误认为是胆小怕事等个人性格上的问题而被忽略。细心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也会发现,两类问题行为的表现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事实上经常会出现部分交叉。如平时好说多动、小动作多的,上体育课时则胆怯退缩老是怕别人笑话;而有些学习成绩相当好的同学,对集体活动缺乏兴趣、不负责任等。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出现的问题,结合学校、班级、家庭、环境、个人生理条件等等因素,对出现的问题行为作整体考虑,不能仅凭少数症状就断言某学生的问题行为属于哪一类,用辨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众所周知,体育教师肩负着“育人、育身、育心”的重任,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生理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重视和控制问题行为(无论是品行方面还是人格方面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很需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对问题行为的处理,其实应该是一个预防、控制、矫正的过程,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体现的是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平衡能力、把握控制能力等,是教育智慧的综合展现。

  做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提前备好课,并在课前明确课堂要求外,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行为,必须诉之于正确的矫正方法,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回避。即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有碍于教学活动优化进行的问题行为之后,不针对这一行为做任何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言的。事实上,没有哪一位学生能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整堂课都能高效率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偶尔出现问题也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无视具体情况,不遗余力地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教学秩序的管理上,对学生偶发的问题行为往往无需指责而转瞬即逝。

  2、暗示。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作明确的反应,而是借助适当的方法取得与行为发生者相沟通,从而达到制止的目的。暗示可分为单维暗示和混维暗示二种,前者指教师的暗示只与行为发生者发生反应,临近控制和瞬间目光信号都属于单维暗示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教学活动的同时制止问题行为;混维暗示是指教师作出的暗示不仅仅能被当事人所感知,部分或全班同学也能够意识到教师的态度倾向。上面所列的临近控制和瞬间目光信号二种单维暗示方法,只要教师相对地延长行为的持续时间,就可以使之从单维暗示变为混维暗示。此外,故意清喉、教学的片刻中止都是混维暗示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有效地制止个别学生的已有问题行为,也可以制止几位同学既有的问题行为,起到罗列处理问题行为的`作用,并且有利于预防新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3、明示。明示即教师增强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的透明度,教师通过各种方法的使用,使其主观倾向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对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和善的劝说。明示也可以根据是否明确指出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分成单维明示和混维明示,前者往往要指名道姓,这样做针对性强,可以较快地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而后者教师通常隐去劝说的目标,既达到了制止问题行为的目的,又避免了因指明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引发的情感障碍。

  4、批评。批评是一种通过作否定评价、指明行为方向等环节,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对问题行为严重程度及行为主体总体特征的判断,灵活掌握批评的强度。批评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在比较温和的气氛中,求得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批评也可是严厉的,在凝重的气氛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表情、举止和措辞,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5、惩戒。必要的惩罚在维持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但效的惩罚应注意以下五点:

  (1)明确惩罚目的是让学生最终经过努力“避免”处罚,而不是一定要学生不断地却去体验“惩罚”。

  (2)惩罚应尽可能及时,延时实施则须说明原因。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行为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予以改正。如等两次出现问题时“新帐老帐一场算”,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3)处罚强度要适当,太轻当然无效,过重则会抑制正常行为。度的掌握以督促问题行为者警醒并改正,而又不伤害其自尊为宜。

  (4)处罚应基于爱和尊重,不以爱心为出发点的惩罚只能称其为“变相体罚”,只有态度和蔼和满怀深情来实施,才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5)惩罚务必与说理相结合,让其心服口服,惩罚只是手段,通过说理使问题行为者受到教育才是目的,这一点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对中学生问题行为责任归因的实证研究》.陈效宏主编.2006年出版.

  2.《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冯海水、王金星.张志辉主编.2002年出版.

【体育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2.识读乐谱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论文

3.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定位论文

4.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现实关怀研究论文

5.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6.中职英语教育行为教学法研究论文

7.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研究

8.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

9.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