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识图与施工》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0-12-07 18:12:4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钢结构识图与施工》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钢结构识图与施工》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未来岗位工作需要,遵循工程建设基本规律,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设计并实施系列项目教学模块,复合专业相关知识。项目教学可将图纸识读与房屋施工技术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学生适应岗位工作奠定相应的课程基础。

《钢结构识图与施工》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钢结构识图与施工;项目教学;识图;模型;施工场景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工程一线,会管理、懂施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需要全面施行项目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扎实的岗位职业能力。我院《钢结构识图与施工》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为学生有效、有序地形成岗位竞争力做了铺垫。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瞄准岗位需要

  课程项目教学改革设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涵盖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等诸多岗位。这些岗位的基本职业要求是按图能施工、按图能质检、按图能预算。解决了识图的问题就解决了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调查发现,钢结构工程现场房屋结构的主要形式是门式刚架和网架。钢结构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正是瞄准这些结构形式的房屋展开的。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深入工程一线,了解岗位最细致的需要,熟知岗位工作需要掌握的难点和盲点知识,从而可编制出有层次的项目教学设计案例。开展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有长期一线工作背景的教师是主体,他们是有效的项目教学案例的创造者。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贯穿工程建设基本规律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应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建设基本需要。工程建设基本规律必须在项目教学设计中得到尊重和体现。在日常识图教学中,不少学生识图不够灵活,这与他们平时对工作方向、未来的工作场景感知不多有关系。按照工程建设规律办事就是按图施工。一套完整的工程图纸是项目教学的有效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钢结构房屋基础→主体结构→围护结构”的顺序,按照房屋建设程序逐一展开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将平面的图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空间房屋结构。《钢结构识读与施工》课程教学过程遵循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营造出了学生可感知的岗位工作场景。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扎根“生本”理念

  教学项目因岗位需求而设计,更应因人而设计。项目教学设计是为了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信心。项目教学设计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在推动学生群体进步时应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项目执行中,做到人人能动手,成果有实物,前后有关联。实训质量有高低,操作小组有比拼,竞争也就有了氛围。项目教学设计体现按图施工的基本规律,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消除人人皆有的惰性。同时项目设计的操作成果能弥补学生识图不足的缺陷,促使学生识图关注细节,提升层次,由此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思路

  《钢结构识图与施工》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围绕门式刚架和钢网架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展开。现以门式刚架为例说明。门式刚架项目设计包括五大模块:钢柱柱脚、钢柱牛腿、梁柱节点、钢梁中间节点和门刚总拼。模块设计应遵循如下教学规律:图纸识读→模型下料→模型制作、施工工艺→图纸复读。

  图纸识读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图纸识读。以模块涉及的细部节点确定项目图纸识读重点。模块图纸识读难点在于钢结构门式刚架的图纸识读显著区别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图纸识读。门式刚架柱中,梁、柱构件截面多为H型,大多由板件焊接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多为矩形,在长期课程项目教学的熏陶下,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印象深刻。厚实的'框架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功底,给门式刚架这种不同的结构图识读带来了思维转换上的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选取一些钢结构实体构件给学生,先按实物描图,教师引导教学,学生在描图的过程中,能够动手又动脑。通过手工实物描图,为学生转换思维识读门刚施工图做必要准备。为更好地引领学生读图,在教师指导下,部分学生按图纸先制作案例模型效果图(见图1),其余学生按效果图识读施工图,丰富了解决图纸识读难题的形式。

  模型下料按照建造房屋的要求下料。识图的目的就是为了建造房屋。为了营造相应的岗位工作场景,在项目实训中引进模型制作环节。在工程实践中,钢结构板件的连接较多使用焊接,因此,项目教学中用钢板做模型很不现实。为此,项目设计中,采用胶合板代替钢板,解决了材料使用上的难题,同时也给学生按图纸下料预留了空间。制作实物模型,必须理清图纸节点、要点,解决学生识图的难点、关键点。在教学活动中,参考施工验收规范精度要求,按图纸下料。通过下料,使学生在“做”中提升对图纸的认识。

  模型制作模型与钢结构实物节点极为相似。它的制作过程也是模拟钢结构企业实物构件的制造过程。模型制作使学生在施工工艺上对钢结构施工有了相应的认识。模型制作中板件通过“胶结”、“钉结”形成梁、柱实体。为了弥补“胶结”的不足,安排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后作业,使其在比较中领会钢结构构件焊接的工艺与质量要求(见图2)。

  图纸复读有了模型,图纸识读检查就有了参照物。学生通过对模型质量的检查,进一步消化识图要求,区别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图纸表达上的异同。教师面对模型,对照图纸,抽查学生的图纸识读水平,提升教学中的层次教学要求。以查促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互助友爱的精神。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案例效果

  课程项目教学使学生感受了《钢结构识图与施工》的真实。改革效果通过课程调查可见一斑。

  笔者随机对161位参与《钢结构识图与施工》课程项目教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通过“先识读图纸,后制作局部模型”的方式进行教学,87%的学生认为对认知钢结构施工图很有帮助(见图3)。

  利用其他实训小组制作好的模型,交叉检查不同模型的质量,然后再系统识读施工图,80%的学生认为效果良好(见图4)。

  按照“结构施工图识读→模型制作→模型检查”的认知规律进行课程改革项目设计,参加钢结构项目模块教学的学生对此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如图5)。

  按照“节点”带动“构件”、局部带动整体的原则进行项目教学总体设计,学生可以以小见大,循序渐进地进行由图纸到施工技术的学习,较好地抓住识图的切入点,评价效果见图6。

  制作一个好的教学模型,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具备五项关键能力:识图基本功、空间想象力、对工程实景有一定的认识、成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施工图认识下的动手能力等。

  好的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好的项目教学模块的实施,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钢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操作对后续《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自主学习,认为作用较大、一般、很小的学生比例分别占57%、42%、1%。

  我院《钢结构识图与施工》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落脚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为宗旨,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较为节约、操作较为可行、实践效果可靠的课改路径。它将识图与施工技术融于一体,使学生对识图目的有了清晰的认识;它复合了《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识图》、《钢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多学科知识,在操作训练中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换,使学生在项目模拟中进入了职业岗位工作状态,为学生继续深化专业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就业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20-122.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20-221.

  [3]胡清,等.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6-7.

【《钢结构识图与施工》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2.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3.项目驱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4.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5.探索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内容与方式论文

6.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

7.财务体制创新探索与实践论文

8.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目标设计与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9.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CAI的实践与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