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泛读教学的语篇思维模式论文

时间:2020-12-08 14:09:39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略论泛读教学的语篇思维模式论文

  摘 要: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英语泛读的语篇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把握: 分析句子结 构, 把握句子的主干结构; 运用衔接分析, 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加强语篇思维训练, 提高英语思维的辨别力。

略论泛读教学的语篇思维模式论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语篇思维模式; 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 验) 》(教育部, 2003) (以下简称《课标》) 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高中学生的

  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阅读量为例, 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 计达到30 万词以上”, 比原来《大纲》规定的一级目标多15 万词, 较二级目标(高考要求) 多10 万词, 以使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要求顺利接轨。为此,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 开设泛读类、选修类课程, 加强和发展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能力。

  近年来, 国内外很多语言学家就阅读的含义、目的、过程, 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教学模式及文化因素在阅读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广大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也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但对我国高中学生英语泛读教学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语篇理论的研究成果来探讨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以期有效地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语篇和语篇理解

  黄国文(1988) 认为, 语篇(text) 通常是指一系列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本文探讨的是一些由句子组成的能传送一个内部结构连贯的主旨的语篇。韩礼德和哈桑( Halliday &Hasan , 1976) 认为, 最好把语篇看作语义单位(semantic unit) , 即意义单位。对一个语篇的理解包括四个层面: 1)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单词的独立意义; 2) 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 —小句或句子的意义; 3) 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 —句子在特定的情景或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4 ) 语用意义( pragmatic meaning) —句子作为作者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一部分时具有的意义(Abbot , 1979) 。根据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阅读理解的本质为理解语篇所蕴含的语义的总和。从理论上讲, 彻底理解一个语篇,需要从上述四个层面理解每一个句子。而阅读的实际情况是, 只要理解了其中一种或几种意义就可以理解作者通过该语篇表达的思想, 读者只有在发现自己的想象与他( 她) 认为的作者的意图相矛盾时, 才会回头更仔细地重读———也就是说在遇见一篇较难的语篇时, 读者的注意力是在上述四种意义间不断跳跃的。

  三、影响语篇理解的因素

  按照语篇分析理论, 导致学习者语篇理解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句型结构。有时读者显然读懂了文章作者的主要意图, 却不能完整、正确地回答某一句话 提出来的问题。这种困难从宏观上讲是由对句子的结构不理解造成的。

  2) 连贯性。这是指语篇中的语义关联, 属于语篇的深层结构。阅读中语篇连贯性影响着对作者逻辑推理的理解。

  3) 衔接手段。指将句子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的方法, 属语篇的表层结构, 包括话 语标志, 它标明作者的思想走向。由衔接手段引起的阅读困难直接影响读者对命题意义的理解。

  4) 语境。指语篇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景。语境与语篇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5) 语篇思维模式。在扫清了词汇和语法障碍的前提下, 对于篇幅较长文章的阅读效果取决于

  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这实际上涉及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

  Hoey (1983) 认为, 英语篇章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问题—解决型( Problem2Solution Pattern , 简称P - S 型) 。其思维过程为: 情景—问题—反应—评价。常用在文艺小说、广告文体或科技报告中。

  2) 一般—特殊型( eneral2Particu

  lar Pattern ,简称G- P 型) 。该模式有两种形式: (1) 先概括

  后举例; (2) 先给轮廓后述细节, 最后又可能回到总括句上去, 与首句呼应。常见于科学性的论 说文、文学巨著、百科全书或资料介绍型文体。

  3) 匹配—比较型(Matching Pattern , 简称M型) 。这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为: 先提出论点, 再进 行论证, 用于比较事物的异同, 一般出现在报刊杂志的政论文中。

  上述三种语篇思维模式既可独立存在, 又可交叉用于具体语篇中, 形成复杂的语篇结构。

  王墨希等(1993) 参照上述三种英语语篇思维模式, 经调查发现, 中国学生的语篇思维模式

  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 中国学生对问题—解决型模式掌握得较好, 但非常缺乏一般—特殊型思

  维模式; (2) 中国学生思维模式有混合型的特征,即在形式上使用一般—特殊型, 但是其深层思维

  模式仍属问题—解决型模式; (3)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思维呈隐伏型: 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 而

  是用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给以暗示或明示, 最后才到主题。

  四、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语篇思维模式

  许多国外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大量的阅读, 包括消遣性阅读(pleasure reading) , 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极有裨益( Tsang , 1996 ) 。Krashen(1985) 的输入假说认为, 决定二语习得能力的关 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Flahive &Bailey (1991)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消遣性阅读的数量与阅读能力呈正相关。泛读课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阅读能力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泛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 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依据上文提到的语篇理论知识,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英语泛读的语篇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 分析句子结构, 把握句子的主干结构阅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学生认识句子中所有的单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原因就在于英语句子对于学生而言太复杂。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简化句子, 学会从大的方面把握句子的主要结构, 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二) 分析衔接手段, 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英语句子的连贯主要依靠省略、指代、替代及话语标志等衔接手段。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省去那些被他们认为是听者或读者根据语境自动补充的信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者来说, 这一点似乎很难做到。对此, 教师应先从较为简单的对话入手, 逐渐过渡到篇章之中, 就省略部分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辨认并补全省略的内容。语篇中的指代词指类似人称代词it , our , them 及指示代词that , these ,不定代词one , other , such及副词so 等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在阅读初始阶段, 教师可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对象, 使学生意识到这类词可能会对他们阅读造成困难, 引起他们对这些词的重视, 从而保持阅读吸收信息的连贯性。

  在书面文体中, 出于修辞的需要, 作者常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 而用同义词来替代之, 或者用高位词来代替低位词( 如用bird 代替lark) ,用隐喻词代替本体词(如用nest 代替house) 。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要向学生及时指出, 帮助学生识别作者的意图。

  例如: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 —that this nation , under god ,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world. ”这是林肯的Gettysburg Address 中的一段,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We here highly resol ve. . . 是整个句子的主句, 作者通过that 引导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 , this nation , under god ,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world 等三个从句, 在最后一个从句之前还用了标志词and 将几个从句连接起来。如果没有that , and 等标志词连接, 句子就显得松散不堪。进行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和训练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紧跟作者的思路, 始终能够集中注意力。根据注意的保持理论, 在泛读教学的起始阶段不宜布置篇幅太长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以免因为学生负担过重而降低效果。

  (三) 加强语篇思维训练

  如前所述, 高中学生在阅读篇幅太长的文章时, 呈隐伏型的语篇思维特点成为阅读篇章理解的主要障碍。由于对英语语篇思维不敏感, 他们对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 常失去方向感, 抓不住要点, 丢失较多信息, 从而影响阅读效果。对此, 我们可以借鉴Kolzow (1998) 提出的五种语篇思维分析方式,增强学生英语语篇思维的敏感性:

  1、因果方式(Cause and Effect)

  该方式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的情况经常出现在语篇中。该方式可用来分析P - S 型模式语篇。判断的线索是通过主题句看出作者将要说明的某个要素是怎样带来结果,有哪些结果, 或者某一现象P结果由哪些因素引起的。这种方式常用的标志词有because , reason , result , thus , therefore , consequently 等。如“Is There Life on Earth ?”一文, 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文章的论点———There is no life on earth ,接着根据因果关系将情节展开, 说明地球上为什么没有生命。以下的几个事实便是原因所在: A1 For one thing (这是过渡词, 说明后面所说的只是 原因之一, 其本身也是一种衔接手段) , Earth’s surface in the area of Manhattan is composed of solid concrete and nothing can grow there1 B1 For another , the atmosphere is filled with carbon monoxide and other badly gases and nobody could possibly breathe this air and survive1

  2、顺序( Sequence)

  这种方式亦可用来分析P - S 型语篇。某些特定文体, 如科学报告, 逻辑性较强, 作者一般以某过程中各步骤的自然发展方式构建篇章程序。与判断因果方式篇章不同, 以本方式构建的语篇 说明某事按何顺序发生, 一般主题句会给读者某种暗示; 而以因果方式构建的语篇是说明某事为何发生。这种方式常用的标志词有first , next ,then , finally , from111to 等。

  3、分析方式(Analysis)

  作者以分析主题, 阐述特性、特点或其他情况的方式展开段落的篇章, 判断的依据是, 这类 语篇中主题句往往提示出被分析的主题, 或列出该论题的各部分。以下标志词最常用于分析方式: several aspects , various elements , some features 。此外还常用到数词, 如two characteristics ,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 four types 等。这种方式常用来分析G- P 型语篇。

  4、例证方式(Definition PExample)

  该方式大量出现于科技文章之类的说明性语篇中。判断的线索是, 以该方式组织的语篇定义在先, 例证在后, 故主题句本身

  就明显给读者以提示, 这种方式亦可分析G- P 型语篇。常见的标志词有for example , as illustrated , . . . is defined as 。

  5、对比方式(Comparison & Contrast)

  这种方式经常用来分析M 型模式语篇, 非常适宜解释复杂观点或提高读者对简单观点的兴趣。

  判断的线索是主题句中将要比较的'主体提出来并呈出对比意义的词。如: When comparing the needs of children today with those children from previous generations , several very strong differences can be seen. 这种方式常用的标志词有both. . . and. . . , on the other hand , like , similar to , contrasted with 等。

  如前所述, 三种语篇思维模式是独立或交叉出现于某一具体语篇之中的, 故对阅读语篇的分析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中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不同阅读分析技巧,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四) 泛读教学语篇思维构建案例

  目前, 可供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材料非常丰富, 不少教师选用部分大学教材作为泛读的材料。这些文章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文体以及广泛的题材都为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根据语篇的不同思维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因篇幅所限, 现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课文为例。

  1、指导学生根据因果关系分析语篇

  如在“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一文中, 作者介绍自己英语学习不同阶段的体验时就采用了 因果关系法。在讲述初中阶段时, 作者谈到老师态度和蔼, 对学生有耐心, 总是表扬所有的学生。

  接着用标志词“because of ”将前因后果联系在一起: Because of this positive method , I eagerly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I could , never worrying about making mistakes. I was at the top of my class for two years.

  2、指导学生按照叙述顺序分析语篇

  “A Busy Weekday Morning”以及“The Widow”等文章都采用了顺序法。如在“A Busy Weekday

  Morning”一文中, 作者运用时间顺序法讲述了Sandy 早晨的活动。如在介绍Sandy 起床后洗澡时用标志词and 把她步入浴室打开水龙头两个动作联系在一起, 然后用at first 和then 把她当时的所做所思交代得一清二楚。

  3、指导学生从对比角度分析语篇

  采用对比手法分析文章, 最好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比较的部分, 使对比的部分清晰可见。在 “Birth of Bright Ideas”一文中, 作者用三个段落进行比较, 分别详细说明意识、潜意识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如何对光辉思想的产生过程产生影响。

  4、指导学生按照例证方式分析语篇

  在例证方式中, 文章一般呈现主要事实或观点, 然后罗列事例来说明。当然, 有时候for example 等词不一定非得出现。在“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中, 主人公曾谈到父亲始终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 作者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主题—I now know he participated in something through me , his only son. 然后用了三个包括when 连接的复合句加以例证。

  5、指导学生从词汇意义分析语篇

  恰当重复某一( 组) 词汇, 尤其是关键词,是达到连贯和强调目的的十分有用的手段。例如: 在“Why I Teach”一文中, 作者主要运用了词汇衔接———重复的手段, “I teach because. . ”这一排比结构在全文中重复出现六次, 语气贯通, 逐层递进, 结构紧凑, 鲜明地烘托出了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挚爱之情, 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五、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 高中英语泛读教学肩负着保证学生满足课外阅读要求的重担并为之指明方向。

  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运用语篇理论, 着重从培养学生语篇思维能力方面入手, 谈了一些泛读教学的思路。当然,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我们认为, 泛读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文化背景知识, 启发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教师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应本着与精读互补、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由于泛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属于“新生事物”, 需要广大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以便尽快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Abbot , G. 19791 Coherence and the reading text [J ] .Reading , 13 : 2 —9

  Flahive , D1 & N. Bailey. 19931 Exploring reading andwriting relationship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 ]. Carson , J . & I. Leki . ( ed. ) Reading in the Compariso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Perspectives

  [C]. Boston , MA : Heinle &Heinle Publishers .Halliday , M. A. K. & R. Hasan. 19761 Cohesion in English [M] . London : Longman.

  Hoey , M. 19831 On the Surface of the Discourse [M] .London : Allen and Unwin.

  Kolzow , W. L. 19981 College Read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 [M] . New Jersey : Prentice2Hall , Ins .

  Krashen , S. 19851 The Input Hypothesis :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 London : Longman.

  Tsang , WK. 19961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J ] . Applied

  Linguistics , 17 : 210 —233

   黄国文. 19881 语篇分析概要[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王墨希、李津. 19931 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 ] .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 59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S ]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略论泛读教学的语篇思维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1.日语泛读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论文

3.教学渗透策略论文

4.双语教学模式的利与弊论文

5.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论文

6.会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7.自主教学的基本策略论文

8.社交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及策略论文

9.声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