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干预论文

时间:2020-06-29 09:19:1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干预论文

  摘要: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对演唱技法和情感的心理干预。其实,心理干预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声乐演唱中心理干预的起因及克服方法着手,重点介绍了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心理干预主要方式。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干预论文

  关键词:声乐演唱;心理干预;心理活动;意义;方式

  声乐演唱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这些运动器官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演唱者有心理负担就会影响发声和歌唱效果。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识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比较真实的反映,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心理干预下进行的,声乐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当然,不同的心理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实践能力和效果。例如在声乐学习中,不少具备优越条件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心理干预能力较差而暴露出自卑、羞怯、缺乏斗志等心理,以致于厌学,甚至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当然也有一些自身条件一般但自身心理干预较强的学牛经过多年经久持续的努力最终取得骄入的成绩。相对于声乐技能的训练,心理及个性的科学引导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的训练中增加”心理训练”环节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知,只有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提高声乐的素养。

  一、心理干预在声乐教学中的解析

  音乐神经分布于人的肌肉、发声器官里,神经系统分为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其中传入神经负责把外部信息传达给大脑,传出神经则负责把内部信息传递给肌肉组织使各部分器官按照内部信息的指令进行活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技能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大脑通过传出神经下达指令,贯彻大脑的意志,但是意志实施和贯彻的程度怎样,正确与否,又需要通过听觉的传入神经反馈给大脑,大脑根据接受到的信息再进行调整和改正。这种心理反应过程即是声乐学习的心理干预过程。

  我们在声乐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想象:有些声乐专业的学生自然条件非常好、有乐感,也经过了期的正规训练,平时演唱歌曲、声质都非常好,可是一旦到了考试、比赛就会紧张,发挥失常,甚至出现跑调、忘词漏谱、节奏不准、声带和肌肉僵硬等现象。而有些平时表现平凡的学生,一上舞台却能神定自如、表现平稳,甚至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这就是心理干预能力在临场表演中对个体作用的不同结果。就声乐教学过程而言,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纳心下两方面:

  (一)由于自卑、恐惧导致的心理压力

  学生的听课质量与学生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同学说自己状态不好。这个状态其实就是指心理状态,感觉不好就是心理上还没有调整到适合歌唱的最佳状态。据笔者调查,造成学生状态不好的原因主要有:自卑,唱得不好怕别人笑话,所以不敢放开唱,如此以往,学生一上声乐课就会出现心理紧张、嘴唇发抖、表情僵硬等现象。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会无法控制地发抖,有的面部肌肉紧张、咬字不清,甚至对高音产生恐惧。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在演唱中突然中止的尴尬局面,仔细询问才发现问题出在高音上。学生容易把高音神化,一到高音就不敢开口,更有甚者不看钢琴能够唱,一旦看到钢琴上的音高就唱不上去了。这些现象在声乐教学中屡见不鲜说到底都是因为自卑、胆怯心理所造成的。

  (二)过分注重结果加重心理的负担

  在声乐教学中,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主要是考试、比赛或音乐会。在这种场合下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重要。很多学生过分注重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比赛结果。在歌唱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怕丢面子,眼不停地盯着观众就怕他们在议论自己,完全顾不上歌曲内容的表达。有的一旦失败一次,就会一蹶不振,害怕接受下一次挑战。更多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在自己技巧和心理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去演唱一些大作,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过重的负担,反而弄巧成拙。对于演唱技能掌握时间短、水平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常伴有失败的体验,将会影响今后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干预能力,给以后的学习、表演带来障碍。

  二、歌唱过程中的失误及其产生的心理原因

  歌唱是一种最富有感情的艺术,它能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歌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演唱者在歌唱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将直接影响着生理活动,从而影响演唱的效果。大家所熟悉的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他在25岁之前演出屡次失败,他几乎绝望了,而且要告别舞台。于是,他便决定举行一次告别演出,这种绝望的心情使他摆脱了精神负担,那次他演唱非常成功。从此,他不再压抑、放开自我,并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控制力,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唱家。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演唱是一项非常高级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了正确的生理状态做前提,成功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歌唱心理活动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歌唱的`效果,还影响到发声器官的健康。有些人由于过去长期患病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即使病症消除,但发挥的水平仍然和从前一样。还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时,声音很好,一旦听说有病,声音就立即变化了。这些都是歌唱的心理作用而引起的负面作用。因此在学习声乐时,我们要重视歌唱心理活动,并注意培养正确的心理活动。

  三、心理干预的主要方式

  当我们了解到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之后,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声乐训练和演唱。一个训练有素的歌唱演员,一定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而且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场景,能给歌唱者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反之,则会给歌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如上所述,歌唱者的心理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足每一位歌唱者在训练中的应关注的重要内容。笔者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希望能够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效率,克服紧张心理。

  (一)做好充分准备

  歌唱者对自己所要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出现害怕、担心等负面情绪。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可见,当歌手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时必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所以在歌唱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进行反复训练,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其次,要熟背歌词,达到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调。再次,要多合伴奏,就把平时训练当做亲临舞台一样。第四,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进行解决。如对某一个音,某一个字,某一唱段,某个间奏等都要做到准确无误。第五,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演唱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麻当机立断,改换歌曲。第六,苦练基本功。有些学生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考试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怕高音上不去。因此,只有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心百倍,收到好的效果。

  (二)树立必胜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信心是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信心,在歌唱时必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而影响演唱的效果。因此,建立必胜和成功的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者来说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时发挥得就越好: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歌手树立”我一定要演唱成功,我一定要取胜”的信心,就会在很大程度减少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地表演。

  (三)加强舞台实践

  舞台实践是干预心理状态的必要过程,演唱最终面对的是观众,所以进行舞台实践是必要的,它可以让你体会舞台的真实感和培养驾驭自己的能力。一般在上舞台前,歌唱者必须要稳定住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够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

  (四)培养良好心理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要从平常的练习中做起。首先是

  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自制,多与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接触,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所以每个演唱者要有良好的心理,要赋予歌曲生命。

  (五)激发歌唱情绪

  我们要从目的和美好的声乐艺术中激发歌唱情绪。当歌唱者明确了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美好后,他们就有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有积极的情绪,就可以使歌唱心情愉快;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技术训练中去。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联想的方法,多联想自己生活中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场景,尽量让自已有个饱满的生活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歌唱是歌者大脑中的客观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在声乐演唱中心理干预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的重要性,适时的调整情绪、激发热情,能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训练声音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与此同时,声乐表演者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二者同等重要。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同样,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演唱达到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贾春雷.音乐学习的心理控制【J].中国音乐教育,2006,(6).

  [3]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4]王海峰,声乐教学中的歌唱共鸣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5]蔺彦锋,张桂荣.音乐是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J],音乐天地,2006,(12).

  [6]郑爱华,心理干预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探究[J】和田师专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1).

  作者简介:宋保傧(1985-),天津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干预论文】相关文章:

1.茶歌演唱中声乐艺术与美学内涵论文

2.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价值论文

3.简析视唱练耳在声乐演唱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4.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的策略分析论文

5.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

6.心理干预,引导学生快乐写作论文

7.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的设置探析论文

8.师范教育中的声乐教育论文

9.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