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策略论文

时间:2020-07-21 17:47:5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策略论文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输系统,它利用现代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传统的公交系统接近或基本达到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其投资及运营成本较轨道交通低,与常规公交接近。BRT自20世纪60年代在拉美国家发源以来,逐渐在拉美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推广、运用。目前,我国国内已有40余个城市正在规划实施BRT。以下结合厦门BRT的设计实践,探讨有关BRT的相关问题。

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策略论文

  1 BRT的输送能力

  BRT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能发挥何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由其输送能力决定。有一些学术论文指出BRT的输送能力可达到2万—3万人、甚至6万人,可以完全取代轻轨、地铁、普通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网中发挥骨干作用。实际上,与地铁或轻轨相比,BRT容量最大的车辆为双铰车,定员为250—270人/车,这比地铁或轻轨的A型车定员少,仅略多于B型车,而地铁或轻轨的车辆可以多辆车辆编组。就行车密度而言,由于BRT专用道与交叉路口多为平交,受交通信号周期、车站停车位的影响,最小车头时距在45—60s已属极限,地铁或轻轨的实际最小行车间隔为90—120s,在行车间隔上BRT占有一定优势。因此,综合车辆定员和行车密度,BRT的输送能力应在2万人以下,而我国的地铁、轻轨一般输送能力均在此之上。但是,如果采用双向4车道及以上,甚至在“巴士街(Bus Mall)”上,BRT的输送能力能达到3万人以上。如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街道为双向4车道,BRT输送能力为3.5万人。此外,国外很多的“轻轨”更接近有轨电车(如没有列控系统,多为路面行驶,平交道口),与我国目前建设的多数轻轨不同。在我国,采用4车道以上的线路的现实意义不大,因此,BRT的输送能力是无法达到地铁的水平,仅略接近小容量的轻轨系统。

  2 BRT的适用范围

  在明确了BRT的输送能力之后,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土地使用规划及财政状况的不同,BRT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应用于地铁或轻轨的延伸。在我国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轨道交通(Urban Mass Transit,UMT)应作为骨干交通网进行建设,对于客流相对较小的通道,BRT可以作为UMT的延伸,做好衔接规划,既可节约投资,又可吸引客流。

  (2)作为今后建设地铁或轻轨的过渡交通方式。在一些城市的部分线路上,客流尚未达到建设UMT的要求,或者建设UMT在财政上有一定困难,可以在客运走廊先期建设BRT过渡,待客流逐渐上升、地方财政资金逐渐充裕后,再建设轨道交通。如厦门BRT1号线,全线高架,基础设施、车站、技术标准预留采用轻轨条件。

  (3)成为整个公共交通的主体。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如果城市规模不大,公交高峰断面客流在1.5万人及以下,地方财政有限,可以全部采用BRT。

  (4)独立式的快速公交系统(即建设一条或多条互不关联的快速公交走廊)。这种系统往往在快速公交建设初期被广泛使用。我国目前大部分快速公交系统采用这种形式。

  此外,在BRT的规划建设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由于地面BRT仅是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道路资源并不像UMTJJ口样开辟了新的通道,为避免对其他交通流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议该种形式至少在双向6车道以上的道路实施。②若采用高架或地下BRT的形式,由于工程投资已较地面形式大幅度增加,同时考虑我国多数城市客流增长迅速的现实,应预留将来发展为轻轨或地铁的'条件。

  为优化网络配置,应先编制包含UMT、BRT和普通公交等多种交通形式的城市总体公共交通网络发展规划,然后根据城市财政状况与交通的实际需求,分阶段实施不同的BRT线路。

  3 BRT的线路设置形式

  BRT的线路设置形式常用的有路中式、路侧式两种。以往通常认为路中式布置形式影响乘客安全,实际路侧式布置形式一样存在着乘客上车前和下车后的过街问题,而且占用过街设施时间更长。路中式布置形式将快车道分配给BRT,可以提高其运营速度,由于路中式布置形式一般设置岛式站台,因此相对路侧式的线路布置形式而言,可节约站台宽度、车站闸机、旅客信息系统等工程设备投资和车站定员。此外,路中式布置形式不受社会车辆出入干扰,路口左转车辆可通过交通信号保证优先让BRT通行。

  因此,线路路中式布置形式对整体运行系统更有利,道路交通组织方便,与其他交通干扰小,运输效率最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路中式线路布置形式。

  4 BRT的运营模式

  与普通公交类似,BRT的运营模式也可分为两种:①停靠站不分级、逐站停车。从运营线路的一端点到另一端点,开行单一的车次,逐站停车。此种交路的优点是运行组织简便;缺点是对线路运量的不均衡性适应较差,旅行速度较低。②停靠站分级、快慢车套跑。根据运营线路客流的不均衡性,在客流较大的设站地点设立快车站,快慢车同时停车;在客流较小的设站地点设立慢车站,快车不停车,只有慢车停车。快车、慢车套跑(还可开行直达车),可以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减少车辆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此种运营组织方式的优点是提高了旅行速度,但给运营组织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目前,国外有停靠站分级、开行大站快车、直达车的情况,如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市。国内已运营的北京、杭州BRT采用停靠站不分级、逐站停车的运营模式。若采用快慢车套跑,则需要增加车道和车站宽度(至少应增加车站宽度),造成工程投资增加,同时受发车频率降低的影响,快车旅客虽然乘车时间缩短,但平均候车时间将增加,同时部分客流还需换乘,快车实际缩短旅客全程出行时间的效果有限,我国以前部分城市的普通公交曾采用快车的运行模式,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也在于此。我国城市公交客流OD点大都比较分散,因此建议在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才考虑采用停靠站分级、快慢车套跑的运营模式。

  5 结束语

  BRT在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应有一席之地,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其内涵,并加以合理运用,BRT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发挥巨大作用。

【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1.疾控中心网络系统安全建设策略论文

2.医院组织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3.车载网络系统隐私保护策略论文

4.略谈建设大学生优秀寝室的策略的论文

5.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的策略论文

6.高校宿舍育人阵地建设策略论文

7.营销管理系统建设原则及防范论文

8.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