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学调整的方式探讨论文

时间:2020-07-31 17:28:5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学调整的方式探讨论文

  1地方高校转型的背景。

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学调整的方式探讨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的高达一半以上,其中,1999年以来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超过600所。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能接轨,地方高等院校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到启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大,但主要不是扩大学术性精英教育,而是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1].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高校转型就是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及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欧洲发达国家通过教育结构的调整,前后经历了多元化扩张-横向整合-纵向整合的三大发展阶段,使高等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实现的强有力支柱,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以瑞士、芬兰、德国和英国为例,人口较少、资源匮乏的瑞士、芬兰作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经济体,其教育体系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德国拥有综合性大学108所、应用技术大学210所。

  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推出《应用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发展计划》白皮书,强调根据英国三十一类技艺发展非综合性大学的高等教育,由此引入应用技术学院教育,形成了双元结构的高等教育体系[1].我国地方高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但转型不是简单的分类,大学并不是先有一个分类再确定办成哪一类办学。

  大多数地方高校并没有将发展目标准确地定位为综合性或者研究型大学,特别是1999年以来升本的高校更希望走特色发展之路,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尽管地方高校一直追求特色发展,但真正有特色的高校并不多。地方高校应具有较强的地方性,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容易出现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1].转型需要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涉及转型高校对专业进行教学调整的'问题。很多地方高校尽管有强烈的转型愿望,但找不到突破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转型的认识只停留在纠结学校到底要发展为哪种类型,并没有关注到底要将学生最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综上,我国的高校转型迫在眉睫。

  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战略切人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构建性战略调整[2].至此,我国进入了地方高校转型的元年,这一战略调整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地方高校转型,意味着学科专业的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学科专业是大学的基础,学科专业教学转型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科和专业能创造价值,具有服务贡献能力。学科专业教学调整的立足点是如何调整学科专业群的教学,才能使这些专业或专业群确实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帮助作用和做出重大贡献。

  2转型的原因及转型内容。

  转型发展,一般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性质、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过程[3].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指基于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瞄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及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改革,推动高校由培养学科学术型人才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与提升过程[3].

  2.1地方高校为什么要转型。

  一是因为转型是地方高校走出同质化困境的迫切需要,二是因为地方高校转型是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需要,三是因为转型是地方高校承担发展使命的迫切需要。

  2.2地方高校转型转什么。

  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地方高校转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承担服务地方使命、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聚焦职业技能培养、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再只顾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结合实际的社会发展需求。

  3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调整教学的方式。

  云南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依托云南大学附属单位网络与信息中心培养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与一般的师范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有与网络相关的课程,但是学生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比较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虽然云南大学本身并不是高校转型的试点学校,但是高校转型的核心内容是需要所有大学借鉴的,毕竟当今大学所培养出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要进入应用型岗位,因此无论是哪个大学哪种学科都需要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反观学校和学科的教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否能够适应当代的就业观,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笔者结合云南大学教育技术专业进行说明:

  (1)教育技术毕业的学生就业时存在很大的困扰,理论拼不过教育学专业的,技术拼不过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技术就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处境。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操作方面训练,当然由于教育技术的相关课程涉及面比较广,将所有涉及到操作能力的课程都学好,这显然不现实。因此,笔者建议基于学生的兴趣对操作能力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和训练,学生学起来会相对轻松,效果也较好。在没有硬件优势的情况,必须牢牢抓住自身优势。地处祖国边界地区的云南大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这里汇聚了26个少数民族且有十几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而对于教育技术与少数民族的结合,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若结合教学设计能编出相关的少数民族语言识别软件,将会大大推动民族间的大团结,这样的案例能够成功,将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案例。(3)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和地方的关系,地方高校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地方的支持,地方高校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4].高校科研成果与产品的不接轨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发展过程的绊脚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校的科研,但是始终见不到真实可利用的产品,国家推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政策正是推动这个过程的实施,如果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5].(4)在高校转型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升级转型需要,地方高校应当加强专业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置必须体现地方特色和产业需求,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保障毕业生能力与岗位实际要求无缝衔接。要适应人才需求变化,持续优化专业结构。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实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权威标尺,确保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符合就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求[6].而教育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到本地大型企业参加实习,观摩企业员工培训,总结教学设计的经验,为以后从事绩效技术方面的工作积累经验。

  4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地方高校转型的真正内涵需要深刻领会,并不是不涉及转型的学校就可以坐以待毙,所有的高校都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和转型意识,时时对本校本专业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高校可结合国内外经验尤其是德国高校转型的经验,校内从事学术研究和应用性技术人数比例调整为公认的2:8,最终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孟辉。地方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初探[J].教育管理,2015(3):27-28.

  [2]张琪午。驻马店论坛:多视角关注本科转型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4(7):44-48.

  [3]陈传万,张宏喜,李晓东。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素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5):42-45.

  [4]郑海英。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D].宜昌:三峡大学,2012.

  [5]周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世界家苑,2012(11)。

  [6]文明。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沿思考[J].陕西教育:综合,2014(7):67-70.

【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学调整的方式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改背景下的声乐教学的探讨论文

2.素质教育背景下政治教学探讨论文

3.慕课背景下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探讨论文

4.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政治教学探讨论文

5.素质拓展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6.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论文

7.浅谈CET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论文

8.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素质培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