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为物候学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尝试浅析的论文

时间:2020-08-15 14:57:42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题为物候学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尝试浅析的论文

  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深化,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理解、分析、研究、自主学习、互助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题为物候学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尝试浅析的论文

  上世纪80年代初,杨国栋教授在我院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了物候学选修课.近年来,我们又分别在旅游管理专业和学校通识课中开设了物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我们尝试从教材、教学和考核入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研究内容.

  1物候学课程的特点

  我国现代物候学奠基人竺可桢院士在他与宛敏合著的《物候学》一书开篇中指出:“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可见,物候学的研究对象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2从教材入手,探索编写“教学做合一”的教科书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指出: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任何一门学科,收集第一手资料是其基本的实践活动,此外就是对于资料的整理甄别,以及进行科学研究了.这些方面自然都需要在己有理论,包括一般的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的结果,又会丰富以至修改己有的理论.

  物候学课程在国内尚无教材公开出版,国外同类教材也十分少.这使教师在编写课程讲义时,能够更充分的反映自己对该学科的认识和想法,探索从教材入手,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可能性.现用讲义共分为9章,第1-3章主要介绍了物候学及其发展简史,以及物候现象发生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是总结己有的物候学研究,继承前人的认识成果;第4,5章主要介绍了物候观测和物候记录质量审查方法,可以说是打好收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基础;第6-8章物候历的编制、物候季节的划分及物候发生期预报,是进行物候学基础性研究的训练内容;第9章物候学的一些应用领域,是学科拓展应用的内容,在打好学科基础的情况下,将学习与应用联系起来.

  从教材各章节的安排来看,强调了物候学的基础,在掌握物候现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物候资料的获取与审核,到物候学基础性研究训练,再到应用领域的拓展,既体现了物候学自身的基础内容和知识体系,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努力将理论与实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通过实习的内容和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3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

  3. 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

  物候学与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科内容来看,具有贴近生活,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科内容上的特点,设计相关实践教学.如针对物候现象变化快的特点,在教学中,每周结合教师的实际观测,制作“本周发生的物候现象”课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近期发生的物候现象,而且可以使学生尽快熟悉物候观测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校园植物,掌握物候观测的方法,教师还布置了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做自然观察笔记等作业.

  春季是物候现象的多发季节.因此,在每节课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校园物候现象的观察实习,实地讲解并做观测指导.此外,结合课程需要,教师还组织学生到公园进行北京主要园林植物识别、植物配置和物候观测实习,以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物候现象观察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有些甚至成为师生开展研究的线索,如对我校栽培蜡梅的物候期观察及其品种鉴定,就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的成果.

  在物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要想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就要将实践教学变成一种学生可以接受、融入到课堂教学,且学生愿意参与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科内容,要有意义,有新鲜感,能吸引学生,能真正产生师生的互动.

  3. 2结合课堂教学,探索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们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而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和学习观,其含义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大学的职能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利用研究性学习理念,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去认识、模拟科学研究.

  在物候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努力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研究性学习选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选题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一门课程,从教学方面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中寻找一个切入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应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又应具有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和完成的可能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其选题应主要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确定.

  物候现象的观测和物候期预报是主要教学内容,以此作为切入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观测,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利用这一资料建立物候期预报模型.这一选题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选题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实践表明,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完成这一选题.

  第二,加强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是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融合在一起,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研究性,是一个在实际探索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物候学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上述研究性学习,这三个阶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由教师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思路,并根据观测对象对学生分组,进行观测培训.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观测要求对植物芽形态变化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这个阶段大约持续2个月左右,在实际观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上交一次经过初步处理的观测记录.根据观测记录反映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适时予以指导.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观测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观测记录撰写一篇关于物候期预报的学科论文.

  由于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体验了科学研究从选题开始,到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处理资料、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全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4从教学评价入手,探索针对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

  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保障.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学习过程的体验,结合实践学习的特点,需要改变传统终结性考核方式,建立以过程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也更客观.

  目前,地理科学专业物候学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课堂小测验,这一部分约占总成绩的30%.在上课前,往往要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如“本周在校园看到的正在开花的木本植物有哪些?”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物候现象,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二是学生观测记录,这一部分约占总成绩的30%.学生通过观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交观测记录,教师通过观测记录可以了解学生参与观测、整理原始资料的情况,目的是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是学科论文的撰写,这一部分约占总成绩的40 %.通过学科论文,了解学生分析处理资料,以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推进实践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5结语

  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内容己经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因此,通过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或模拟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分析、创新、实际动手、自主学习、互助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题为物候学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尝试浅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法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2.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教育教学论文

3.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析论文

4.本科法学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研究的论文

5.谈图形创意课程中的思维训练教学实践论文

6.浅析法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论文

7.双语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论文

8.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