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0-09-08 09:54:5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对话式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对话式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精神走进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真正的对话情景中,师生双方都以整体、独特的形式而存在,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共同探究问题,在各自达到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以后,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它是一种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

  对话哲理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基时期,都有先哲推崇和主张通过“对话”来探究真理和知识。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即是孔子与弟子对话的实录,孔子与学生通过展开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对话,在彼此的启迪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道德的养成和知识的传播。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柏拉图甚至将其视为得到他所称之为“科学”的真理知识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一、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内涵

  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定课堂教学情景中,建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培养能在对话关系和交往过程中适意生存、创生知识和不断发展的个体,对于这一定义可从三方面理解。

  首先,课堂不是单方面由老师来控制,而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过程既要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又要重塑教师的生活方式;既要把教师的生活方式与教学方式统一起来,又要把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统一起来,并在共同的教学交往中改造各自的生活世界。

  其次,学生要依靠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来沟通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特殊的生活,从而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

  最后,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相互启迪,以相互理解为目的,自由地运用“更佳论据的力量”来说服对方以达成有理有据的共识。

  二、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特征

  (一)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具有互动性与平等性

  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体现在承认对话中个体思想观念的合法性,教学中的对话既非讨价还价亦非讨论协商,其宗旨在于赢得、失去或者妥协。参与期间的所有个体都应当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应当不遗余力地阐发这些观点,师生主体间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和生活经验,这才使得教学主体之间发生着个性的互补、经验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从而达到交流中的融合、碰撞中的发展、互补中的完善。所以,真正的对话是建立在彼此平等、坦诚、恳切的基础上,发生在双方对话真正的融合中。

  从美学角度来看,对话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平等的相遇。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做是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对话意味着双方在对话中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意味着精神的敞开和彼此的接纳。

  (二)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具有接近性

  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接近性一方面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面向学生生活,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面向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课程、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只有这样,学科课程才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成为学生个体性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接近性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相遇”关系上。“相遇”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之间交互式的对话。通过对话,教师引导和支持学生潜能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教学,将对世界的有效选择传递给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近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

  (三)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沟通性与创生知识性

  所谓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沟通性指教师与学生彼此相互理解,使得对话得以进行,从而达到创生知识。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内容,即以接近性为基础,通过教学使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这种教学将普遍性教育内容与学生特殊性生活联系起来,不是原来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理性教学,而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情感教学。当面向学生的生活时,教师与学生才有共同谈话内容,对话目的在于达成共识,即达到理解的目的,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面向学生的生活,教师与学生达到相互理解,并且可以自由地运用生活中的论据来说服对方,以期达到有理有据的共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沟通使学生获得智慧,健全道德和人格。沟通可体现出教师的引导性,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导,引而不发。在沟通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引导学生如何在变化过程中学习,并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传统教学习惯于教授,不习惯于自己去建构,对话教学则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使学生从被动受问者变为主动发问者,从知识的掌握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只有自主探究,才能有思维的创新。在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性,造就对话教学的“创新知识”的'个性。由于对话教学的时空信息量的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增强,这种不可预知性一方面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新奇,另一方面,又使得教师越来越难以用固定的思维应对课堂环境,需要不断创新。 (四)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在对话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选择他要学的内容即对话的主题,学生成为一个自我指导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形成。教师与学生对话以学生的生活、问题为话题,并且在对话中体谅、合作,双方尊重和诚实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话课堂教学注重教师在指导发现、合作学习和讨论中的作用,强调让学生自己构建意义,强调真实性学习,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活动的学习。所谓真实性学习“就是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真实生活情景中的教育方法”,这是对话式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把学习者看做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和个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对话课堂教学具有以人为本的特征,使每一个学生自己有条理地思考,参与获得知识,按照自身的知识结构同化建构知识,使学习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对话教学具有支持、信任与肯定他人的教学气氛,以鼓励所有人参与对话,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构建对话理念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与互动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和运用最佳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对话课堂教学需要在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中进行。民主和谐就是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观点,彼此坦诚地表达,其间,教师鼓励所有人参与对话,教学中任何活动均对所有感兴趣的学生开放,参与者可以轻易地、不需要竞争地进入到交往之中。可以说,对话并不与讨论同义,讨论是思想的碰撞,而对话则更类似于情人之间的交谈,即彼此已存有自己的期望却在寻求对方的善,达到和谐的氛围。

  对话要求互动陛存在,教师要能够信任与肯定学生,真诚地面对学生,同时互动还要求教师肯定学生。“肯定他者”的行为建立在一种对他人的价值与潜能深深的敬佩之上,建立在一种发现他人能成为什么并坚持潜能得以完成的意志力之上,肯定他人才能互动,才能得以发展嘲。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有定义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是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发生,并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地呼吸”。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营建学习环境,教师要肯定、信任他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

  (二)对话课堂教学实践形态——“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双方进行讨论”

  对话课堂教学以师生双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对话,构建问题情景,在讨论中创生知识,达到师生共同发展。在课堂讨论中我们要进行有价值的课堂讨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课堂讨论的内容与学科或讨论的主题有关。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倾听,仔细留意对方的发言,以便能在发言中引证对方的观点。学生能对自己的观点作出解释,甚至拓展彼此的观点,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克制力。其次,对知识的责任。要求发言者明确与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主张,教师要培养学生一种不断追问的良好习惯,如在讨论中不断追问对方你为什么要这样想、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等。最后,对严密思维的责任。教师与学生要阅读各种信息,把各种观点融合建立起具有内在逻辑的论点,讨论的关键是要集中于学习目标,教师要提出清晰的教学目标,并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对话教学,一方面应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主要教学形态,通过对话传递信息,培养认知能力,作为建构和显示活动的基本途径,从而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拉近,使得他们思想共享与智力传递,参与者分享彼此的观念。另一方面基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理念,通过对话的交流、反思、合作、学习成为社会的个体,从而达到彼此心灵的沟通,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OBE理念下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2.构建简约高效的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3.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特色班级文化论文

4.领会新课标理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5.用新理念指导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论文

6.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7.高效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探讨论文

8.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