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1-12-23 09:03:4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

  【摘要】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与此同时,国家也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小学语文来说,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呢?本文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就相当于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地基,小学语文知识掌握透彻了,地基稳固,才能为初中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上到大城市的学校,下到农村的学校,都在积极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又非常注重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更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以后,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首先,要先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很多人容易断章取义,认为素质教育是只关注学生素质教育,而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这个误区一定要纠正过来。注重素质教育,并不代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要求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关注学生的身心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从学生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学生和教师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谈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以自愿和主动为前提。学生主动学习了,才能真正从心底里爱上学习,爱上语文。语文属于文学的一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很多孩子在咿呀学语阶段就会背诵唐诗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即使是最初级的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小学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层次要求又不一样。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汉字却成了学生苦恼的事情,如多音字的辨析。汉字繁多,偏旁部首不一样,甚至多一笔少一笔意思都有可能截然不同。学生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科。

  (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尝试的勇气。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有些人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唱歌,都可以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因为语文本来就是需要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更为基础和重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看看谁的字写得最工整干净。

  三、从教师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师也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依赖性强,可塑性强,容易引导。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叶圣陶曾经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用爱心引导学生,用耐心教导学生,用信心激励学生。教师也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虽然学生年纪比较小,但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都要平等对待,而且,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学习。正如李商隐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小学生,要用自己的时间和耐心来教导他们。在《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中,作者回忆了他最好的老师是如何教会学生懂得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除了父母和亲人之外,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小学生比较爱动,爱思考,喜欢课外活动。因此,在学习完古诗以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古诗接龙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如《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没钱买书,就在书店偷偷看书,她的好学好读精神是值得每个学生学习的。而且在今天这个生活条件,几乎都能买得起书,学生要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发现更深刻的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时举办读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让学生自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做,同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假大空的口号,它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的每一步,学生和教师的心里要有一杆标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学生和教师要一起努力,齐心协力,从语文学科开始,引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像素质教育看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读写刊),2012(8).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2、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结合

  作为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进入到自己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中去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让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让他们的思想感受同课文里的主人公心里活动感受一样,才使他们从内心里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贵的教科书》时,可以通过视频声音情景剧等形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指导员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充满感人的氛围中理解文章主旨,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也会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过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起来

  所谓的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出发理解品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实际中让学生实践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学生都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际来谈感受,再在课后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和时间赛跑”的行动,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统一起来,都会懂得在以后做事中珍惜时间得道理!

  4、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品德教育

  在教学改革之前,应试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培养出高智低能没品德的学生。老师只会拼命地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在进行新课改了,就要还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本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例如教授《刘三姐》一课,可以在教学当中设立场景剧,把学生分为两组或几组进行山歌对唱,学生肯定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既得到了音乐熏陶,又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积极美好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3

  【摘要】在小学课程中,语文为基础科目。语文教学不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与情感因素,同时还肩负着发展与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绪作为主要职责,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将教材深处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阅读充分挖掘,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让心灵更纯净,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德育教育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调查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会给学生造成行为上的心理暗示,它对学生的思想起指导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想单纯,正式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教师的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学识学风方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要敢于面对,及时反省;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从学生的情感出发

  在素质教育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努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因此,在相关的德育教育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情感出发,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初步认知发展阶段,对道德的概念非常模糊,特别需要依靠教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想单纯善良,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进行。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文中所描写的看见母亲艰难地提水三个儿子的各种表现,通过对帮助母亲给水的那个儿子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美德灌输给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要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里尽量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父母的点点滴滴,充分感受到他们的“爱”与无私的“付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口头授教要好很多,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教育传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阶段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在提高语言文化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外出参观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某些学生上课爱迟到、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为学生们举办摒弃不良行为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言传身教地为他们讲述这些不良习惯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循循善诱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端正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确定活动主题,以针对性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外出参观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比如,在清明节时让学生们参观烈士陵园,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风景名胜地参观,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而知农民的艰辛不易使其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性也较强。例如,人教版的《小鸭子得救了》《有礼貌》等课文内容,就是在教育学生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与礼貌待人的习惯,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对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在教材中。

  五、鼓励阅读,在课外读物中渗透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们对不同优秀课外读物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其视野、丰富其思想,还可以完善其品格,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书有良莠之分,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正确合理的引导,可以向学生推荐符合年龄段的读物。例如,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推荐《狼王梦》《小王子》;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推荐《亲爱的土豆》等。这些优秀的书籍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它们蕴藏着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在这些优秀读物的滋养下,学生们会从中收获许多。此外,在阅读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读后感,在加深对读物内容理解的同时将优秀的品德渗透其中!总而言之,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他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就应当重视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林彩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之我见[J].语文教育研究,2014(07):258-259.

  [2]邓颖.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之我见[J].都市家教,2017(08):132-133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4

  一、情境创设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挂图或者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种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多媒体或者插图的教学媒介,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情感与课堂的氛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知识的触动与震撼,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并且能够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获得知识的启发。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升国旗》一课,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完成教学任务,识记字词,背诵课文,对国旗有个初步的认识即可。但是我认为深入一步,对他们进行入校后的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很好的时机。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有关国旗在各种场合出现、升起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注意和兴趣,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灌输五星红旗的深刻含义,教导学生应该热爱国旗,尊重国旗,并引入课文的原句“国歌声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引导学生向国旗行队礼和注目礼。此时,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我立即创设情景,国歌响起,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看到一个个小手举起敬队礼,童稚的眼睛里流露出对国旗敬爱的神情。我深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二、积累经典名言警句

  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经典的名言警句或者格言,不乏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题材课文中发现一些用词精炼、文情并茂、意味深长的名言佳句。通常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只要看文中的一条经典语句就能得知。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言佳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文笔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还富有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因此,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课文时,应重点分析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并结合文中的其他资料,再进行重点讲解。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人民服务》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历史名句。除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外,进一步拓展,提升到“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育学生活着要有意义,要有价值,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让学生初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除此以外,许多名言名句本身就折射出德育的光辉:珍惜时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对待学习要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抒发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情感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歌颂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母爱深重的恩情,情真意切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立远大志向,坚强意志的“志当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当多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并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启发和开导。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自由地吐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课文思想教育的感染。比如在进行以“善于合作的人”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体现合作的例子,让学生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比如有接力赛跑、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系统、综合和全面的教学工程。语文教学只有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认真把握,同时让学生能走进教材,也能走进生活,从而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5

  《北京文学》杂志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发表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展开对语文教学的讨论。下面就如何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怎样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是,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不可否认,小学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表现在课程、教材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语文教学研究正不断引向深入。我国几百万小学语文教师在物质待遇微薄的条件下,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层出不穷。如江苏李吉林老师创造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经验,广东丁有宽老师创造的“读写结合”的经验,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山东烟台“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经验,以及众多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和过去比,在前进。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活跃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越是老、少、边、穷地区,语文教学的进步越明显。小学语文教学与台、港、澳地区相比,与世界其它国家母语教学相比,从整体上看质量并不差。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语文教学的成绩,不能轻率地否定语文教学经验。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学公正的、哪怕是十分尖锐的批评,但难以接受“误尽苍生”“祸国殃民”之类的指责。把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归咎于教师,更是不公平的,不能接受的。这样做只能伤害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实严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实是严重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费时多而收效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繁琐哲学危害师生。课上,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通过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课下,学生的精力用在做大量的机械、重复、无思维价值的作业、练习上。学生,特别是城镇学生的负担很重,语文能力的提高却很缓慢。

  (二)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

  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长此下去,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语文教学十分封闭

  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考试的指挥棒,自上而下一级指挥一级,并且是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到方式方法(包括标准化考试)全面指挥。加上教师评优、晋级统统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老师们不得不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默写汉语拼音音节,但是从小学毕业考试到中考直到高考,往往出“给汉字注音”的题目。于是,为了让学生拿到这两三分,师生要下很大功夫,要做很多练习。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得不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生怕哪个问题没问到,考试时学生答不上来;生怕哪个词、哪个句子没练到,考试时丢分。语文教学失去了情趣、情感和魅力,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的枯燥乏味的一问一答式的内容分析,就是抽掉内容、情感的千题百练的文字游戏。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这样做,对相当多的教师来说是违心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现状的显著特点是‘应试教育’。它带来种种弊端,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危害。

  其二,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应用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相对滞后。教育同经济比,教育的发展滞后。教育教学的实践同理论比,理论相对滞后。特别是应用理论,还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前瞻地、令人满意地回答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不能前瞻地、令人满意地回答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实践呼唤理论。“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究竟怎么做?”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心声。他们呼唤教学理论,特别是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先进的语文教学法的指导。同时,语文工作者和教师也要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现有的教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经验。

  其三,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和素质不高。这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端正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一要树立和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二要树立和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的意识,并使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持久的、充分的体现。

  三、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是新形势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要坚信:学生素质提高了,能力自然强,成绩一定好。二是要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念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观念。三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内涵,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多么广阔。要变“死”为“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广阔的语文天地之中,促进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的改革

  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总的来说要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估的激励功能;考查学生的成绩,可以实行评定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做法;对学生能力的测试要全面,要重视朗读、背诵和听说能力的考查;笔试内容要简化,要加强综合性,选择、判断题要慎用,要有思维价值;对教师教学的评估,要把是否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但是,考试和评估不能“光松绑,不改革”,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

  1、要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教师要看到学生(包括暂时后进的学生)有巨大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仅喜欢学语文,而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

  2、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大纲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教学要求,不要超越年段,随意拔高要求。教材不仅规定了教学内容,而且提出了教学要求。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都应当突出重点:理解的重点,语言训练的重点,能力培养的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四面出击。突出重点,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体现。

  3、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在理解能力上,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下力气扭转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注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的状况,加强有指导、有目的的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读中启发学生揣摩、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表达能力上,也要加强训练的整体性。要在年段要求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多一些综合训练,少一些无思维价值的单项训练。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训练,以及旨在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而要求学生掌握的识字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4、要继承好的学习语文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不少批评语文教学的文章给今后语文教学开的“药方”是“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传统经验,无疑要继承,但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仅停留在多读多写上,难以培养出跨世纪人才应具有的语文能力,所以要讲究语文训练的科学化。教师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读、写的指导,使学生不仅能读会写,而且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训练过程。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改革,涉及社会、家庭诸方面,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综合治理。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的教育论文10-29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教学论文09-07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04-08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论文10-28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论文11-21

关于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2-05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21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22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觉素养教育论文02-10